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將帶來整年的健康。 中醫養生學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早春時節,專家指出,養肝護肝要從飲食、起居、鍛煉和情志四方面入手。 春季飲食要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選擇,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張大量進補。身體特別虛弱的人可以適量食用海參、冬蟲夏草等補品。 對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飲食要清淡,不要過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因此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對于“吃肝補肝”的說法,可以適量吃一些豬肝,但一定要保證飲食衛生。 春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復蘇,各種生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人們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閑地散步以舒暢自己的情志。 春季的運動養生保健是恢復身體“元氣”的最佳時節。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們的運動鍛煉,使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減弱,特別是全身的肌肉和韌帶,更需要鍛煉以增強其運動功能。春季人們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保持體內的生機,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春天的氣候呈現溫差大、風大的特點,要注意防風御寒,在遇到強風時要適當地減少外出鍛煉,以免風大傷肝。 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木,與春季相應,生理特性為“喜條達而惡抑郁”,故有“大怒傷肝”之說。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條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郁、煩悶。 專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點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春季養生,情緒上要樂觀,不宜抑郁或發怒,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臟負擔。有肝臟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寬、心靜。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要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春季養生禁忌 單鞋不要過早穿 霧天不宜鍛煉 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春主生發,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干舌燥、大便干結等“上火”癥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 忌吃得太酸太辣 忌門窗緊閉實習記者 郭強 整理 早晨起床 做好這四步更健康 每天睜開眼,都是新的一天,新的開始。休息了一整夜的身體,在這個時候也需要格外注意,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1、活動四肢 早上睜開眼睛后,先躺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三五分鐘后再慢慢起來。這個好習慣不但可以避免因為猛然起身而導致的血壓波動、頭暈等現象,而且可以讓你從迷迷糊糊的狀態中快速清醒。 推薦3種活動四肢的方法:將雙腿彎曲再伸直;雙手抱住膝蓋在胸部維持10秒;雙手盡量向后伸直。 2、晨起排便 這個好習慣一經養成,會讓你終身受益。還沒這個習慣的人可以有意培養,比如多吃白菜、粗糧等高纖維食物,早起后不管有沒有便意,都要蹲一蹲廁所,久而久之,習慣就會養成。 3、好好刷牙即使臨睡前刷了牙,但夜間口腔環境屬于恒定狀態,最適合細菌繁殖生長,產生口氣,有害口腔健康。因此,早晨一定要好好刷牙,至少刷夠2分鐘。 4、喝白開水 晨起一杯白開水可以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又可以促進排泄,防治便秘。而且它還能稀釋血液,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對中老年人尤為重要。也可以用淡鹽水代替白開水。 專家建議:起床后最好先排便,再刷牙、洗臉,然后空腹喝杯白開水,最后吃飯。但根據個人體質和習慣,排便時間可能會有不同,不必太強求。但最好先刷去牙齒上殘留的牙垢以及繁殖的細菌后,再喝水、吃飯,這樣更利于健康,飯后再用清水漱漱口。華商報記者賀秋平整理 關聯閱讀 早晨沒食欲怎么辦? 有關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如果睡眠不足,早上非常困倦,身體還沒有醒來,卻被鬧鈴強迫起床,或者熬夜后一直睡到第二天10點后,是不太可能產生正常食欲的。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熬夜,提前上床,讓早上精力更加充沛,同時早起半小時。這樣,胃腸自然就會有進食的愿望。 其次要考慮一下,早上長期不吃早飯,胃腸沒有在這個時間分泌消化液的習慣。這時不必強迫吃下大量食物,而應當循序漸進。先從喝水、吃流食開始,比如喝一小碗粥,吃一小碗湯面等,慢慢培養早晨胃腸對食物的興趣。只要堅持一段時間,胃腸知道這時候會有食物進來,就能逐漸養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習慣,食欲就逐漸旺盛了,可以增加食量直到正常狀態。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早餐的質量很重要。有淀粉類主食,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吃起來感覺舒服,這就是完整的早餐了。早餐吃到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很簡單,雞蛋、豆漿、牛奶、熟肉、豆腐等都可以。早餐吃蔬菜也不難,比如吃個茴香雞蛋餡的包子,吃碗加了一把青菜的湯面,喝碗加了番茄的疙瘩湯,或吃兩塊蒸南瓜,都很容易實現。 