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 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山東、海南6省新高一的老師們、同學們已經拿到新課本,開始新的學習征程啦! 對于全新的高中統編《語文》教材,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相信大家還有一些疑惑。 為此,我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關于普通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內容的解讀及對老師如何使用新教材的一些意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學期,新啟程,我們開始吧! 新教材是對既往的教材和教法一個完全的顛覆,“守正創新”是新教材的特色。新教材就像媒體說的,是中國語文教育傳統的優秀成分,是十多年來課改的得失經驗。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資源基礎有三個方面,用這些資源,這些經驗,化為編輯新教材的筋骨血肉。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創新,新教材包含了3個亮點: 第一,編寫的立意遵循中央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通過整體規劃、有機滲透,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去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第二,堅定貫徹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促進課程體系的改革。 第三,借鑒世界上母語教學先進的經驗。關注現階段環境,新的時代,教育教學改革,讓教學更加符合教育的規律。 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其中的一些理念、結構、體例、課文的選取、內容的設計,都有顯著變化。新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體例、教法都是新的,顛覆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和經驗。 老師對此感到壓力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但新教材并不是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都顛覆,它還是有接續的。守正創新,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面變化、革新,是大家經過努力以后,跟得上的那種創新,所以老師不必焦慮,要用正常的心態,積極的姿態來用好新教材。 改革既不能我行我素,以不變應萬變;也不能激進。以往的語文教材教法,的確有一些比較隨意。改革需要的是積極改進,所以改革這個方向是不能變的。新教材跟高考改革相配套,前后編改了七次還并不完善,需要通過實踐去不斷的修訂。但對于新教材引導的改革方向,毫無疑義應該支持,應該全力以赴。 高中語文教材改革的幅度比較大,社會反響激烈。推廣使用后,使用新教材改革的語文教學,必須立足于各自的學情,根據自身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逐步調整、改進和更新。新教材的使用關鍵是老師,老師必須思想、業務水平跟上,研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老師用好教材需要時間,不可能靠一次兩次培訓就解決問題。新教材的使用,不搞運動式的,不搞形式主義,不搞一刀切,不一哄而起。若是辦學條件好的,改革的幅度可以大一點,條件差的分步實施,創造條件去改。 下面圍繞幾個具體問題對新教材做出解讀。 編寫體例 現在高中《語文》分為必修、選修,必修是兩冊,所有的學生都要選的,選擇性必修是三冊,理論上可以自主選擇,實際上大多數學生都要學。老師們可以靈活安排教材課程,必修安排在高一,選擇性可以安排在高二,也可以靈活處理。 新教材由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兩條線來組成單元,人文主題的設計充分考慮到新時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長的需要,其涉及面比較寬,但是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理想信念,二是文化自信,三是責任擔當。學習任務群則是另外一條線,每一個單元都有若干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 必修教材每冊8個單元,一共16個單元,覆蓋了7個任務群,選擇性必修每冊4個單元,一共12個單元,覆蓋了9個任務群,它組織單元的形式有兩類,一類是以課文為主的,另外一類專題性的語文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文。以課文學習為主的單元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第一,單元導引主要交代主題,選擇課文的意圖和主要的教學目標。 第二,課文,有的是兩篇、三篇作為一課,有的是一篇作為一課。 第三,每一課都有個簡短的學習提示,學習提示主要是設定學習的情景,引發興趣,提示學習方法。 第四,每個單元后面都有學習任務,到了高二選修,叫單元研習任務。一般設計三到四個活動,其中一個活動是主題活動,另外兩個活動是進行思考、探究和交流;還有一個活動是指向寫作,每個單元結構上有四個活動。在這基礎上還增加了古詩詞的誦讀,安排在必修上下兩冊。 這是基本的體例結構。 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的一個亮點,代表著一個全新的學習理念,是一個很重要的創新。面對這個新事物,多數老師感覺是很親切的,但是也可能會有一些游移,有些焦慮和陌生感。學習任務,其實是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經驗的提升,是對語文核心素養觀念探索的一種新的形式。學習任務群也是一種單元教學,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聽說讀寫相結合。 那么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有什么學理根據呢,為什么教材要以它來作為單元來教學呢? 舊教材是以單篇教學和課時來作為基本的教學單位,即一篇文章,主要以老師的講述為主,聽說讀寫的訓練分布到各個教學環節。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每一課都學得比較精細,知識點、能力點很突出;但缺點是分析、講解、刷題練習太多,學生自主性學習太少、讀書太少;所以語文課經常因其隨意而受到批評。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是以任務來整合一個單元的教學,破除它的統整性,突破完全靠單篇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的自主語文實踐為主,作為一學期的主要學習方式。 