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清爽安然度夏,先從“健脾”開始吧! 脾虛的人,會變丑! 脾虛的人老得快 ▼ 脾氣是上升的,但脾虛的人脾氣下陷,所以上半身沒有氣的支撐,吃完飯就犯困,肩頸容易塌,肌肉易下垂,形體不美觀; 脾氣無法上升,氣色自然不好,黃臉婆,頭發也沒有光澤,掉發……總之,真會變丑! 脾虛的人虛胖&萬年瘦 ▼ “喝涼水都長肉” 和“怎么吃都不胖”,都是脾虛。 脾虛的人,根源是體內濕氣重,脾喜歡燥,討厭濕,所以我們常用溫燥之物去健脾。 濕氣會令脾受傷,然后就有兩種走向:臃腫的胖子與干癟的瘦子! 小朋友脾虛,容易積食發燒 ▼ 寶寶生來三虛:脾肺腎,往往“肝有余,而脾常不足”,脾土生肺金,脾胃虛弱,肺氣也不足,就容易感冒、咳嗽。 還容易積食,引發胃熱,而“胃不和則臥不安”。 如果寶寶睡覺老是翻來覆去,夜里盜汗(睡著1小時出汗是正常),睡不好,進而影響生長發育。 所以,我們要健脾、健脾、健脾! ▼ 你的脾胃還好嗎?自測一下: 1、有饑餓感,想吃卻吃不下,或一吃就飽,甚至反胃的人:胃不能消,脾強胃弱。 2、胃口好,吃的多卻沒力氣,吃完漲肚的人:能消不能化,胃強脾弱。 3、沒有胃口,一吃就飽的瘦子;以及少食而肥的胖子:脾胃兩虛。 4、飯后偶爾腹痛,餓、累、冷的時候尤其嚴重的人:脾胃虛寒。 5、以上脾胃虛弱、積食和脾虛的情況能夠互相重疊轉化,長期胃積會演變成脾積、脾虛,所以好好的孩子長殘了...... 6、還有一類吃得少卻操勞過度的人,能化不能消,日常消耗的都是自身精血,完全透支生命。 7、最理想的吃飯境界是“脾胃俱旺,能食而肥”的人,這屬于國寶級別了。 《脾胃論》的名醫李東垣說過:“能食不傷,過時不饑”,旺盛的脾胃元氣,是我們的護身鎧甲, 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若缺少元氣的滋養,人就會生病...... 健脾第一方 ▼ 健脾就是健脾氣,使水濕得以運化,幫助脾胃氣機正常運行,讓身體達到輕盈舒適的狀態。 健脾的方子有很多,首推【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是古人心中的千古健脾第一方,之后的補中益氣丸、歸脾湯等都是由它衍生而來。 最早記載于宋朝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食材很簡單,只有「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這四味,專門調養脾氣虛。 四君子湯的配方比較平和,沒有太大禁忌,老人跟小孩都可以適當喝一些。 【四君子湯】 【材料】 黨參12克, 茯苓9克,白術9克,甘草9克 【做法】 1、先用溫水把黨參、茯苓、白術、甘草過濾一下,將渣滓清理干凈。然后晾干,投入養生壺中。 2、往養生壺里倒入五分之一左右的開水,等待幾秒,再倒入剩下的五分之四。等待5分鐘后,可以邊倒邊喝,也可以多泡一會,把藥性更好的發揮出來。 這個湯有往上沖的甜味,因為黨參和甘草都有淡淡的甜味,加上白術的助力,慢慢的喝下去,疲倦感會漸漸消失,整個身體在活力十足的甜味中,變得元氣滿滿。 如果氣不順,可以加一味順氣的「陳皮」。 如果還有痰,就再加一味化痰的「半夏」。 如果還要加強脾的“健運”功能,就再加行氣醒脾的「木香」和「砂仁」。 脾虛調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食療方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見效。 前幾個月可能胃口慢慢變好,食欲也好,人會變胖,但是整體感覺上會變輕快,差不多需要4個月到1年的時間,療效會漸漸顯現,然后再變瘦。 注意: 1、要少吃破氣和性寒的東西,比如白蘿卜、牛奶、生青菜、水果、凍飲等。 2、如果喝四君子湯上火,就不要再繼續補了,這種情況屬于虛不受補,根源在于經絡不通,需要先疏通經絡,再補。 脾虛之人最適合艾灸,有溫陽之功,可艾灸太白穴和足三里,在脾經主時上午9點至11點效果更好。也可以多按摩太白穴、氣海穴、足三里穴、陰陵泉。 小朋友的健脾開胃湯 ▼ 孩子積食了,媽媽們可以做【谷芽麥芽山楂瘦肉湯】,幫助孩子調理積食,溫和地推動脾胃消化,效力十分溫和,可以邊清邊補。 原理是:「谷芽」、「麥芽」—消米面之積,「山楂」—消肉食之積。可以作為日常行氣消食、健脾養胃之用,一周喝一次即可。 注意:哺乳期的媽媽慎喝,因為麥芽有回乳、通乳的作用。 【谷芽麥芽山楂瘦肉湯】 【材料】 谷芽、麥芽共20克,山楂10-15克,豬瘦肉400-500克,生姜3片,紅棗3顆 注意:這是3-4人份量,給孩子吃1/3即可 【做法】 1、谷芽、麥芽直接用,不用洗,以免把寶貴的芽芽都洗掉了。 2、瘦肉洗凈切塊待用。 3、所有材料放進湯鍋大火煮開,然后小火慢燉1小時。 4、最后加鹽進行調味。 這款健脾開胃湯,甜里帶一點酸,還有谷物的香甜之氣,小朋友很喜歡。 春末夏初的季節,老人孩子都容易肝盛脾虛、胃口不佳,它開胃消食、祛濕熱,一家子都適合喝。 古人的脾胃保養之道 ▼ 吃了飯之后困倦難耐的人,不要馬上爬上床,試試推腹法吧! 按照中醫理論,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而推腹法能夠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清掃經絡垃圾的作用。 很多疾病的原因是經絡不通,肝氣郁結,心腎暗耗,脾胃受損,加之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起居無度,從而濁氣泛濫,經絡於阻。 脾虛的人,不太會覺得便秘難受,但排出不順暢。因為濕濁,大便不干,易稀溏,或先干后稀,要先化濕濁再通便。 但通常如吃香蕉、吃梨、喝大黃水、喝果蔬汁、喝涼茶等法子,都是以損傷脾胃陽氣為代價來通便,這么用,會越來越虛。 而推腹法涉及到眾多穴位,聯系臟腑和體表,對脾胃虛弱有很好的療效,甚至多年便秘也會有效果。 原理就在于健脾呀! 如此簡單實用的小動作,不妨試一試~ 很多時候, 身體上的反應, 都是對我們提醒。 祝我們健脾都能成功, 好好愛自己, 好好愛家人。 我覺得,養生的朋友,最可怕的是搞不清自己的體質,不加分辨的亂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