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暖花開,可以出去浪的季節了! 姑娘們,準備好你們的迷你裙和小蠻腰了嗎? 此時, 你是否摸著自己里三層、外三層的肥膘無望哀嘆? 你是否摸著自己黃了吧唧、坑坑洼洼的臉蛋愁容不展? 為啥人家又瘦又漂亮,自己就又胖又丑?一樣的吃飯喝水,人家水潤了,你咋就水腫了呢? 這一切的答案,只在三個字——濕氣重! “濕氣”不走,又胖又丑! 很多人明明很努力的減肥,但卻越減越肥,也許不是你不努力,只是你沒找對原因。現在人很多都很注重飲食了,還胖,多數是“濕氣”的問題。 濕氣,其實就是身體多余的水分,這些多余的水分無法排出體外,屯在身體里,不僅影響健康,也影響形象,看起來像水腫了一樣的妹子,多數都是濕氣重的人。 濕氣重的胖,更容易胖肚子,因為濕氣重的人脾一般都不好,脾不好無法運化五谷,吃進身體的東西就無法正常分解利用,堆積在腸道的垃圾就會越來越多,肚子上就會逐漸長出煩人的“游泳圈”,怎么也甩不掉。 濕氣除了影響身材,也影響人的形象氣質,濕氣重的人體毒多,臉色就會暗沉,容易長粉刺、痤瘡,人也經常頭昏腦漲,看起來就不精神。 三招逼走多年濕氣,輕松甩掉大肚腩! 第一招:飲食祛濕 人體內管控濕氣的開關是“脾”,平時注意飲食,多選補脾祛濕的飲食,可以幫我們很好地去除體內的濕氣。 1、祛濕食物 芹菜 體內熱盛、食欲不佳、疲倦無力的濕熱體質者可以多吃點芹菜。 芹菜味道清爽、口感脆,好處也多多,能清熱滲濕、通血脈、健齒潤喉、明目醒腦、潤肺止咳。 苦瓜 苦瓜的口味有的人接受不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功用。 它清熱解毒,對于祛濕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當濕氣嚴重引起一些皮膚問題時,苦瓜可以改善它們。 扁豆 扁豆是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濕食物。能健脾和中,消暑清熱。解毒消腫,除濕止瀉。 適用于脾胃虛弱,便溏腹瀉,體倦乏力,水腫,白帶異常以及夏季暑濕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等癥。 2、祛濕茶飲 馬齒莧黃須茶 ——馬齒莧、黃須、薏仁、赤小豆、蒲公英、芡實、山楂、淡竹葉 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濕,還可排除更多毒素。 黃須,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濕熱之氣。 薏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它能去除體內濕氣,讓機體獲得輕松感,消除困倦。 茯苓三根茶 ——茯苓、蒲公英根、葛根、甘草、梔子、薏苡仁、赤小豆、砂仁、山藥、綠豆、黑豆、百合、干姜、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參、金銀花、菊花、紫蘇葉 茯苓,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 蒲公英根,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惡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葛根,歸脾胃經,能夠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如果濕氣重常會有腹瀉,葛根能夠幫助治療脾虛,緩解拉肚子的癥狀。 甘草,補脾益氣,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癰腫瘡毒。 第二招:穴位祛濕 穴位按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調理身體代謝,讓濕氣走的更快一點。 1、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后,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 2、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 3、陰陵泉穴 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處于脛骨后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作用:陰陵泉穴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第三招:運動祛濕 運動不僅有助于去除濕氣,也能在濕氣走后,塑造完美的身形,真是一舉兩得呢~ ![]() 1、祛濕步 祛濕步,其實就是一個蹬腿的動作。 濕氣大的人可以采用“祛濕步”的方式散步:雙手叉腰,后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腳尖勾著蹬出去。 走得不用太著急,走穩一點、慢一點,只要把腿抖起來,氣血循環就舒暢開,經絡就疏通。 祛濕步,可以促進腿的氣血循環。腿的氣血循好,濕氣就能很好地排出去。 2、祛濕瑜伽 瑜伽中很多體式都可幫助祛濕排毒,這里介紹一下天鵝式: ![]() 跪坐,雙腳趾靠攏,雙膝分開,雙手伸直,放在雙膝上。 雙手放于膝間的地上,十指向后,掌心向下,手臂、雙肘盡量向內并攏。 深吸氣,降低上體重心,屈肘,合并雙肘,向前移動重心,腹部放在雙臂及雙肘上,雙腳并攏,慢慢向后伸直雙腿,直到身體重心放在雙手及雙腳腳趾上,抬頭。 保持到不能繼續時停止,呼氣,回復放松休閑,呼吸正常之后繼續練習。 功效:這個姿勢可以強壯腹部器官、肌肉,促進代謝,凈化血液,消除毒素,幫助排出濕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