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簡介:ChIP是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的簡稱,屬于免疫沉淀技術的一種,用于檢測蛋白質與DNA的相互作用。 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的一個重要用途是研究某個轉錄因子A(可以是發生某些特定修飾,如磷酸化、乙酰化等修飾的蛋白)是否調控其預期靶基因B的特定轉錄調控區(主要是啟動子區域)。下面就以利用ChIP研究轉錄因子對基因的調控為例進行闡釋。 檢測水平:轉錄水平調控 原理及操作流程: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的原理及一般操作流程為: 1. 在活細胞狀態下,使用交聯劑(常為甲醛)將蛋白質-DNA復合物固定下來; 2. 然后通過理化方法(常為酶消化法或者超聲破碎)將這種復合物中的DNA隨機切割為一定長度范圍內的染色質小片段; 3. 繼續使用蛋白質A的特異性抗體I(一般要求ChIP級別)處理,將含有蛋白質A的蛋白質-DNA片段特異性標記; 4. 再利用一種可以結合抗體的Protein A(一般偶聯到分選柱和磁珠上,便于分離),將含有抗體的復合物從作用體系中富集分離出來,未被抗體標記的蛋白質-DNA則被洗脫去除; 5. 將得到的抗體-蛋白質-DNA復合物解交聯,純化富集其中的DNA片段; 6. 利用針對目的基因B轉錄調控區的特異性引物(一般設計多個位點,覆蓋多個區域)進行PCR(以前多為半定量PCR,現在隨著設備的升級,使用熒光定量PCR也逐漸普及)等手段檢測,如果其中有PCR檢出陽性則表明蛋白質A可以與基因B的轉錄調控區有結合(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間接結合,具體區分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EMSA檢測),而具體的結合位點就在引物覆蓋區域及其周邊位置。 ![]() ChIP-on-chip衍生技術:ChIP-on-chip有時也稱ChIP-chip,要注意其中的大小寫因為它們代表的意義不同,其中前一個ChIP表示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后一個chip表示基因芯片技術。與普通的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的最大區別在于,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主要用于蛋白質和DNA兩者都已經明確的情況下,研究蛋白質A和目標基因B之間的結合關系;而ChIP-on-chip則用于只給定蛋白質A尋找它可能結合的靶基因,可以得到與蛋白質A結合的DNA片段集合,一般用于篩選一個蛋白的下游靶基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