草長鶯飛二月天,正月即將過去,春天的腳步也慢慢走近,大家也期待著換下沉重的棉服,穿起清爽的春裝。養生的佳時間點也隨著春天的腳步到來,那么春天養生游哪些小常識?春天的養生食療有哪些?在春天中醫養生有什么說法呢?小編和大家一起探討。 春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睡眠一定要充足 熬夜就是慢性自殺,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大家都知道熬夜對身體危害大,但是很多人卻并不重視,尤其是在春天這樣一個需要通過休息來升發陽氣的季節。如果長時間熬夜或者睡眠質量差,那么身體里的陽氣將會被抑制,長此以往將引發一系列疾病。 2、吃點新鮮的果蔬 告別寒冷貧瘠,很多應季的水果、蔬菜在春天上市。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也是春季養生、人體保健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果只吃肉類而不吃果蔬,久而久之身體將出現嚴重的營養不均衡。所以對于不喜歡吃果蔬的朋友來說,春季“強迫自己吃點水果、蔬菜也是必要的。 春季可以吃點草莓、白菜,草莓可以去肝火、心火,而白菜雖然廉價,但是它可以清熱、補水,非常適合在春季食用。 3、不要停留在潮濕的環境里 相較于冬季的寒冷、干燥,春天的天氣相對溫和、濕潤。隨著時間的推移,二十四節氣中,雨水、驚蟄過后雨天會越來越多,那么就會導致人體內的濕氣較重。這個時候大家好不要再長時間地待在潮濕陰暗的環境里,避免不知覺中加重體內濕氣,增加身體負擔。 那么春季人們應該如何祛濕呢?建議在有陽光的時候多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也可以把門窗打開,讓新鮮、干燥的空氣流通到室內,被褥、衣物也趁著大太陽時搬到露天的地方曬一曬。 4、不要盲目大進補 有人認為,在冬季沒有吃夠的補品可以在春季繼續食用,但是專家認為好不要這樣做。中醫表示,人體的陽氣在春季正在慢慢生長,如果此時盲目進補,很容易把陽氣“掐”掉,而且沒有針對體質的進補也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春季好不吃溫熱的食物來進補,如果要吃補,那么建議選擇平補,吃些味甘、性平的食物,或者吃點清熱、祛濕的飲食,這才是有利于養生的春季飲食之道。 養生食療 1、春季飲食結構要合理調配 營養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制品外,還應選用豆類、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要養成在一天較早的時候攝取大部分熱量的習慣,理想的安排是早餐攝入熱量多,中餐次之,晚餐少。 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人也變得活潑精神起來,春季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也是養生的好時節。想養生,就必須知道一些養生常識。那春季養生小常識具體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去了解一下。 1、防風。 在中醫中,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專家介紹,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肌膚腠理疏松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癥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于溫病的范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張勇介紹,風氣痛于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 2、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3、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 4、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發,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癥狀。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濕、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 “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5、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 但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于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泄。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藥、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6、防火。 在中醫理論中,肝臟的病理機制為多實少虛。如果春季調養不當,容易引起肝火上升。專家介紹,五臟相通,肝火上升也會影響到其他臟腑,引起心火、胃火、膽火等,出現心煩易怒、夜夢驚悸;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秘結;口苦口干、脅肋脹滿等不適癥狀。 專家還提醒,陰虛體質的人群,在春天還容易出現虛火上升的問題,出現心慌失眠、耳鳴頭暈、腰膝酸軟等問題,因此也要防虛火。 7、適當春捂,少怒多喜。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大病”,防風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宜過早換掉棉服,尤其是體弱多病者,不可驟然換上春裝;此外,春天盡管溫度開始升高,但柚子、梨等性寒的水果也該列入忌口名單,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8、注意休息、動靜結合、忌動怒發火、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是春季養生的要訣。 “這些都可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誘發肝風肝火,有助于陰陽協調。”張勇說。 9、閑暇無事時可按揉太溪穴、涌泉穴,可以引火歸元,清瀉虛火。 以上就是關于春季養生小常識,春季養生講究防風防凍,適當春捂,最宜補肝補胃。春季養生小常識,十分實用,是你春季養生必不可少的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