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再走長征路第26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直播報道團隊繼續在廣西灌陽采訪。 ![]() 灌陽是紅軍長征進入廣西的第一站,也是湘江戰役第一戰——新圩阻擊戰的打響地,紅軍將士在這里浴血奮戰,為中央紅軍渡過湘江贏得了寶貴時間。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直播報道團隊繼續在灌陽采訪,抵達新圩阻擊戰遺址——新圩鎮楓樹腳,紅五星造型的新圩阻擊戰陳列館就建在這里。 ![]() 陳列館里,多種歷史遺物的復制品帶我們重返那場慘烈的戰斗。 ![]() ![]() 廣西灌陽縣委黨校教務處主任 胡海源:當時中央紅軍搶渡湘江通道,就在新圩以北的五公里那個地方,這是紅軍搶渡湘江的一個樞紐。如果新圩守不住的話,那么中央紅軍就會被桂軍北上切斷??梢灾v,守住新圩,就相當于守住了中央紅軍搶渡湘江通道的第一道生命線。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勞春燕:這個場景模擬的就是新圩阻擊戰,當時的戰斗打得異常激烈。紅軍要面對的是數倍于己的敵軍,而且頭頂上還有桂軍飛機的輪番轟炸。子彈用完了怎么辦?那就拼大刀白刃戰。這個場景當中還有一棵楓樹,因為這一帶就叫楓樹腳。新圩阻擊戰打響的時候,也正好是一年當中楓葉最紅的時候。 ![]() ![]() 我們來到當年激戰的楓樹腳一帶,公路一側的山坡上建有兩座肅穆莊重的涼亭,分別叫作胡震亭和冕昌亭,以紀念在新圩阻擊戰中犧牲的紅五師參謀長胡震和紅五師第十四團團長黃冕昌。 ![]() ![]() 廣西灌陽縣史志辦原主任 文東柏:紅軍以三個團及一個炮兵營的兵力,阻擊了國民黨桂軍七個團的節節進攻,完成了他們的阻擊任務,為中央機關為軍委縱隊及后續部隊渡過湘江,確保了他們左翼的安全。但是這個阻擊戰損失慘烈,紅五師損失過半,犧牲了2000多紅軍戰士,紅六師18團基本陣亡。 ![]() ![]() 新圩阻擊戰期間,下立灣村的蔣家祠堂成為戰地臨時救護所。由于當時戰斗形勢緊迫,時間倉促,紅五師留下的100多名重傷員來不及撤離,被敵人用繩捆住雙手,一個個活生生地被丟到了連接地下河的酒海井里,全部壯烈犧牲。 ![]() ![]() ![]() 如今,灌陽縣在酒海井邊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碑和一座以紅軍帽為造型的紅軍墓冢。為緬懷先烈,告慰英靈,教育后人,灌陽縣近年來組織人力物力多方查找,將長眠灌陽境內80多年的紅軍散葬遺骸集中遷到紅軍墓冢內。在墓冢上方,鐫刻有整整三面墻的紅軍烈士名錄。那些來自江西、福建、湖南以及廣西的紅軍戰士們,現在長眠在這里。 ![]() ![]() 我們來到了新圩阻擊戰的臨時戰地指揮所舊址。這里原是一座民房,距離戰斗一線不足一千米,背靠山林、適合隱蔽。當年,紅五師師長李天佑指揮新圩阻擊戰時還不到21歲,政委鐘赤兵也不滿20歲。指揮所舊址還保留著當年的樣貌,師長和政委用過的桌椅、煤油燈都靜靜地擺在那里。 ![]()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勞春燕:在指揮所舊址的墻上,我們看到有一篇紅五師師長李天佑生前寫的回憶文章,題目叫《把敵人擋在湘水前面》。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只要有一個人,就不能讓敵人到新圩!語氣十分堅決,可以說是斬釘截鐵。這句話也是當時在湘江戰役開始之前,紅五師立下的軍令狀。 ![]() 只要有一個人,就不能讓敵人到新圩!85年前,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的革命精神,至今撼動我們的內心。紅軍將士們用胸膛擋住敵人的槍炮,以犧牲保存革命的力量。烈士們永垂不朽! |
|
來自: 昵稱4886083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