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所打的第一場打仗;因而,展現紅軍所打的戰役就必不可少。前面大致介紹了國民黨軍的部署和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安排,今天來盤點一下湘江戰役中所打響的主要戰斗。湘江戰役中,紅軍所打的主要戰斗有:灌陽新圩阻擊戰、全州腳山鋪阻擊戰、興安光華鋪阻擊戰以及紅三十四師的阻擊戰。這篇文章,先寫灌陽新圩阻擊戰,主要內容包括搶占新圩的安排以及戰斗過程和戰斗結果。 (一)搶占新圩安排 新圩,是廣西灌陽北部的交通樞紐,南距縣城15公里,北距紅軍行軍路線最近點大橋村古嶺頭僅5公里,一條通往縣城的全(州)灌(陽)公路自此穿過,是灌陽縣城通往全州和敵人進逼湘江、封鎖湘桂邊界的必經咽喉之敵。新圩往北至大橋村,無險可守,一旦敵人突破新圩,向東北可直驅水車、文市,堵截住湘桂邊界的永安、雷口兩關;向西北,可直搗全州石塘至湘江西岸各渡河地點,威脅軍委縱隊和后續部隊渡湘江。 11月26日,周渾元部萬耀煌師渡過瀟水占領了道縣,追擊紅軍即將進入廣西;坐鎮桂林的白崇禧,得知紅軍前鋒渡過湘江,占領了界首至屏山渡的湘江渡河點,出于側擊“送客”、展示其堅決反共的態度和抵制周渾元部進入廣西三方面的目的,他命令夏威率十五軍王贊斌的四十四師、七軍覃連芳的二十四師及獨立團共計1.3萬余人從恭城北上灌陽堅決突破紅軍的防御,展開至水車、文市地域,然后一部向石塘和湘江方向追擊敵軍,配合興安的桂軍會攻紅軍,另一部監視入境的周渾元部,“禮送”其出境。 中革軍委根據紅三軍團抓獲的桂軍偵探供出的情報,得知白崇禧的動向,于11月26日下午五時,電令紅三軍團五師十四團、十五團和歸其指揮的軍委炮兵營共4000余人趕到新圩,進占新圩以南至馬渡橋,阻擊由恭城、灌陽北上的桂軍,并命紅五師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堅持三天至四天,掩護軍委縱隊和中央縱隊過江。從新圩往南至馬渡橋,長約10公里的公路兩側,是一片連綿的丘陵地帶;林立的山峰、茂密的松林,構成了阻擊戰的理想陣地。 灌陽排埠江一帶 11月27日下午四點多,從灌陽文市出發的紅五師十四團、十五團和炮兵營,先于桂軍趕到灌陽馬渡橋以北的楊柳井、排埠江一帶,并準備派出部隊繼續沿公路向前方的馬渡橋推進,但是偵察隊得知桂軍已占領馬渡橋并向北推進。紅五師立即在楊柳井、排埠江、楓樹腳一帶布置陣地、構筑工事。根據地形,紅五師以公路為界,將部隊分成左右兩翼,互相配合;十四團作為右翼占據公路右邊的山頭,在打礦山、判官山、水口山一帶布防,十五團作為左翼占據公路左邊的山頭,在鐘山、打鑼山、坦屋、定屋至月亮山一線布防,炮兵營在十四團后面的楠木山、星子坪,師指揮部設置在楊柳井村的一間農家小屋里。 桂軍占據馬渡橋一帶后無法向前推進,便以獅子山、瘦馬岐、張家嶺一帶為前沿陣地,以桂四十四師為進攻部隊,桂二十四師和獨立團為預備隊,指揮部設置在灌陽縣城,雙方前沿陣地相距約一千米,中間為水田、草地和小村落。 (二)戰斗過程 11月28日拂曉,在一陣密集炮火過后,桂四十四師在機槍、重炮、迫擊炮掩護下向紅軍前沿陣地發起攻擊,企圖迅速拿下紅五師的月亮包、水口山、鐘山、判官山一線陣地,一舉進攻到新圩。由于彈藥的缺乏,紅軍往往采取近距離戰和夜戰,因而紅五師對敵人最初的進攻不加理睬臥在臨時工事里面,攻上來的桂四十四師見紅軍陣地一片寂靜,以為紅軍被轟擊得差不多了,便紛紛直起腰來,肆無忌憚地邁步向前。當桂軍前進到離紅軍工事30米處時,紅軍突然拉開手榴彈投向桂軍,炮兵營的炮彈和排埠江山頭上的機關槍也對準了桂四十四師,在密集火力下,桂軍潰退下山,紅軍一陣猛追猛打之下,殲滅和殺傷不少敵軍,這樣桂軍的第一次進攻被擊退。后面桂軍的幾次進攻,也被紅軍頑強的擊潰了,至下午四時,桂軍正面進攻都毫無進展,鑒于此,桂軍派出一部分兵力沿紅軍左側的瘦馬岐等幾個山頭迂回紅軍前沿陣地的鐘山、水口山一帶;紅五師頑強阻擊到天黑以后,為避免腹背受敵和更大的損失,主動撤出鐘山、水口山一帶,將防線撤至楊柳井兩側的山頭平頭嶺和尖背嶺一線。 