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為胃痞? 胃痞常表現為胃脘部脹滿痞悶不舒,壓之不痛,按之柔軟,外無脹急之形為臨床特征的一種脾胃病證。因其無痛感,或偶爾發作和伴隨其他輕微癥狀,故容易被患者忽視,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和調理,此病遷延不愈,故易引起全身其他臟腑的病變。 二.胃痞的淵源、病因和病機 在《黃帝內經》中已有胃痞記載和描述。謂之“否”、“滿”“否塞”“否滿”等?!端貑枴ぎ惙ǚ揭苏撈分性?,“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從外在環境和飲食習慣說明了滿病的病因是臟寒?!端貑枴の宄U笳撈返摹?/span>備化之紀,氣協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齊修。其氣平,其性順,其用高下,其化豐滿,其類土,其政安靜,其候溽蒸,其令濕,其臟脾,脾其畏風;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棗,其實肉,其應長夏,其蟲倮,其畜牛,其色黃,其養肉,其病否”,這里的“否”同“痞”字,說明痞滿是脾胃病中的常見病癥。《素問.五臟生成》中有:“腹滿(月真)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明確指出了脾胃失調是滿脹的根源。 《傷寒論》中對本病證的理法方藥論述頗詳,如“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該病病機是正虛邪陷,升降失調,且提出了寒熱并用,辛開苦降的治療方法,其所創諸瀉心湯乃治痞滿之祖方,一直為后世醫家所推崇。 胃痞的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故治療原則也應因癥因時而異。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共司水谷的納運和吸收,清升濁降,納運如常,則胃氣調暢。若因表邪內侵入里,飲食不節,痰濕阻滯,情志失調,或脾胃虛弱等各種原因導致脾胃損傷,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即可發生痞滿。 1.因感受外邪治療不當,濫用攻下之法,使脾胃受損,外邪乘虛而里結于胃脘,中焦氣機阻塞,胃失和降,胃氣壅滯,遂成痞滿。如《傷寒論》所云:“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2.飲食習慣無規律致使脾胃損傷,包括飲食過于偏嗜,饑飽無度,飲食時間不規律等因素都可以導致食谷不化,阻滯胃脘之氣,而成痞滿。如《類證治裁·痞滿》云:“飲食寒涼,傷胃致痞者,溫中化滯。” 3.脾胃素來虛弱,脾虛不能運化水液,致使痰濁內生,胃氣壅塞而生痞滿。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曰:“脾濕有余,腹滿食不化。” 4.情志失調,肝、心、脾三臟氣機逆亂,升降失職,形成痞滿。其中以肝郁氣滯橫犯脾胃,致胃氣阻滯而成痞滿最為多見。即如《景岳全書·痞滿》所謂:“怒氣暴傷,肝氣未平而痞。” 胃痞的病機有虛實之分,實即實邪內阻,包括外邪入里,飲食停滯,痰濕阻滯,肝郁氣滯等;虛即中虛不運,責之脾胃虛弱。實邪之所以內阻,多與中虛不運,升降無力有關;反之,中焦轉運無力,最易招致實邪的侵擾,兩者常?;橐蚬?。如脾胃虛弱,健運失司,既可濕滯生痰,又可食滯內停;而實邪內阻,又會進一步損傷脾胃,終致虛實并見。另外,各種病邪病機之間,亦可互相影響,互相轉化,形成虛實互見,寒熱錯雜的病理變化,為痞證的病機特點??傊钙Φ牟∥辉谖?,與肝脾有密切關系?;静C為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 特別聲明 中醫調理講的是辯證施治,因人因癥而異。處方不可隨意照搬亂用。若一意孤行,后果自負。切記!切記!切記! 張宏恩大夫精通中醫處方、針灸推拿、經絡敲打、火療水療、正骨復位等技能。對中藥炮炙有獨到之處。先后在常興聯合診所、寶雞自強康復醫院、太白山中草藥研究所、西安石油儀器總廠醫院、扶風慈和醫院、北京亞太中醫骨科醫院、雅誠中醫門診、北京城北龍城醫院、東方國醫堂、山西運城濟世堂、北京萬博腦康中醫院等接治70多萬人次。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腸胃病、男女不育不孕癥、骨病、抑郁癥、兒科、婦科、癌癥等都有獨到之處。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