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清朝,相信大家在影視作品中聽到過八旗子弟。這個名稱可是大有來頭,而且要從清朝未建立時的女真部落。也正是因為八旗歷史悠久,所以八旗的旗主在后來的清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八旗最初是清代旗人的一種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男子們戰(zhàn)時為兵,平時為民。 1601年,也就是明代萬歷二十九年,努爾哈赤首先設立了四旗,分別為黃、白、紅、藍這四種顏色。這樣一來,八旗的雛形也形成了。隨著部落壯大,努爾哈赤又在1615年在四旗的基礎上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加上之前的四旗,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八旗旗主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第一代旗主是:正黃旗、鑲黃旗旗主努爾哈赤;正紅旗、鑲紅旗旗主代善(努爾哈赤次子)和他的兩個兒子岳托、碩托;正白旗旗主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鑲白旗旗主杜度(努爾哈赤之孫);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鑲藍旗旗主阿敏(努爾哈赤侄子)。 清入關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規(guī)模的“圈地”活動,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劃歸旗人;豁免旗人的稅賦予勞役。優(yōu)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頹廢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騎射荒廢,甚至出現(xiàn)“生計”問題。到了晚清,大量八旗子弟下降為佃戶,甚至淪為流民、痞棍和無賴。旗主地位到底有多高?舉個對比很明顯的例子,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和珅在蘭州城落了金爺?shù)拿孀樱唤馉敽莺菔帐傲艘环渲薪馉斁陀羞@么一句話:“就算我當街要飯,和珅看到我也得下轎給我磕頭啊”。 [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