11月28日晚,白崇禧得知進攻毫無進展,大為震驚和惱怒,因為他擔心桂軍受阻于新圩以南,不僅不能打擊紅軍,同時會讓尾追的周渾元部進入桂北,威脅桂林;白崇禧連夜從桂林趕到恭城督戰,并打電話問責夏威,為什么進攻毫無進展;夏威如實匯報說,紅五師從師長李天佑到團營連,許多官兵都是廣西人,頑強、死硬得很;聽罷,白崇禧告訴夏威,明天開始派六架飛機參戰,并且預備隊桂二十四師和獨立團也參戰,加大兵力迂回紅軍側后,進行夾擊。 11月29日拂曉,桂軍先是以飛機低空轟炸和掃射,后以大炮轟擊紅五師尖背嶺和平頭嶺陣地,再然后,桂軍兩個師又一個團向紅五師陣地發起輪番沖擊。在桂軍飛機轟炸和大炮轟擊以后,紅五師陣地臨時工事全部被摧毀,十四團團長黃冕昌腿部中彈,戰斗人員也有不少折損;但是面對桂軍兩個師又一個團的進攻(正面和兩側迂回相結合的戰術),紅五師依然打垮了他們,只丟失了些小山頭。為保存有生力量,紅五師指揮部命令各陣地戰斗員撤到山頂上的最后一道工事里。在紅軍分食一袋炒米之際,千余名桂軍涌向紅十四團尖背嶺陣地,在正面進攻受阻的情況下,改由兩側進攻;紅十四團團長黃冕昌帶傷指揮戰斗,他判斷陣地左側有紅十五團火力支援,敵人不容易攻上來,右側因為一些火力集中到了正面而成為防守的薄弱點,便將主要要火力調往右側,左側只留一個排長帶兩個班堅守;果不其然,不久桂軍2千人就從右側進攻,立即遭到紅軍密集火力攻擊,然而桂軍在攻打右側的同時,又集結一股力量攻打左側,黃冕昌團長只好命連指導員何誠帶人在右側發起反沖鋒,進而趁機抽調部分兵力去支援左側,但是右側的敵人又進攻了上來,并攻破紅軍的防線,黃冕昌團長因傷行動不便,指揮中身中數彈倒下,鮮血染紅了全身,黃冕昌團長的遺體被趕回來的連指導員何誠搶運走。面對攻上來的敵軍,紅軍端起刺刀沖進敵軍隊伍猛刺猛挑起來,不久,敵軍的進攻又被擊潰,戰斗中十四團政委田豐身受重傷。紅五師十五團的平頭嶺也遭受著桂軍瘋狂地攻擊,全團損傷慘重;面對軍團司令部的不惜一切堅守新圩到30日接防,紅五師參謀長胡浚(震)請求自己去十五團那里組織防守。胡浚去到紅十五團陣地,一面命收縮防守,一面自己去最危險的陣地反擊敵人,不幸的在反擊過程中中彈犧牲。11月29日,桂軍的猛烈進攻使得紅五師兩個團損失慘重,而且陣地被迫退守到新圩附近的楠木山和炮樓山一帶。 盡管如此,紅軍面對桂軍的兇猛炮火,將桂軍阻擊在新圩以南。11月20日下午四點,紅五師接到軍團司令部發來的電報,說軍委縱隊一部已過湘江向越城嶺山區進發,紅五師將防務交給紅六師十八團,迅速趕到東南渠口。 紅十八團接防后,匆忙在新圩以南的公路上構筑工事,面對敵人強大火力,奮力阻擊,成功掩護紅八軍團通過湘江,但是紅五軍團三十四師還在水車、蘇江一帶阻擊尾追之周渾元部,鑒于此,紅六師十八團仍必須原地繼續阻擊敵人。12月1日,桂軍七個團從三面圍攻十八團陣地,紅十八團終因寡不敵眾,傷亡慘重,被迫后撤之寧遠陳家背一帶,各自為戰。 (三)戰斗結果 新圩阻擊戰,紅五師和紅六師的頑強阻擊保證了軍委縱隊和中央縱隊以及后續部隊安全渡過湘江,但是自身也損失慘重。經過鏖戰,紅五師兩個團和紅六師一個團犧牲3000多人,五師參謀長胡浚(震)以及十四團團長、副團長、參謀長、政治處主任都英勇犧牲,十五團團長、政委和十四團政委都身受重傷,十八團也大部分壯烈犧牲。 新圩阻擊戰后,還有一悲慘至極的慘案在新圩鄉下立灣上演--“酒海井”葬紅軍。新圩阻擊戰時,紅五師將臨時戰地醫院設置在下立灣村一座祠堂里。下立灣村有一座將近300米高的石山,石山山腳有一口地殼運動形成的天然深井;這口井深20多米,四周是絕壁,井底有流動的地下河水,井口上小下寬,故村民稱其為“酒海井”。紅五師從新圩撤離后,臨時戰地醫院里的100多名重傷員無法帶走,也來不及轉移,經下立灣村反動勢力告密,這100多名重傷員被地方民團發現和控制。12月2日,地方民團將100多名紅軍重傷員剝光衣服至只剩一條內褲,然后用棕繩捆綁住手腳,用木杠穿著抬到“酒海井”,并扔了進去。村民說,好幾天后,還能聽見井底的哀嚎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