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 作者: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唐宣宗大中三年秋,詩人許渾出任監(jiān)察御史,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際。某晚,許渾登臨咸陽古城樓遠眺風光,遠處夕陽將沉、層云堆疊,一派輝煌將逝去的景致,詩人興致所至,有感而發(fā), 即興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七律。 該詩的頷聯寫晚眺遠景,內涵豐富,尤被稱道。傍晚時分,詩人登上城樓,只見溪澗上空層云籠罩、暮色蒼茫,遠處一輪紅日漸沒山下,漫天的紅光與暗云交相輝映,形成一派末日景致。就在詩人欣賞這殘陽層云圖同時,忽地一陣秋風刮來,咸陽西樓頓時風聲四嘯、紗簾漫卷,一場山雨眼看著就要瘋狂而至,一如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當前局勢。也直接點出了詩人“一上高城”就“萬里愁”的原因,可謂相當縝密。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也由此而被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傳頌千古。 ② 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第后賦菊 作者: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很多讀者朋友的都從電影了解到了《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句詩,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取自這首詞,而且還是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反唐英豪黃巢筆下寫出的。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但是“頗有詩才”,據稱他五歲時候便能和人對詩,但是等到參與科舉之后,卻屢試不第,最后將內心的不滿化成了一篇《不第后賦菊》。 該詩起筆有鋒芒,直言等到“九月八”,菊花一開,百花凋零;隨后順勢展開,屆時菊花花香將沖透長安城,滿城都會被金黃色的菊花所占據。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黃巢選擇用“黃金甲”來比喻菊花,一股鋒銳之氣盡顯無疑。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黃巢還是個頗有氣概的“英雄好漢”。王仙芝起兵之后,黃巢很快就起兵響應。王仙芝被唐軍誘降條件說的心動的時候,黃巢堅決反對,并決然自立,對日益殘敗的唐王朝造成了重大的打擊。 然而他最有爭議的一點是干了一件慘無人道的事:以人肉為軍糧,并稱之為“搗磨寨”。此事發(fā)生在黃巢敗亡之際,當時黃巢部軍已經岌岌可危了,他在圍攻陳州之時,先鋒將孟楷挺進河南途中,于項城中俘陣亡。 為報孟楷之仇,并應付全軍糧食,黃巢決定以人肉為糧食。他準備數百巨錘,同時開工,將俘虜軍士和附近平民,無論男女老幼,悉數推入巨舂,砸個稀巴爛,然后煮了來吃。據稱,黃巢圍攻陳州三百日,殘殺了數十萬人,而最終也沒能攻下陳州。 ③ 滿船清夢壓星河題龍陽縣青草湖 作者:唐溫如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很多人都聽過“滿船清夢壓星河”,但很少人知道他前面的幾句也是那么美,那么令人心醉。 要問這首詩到底寫的有多好?這么說吧,它好到《全唐詩》誤認為唐溫如為唐朝人,可惜唐溫如公實際上是個標標準準的元末明初詩人。這首詩筆調十分輕靈,寫景如夢、虛實相生,構思新穎獨特、飄渺奇幻,即便放到唐詩之中,也是七絕中的上乘之作,不可不贊。 青草湖與洞庭湖兩湖相同,詩人看著青草湖,想著洞庭湖君的神話,于是“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一句渾然天成,描繪了洞庭湖蕭瑟的秋景,一個“老”字,更是也體現出詩人自己遲暮、衰頹的悲涼感。 入夜了,風停了,湖水恢復了寧靜,詩人借酒消愁,不知加了幾個菜,喝了多少杯,早已醉了,朦朦朧朧之間,他都不知道是天在水中,還是水在天上,迷糊睡去,夢境清酣。一個“壓”字,把整個夢境都寫活了,傳神至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