通過學習任務群搞清某個單元或者某個課主要圍繞學會哪些基本知識,哪些關鍵的能力,有哪些干貨,有利于克服語文教學的隨意性;特別是改變以往老師講述灌輸,學生做題為主的做法,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帶著問題去學習,拓展閱讀量,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探索和創造。 如何用好學習任務群的教學,需要做幾步工作。首先,要明確單元的學習任務是什么。單元導引、學習導示、案例學習任務要求老師自己去了解分析,歸納、設計,然后把單元學習任務群的內容細化為教學的目標,教學的要點難點。要注意的是單元學習任務和以前的習題是不一樣的,它不是學完一個單元以后的練習,而是對學習任務、教學方法的提示。單元學習任務的編排放在后面,但某種意義上它應該置前,是老師設計教學方案的主要依據,老師可參照它來設計每一課的教學,單元的教學,教師用書的編寫也會參考。 老師應該轉變角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在一定情境中去學習,即要讓他們去做事,讓他們有事做。做什么事呢?就是將以前我們熟悉的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三件事,融在一塊來做,以一件為主,其他為輔。但老師不能只根據教材設計已經提供的活動來教學,需要根據合適的學習,自行設計一些更加有趣、貼切、符合學生特點的活動,以完成單元教學。這一問題仍處于探索之中。 任務驅動 與舊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提倡以學習任務群為中心,進行大單元教學,以任務來帶動整個單元的教學。但在設計任務驅動的時候,任務在前,要注意提醒,不能只是奔著任務,也不單純是為了解決問題或者參加討論去準備閱讀,課文有很豐富的內涵,可以做各種個性化的解釋,如果只照顧到任務,急功近利,先入為主,會窄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很多課文都是經典,要學杰出的經典本身就是教學目標:接觸經典,打下基礎。不應當把課文作為純粹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材料,或者支架。 在實行學生任務群單元教學的時候,設計活動是必要的,但不要一邊倒,還是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例如為學生更多感受和理解的空間,避免被任務所捆綁。 全文教學 關于全文教學,現在有很多討論,新教材不再以單篇課文,或者課時作為課的單位。它是根據任務來設課文,以前一篇一課,現在依然有一篇一課,但更多的是兩篇、三篇一課。所以現在以組來劃分學習的教學方式,叫全文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新教材中,單篇教學和全文教學是并存的。比如說有些很重要的現代文,像馬列的一些很難的文章,就是單篇教學。全文教學本身也應當有重點,有精讀、略讀之分,兩篇、三篇課文肯定有一篇是主要的,老師要給方法,讓學生愛上這種方法,嘗試這種方法,既要堅持這些新東西的做法,同時也要注意要有主次和重點。 關于活動與情境 活動現在談得很多,從教材的活動設計來看,大多數都是課堂教學中實施的活動。課堂教學還是活動的主要形式,只是比以前要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能把活動理解為跟語文沒有關系的課外活動,更不要動不動就安排花很多時間效果不一定好的活動,語文學習最主要的活動還是讀書,就是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是語文活動最重要的三個方面。 學習活動要照顧到有情境,情境是為了教學內容設計的引進。這種情境的引進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而言必須是真實的,是能夠和他們的生活經驗相近的,能夠促進深度學習的。教材不單有學習任務和學習提示,里面都有情境,都有一些活動。我們的老師還要認真去研究,去提前設計,要結合課文內容和任務的要求來設計這個情境。 語文教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情境教學有它的優勢,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對于高中生而言,并非所有的學習都要設計情境,有的可以走向理論推導。但是情境設計確實是現在我們要關注的,要去嘗試,要支持的一個大的方面。 整本書閱讀 新的高中語文教材,正是把整本書閱讀作為任務群,在必修中有兩個專門的單元,要求學生讀兩本書:《鄉土中國》(費孝通著)和《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設計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閱讀指導、學習任務兩個部分,非常簡單,學生任務主要是引導閱讀和思考。老師們要了解,這些任務是可選擇的,不一定全都要完成,可以在五個任務中選擇一個兩個任務來完成。 對于整本書閱讀,我個人認為功夫在課外。以課外閱讀為主,或者說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動,老師可以提前引導。主要是什么引導呢?讀某一類書的引導,比如說我們讀歷史,歷史書怎么讀,它跟小說不一樣,也有它的方法,讀神話傳說跟讀小說又不一樣。 所以老師要教給學生的是讀某一類書的方法,老師們不能以自己的講解來限制學生的思考。整本書閱讀要起到磨性子的作用,讀書養性,培養毅力、涵養心智、去除浮躁。我們設計整本書閱讀,不要要求太高,重在目標。 綜合活動單元教學 綜合活動單元教學的設置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當代文化生活,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指導學生設計調查方案,實施訪談和調查,從而提高語文綜合運動的能力上。 要注意調查訪問和書面學習的結合,教學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認識多媒體,善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學習跨媒介的運用,注重表達、觀察與思考能力的提高。 語言的積累,梳理與探究是很重要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語文,到高中應該有一些總結,有一些梳理,有一些理論的總結。這個單元的設計,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去學邏輯,學的是語言,落腳點是思維訓練。 讀書為本 新教材特別重視目前語文教學讀書少這個問題。老師們應該抓住培養讀書興趣,怎么樣讓你的學生有讀書興趣,你就抓住了牛鼻子,你的語文就教好了。重視讀書方法的養成,提高閱讀量,提高閱讀的品位是我們的目的。 新教材所提倡的各種新的理念,比如學習任務群、自主性學習、情境教學、活動為主等等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讀書,使用新教材最終要抓住多讀書、培養興趣這個牛鼻子,抓住這個牛鼻子就好辦了。新教材改革的力度大,課程教學的主體轉換,讀書量要求又高,教學難度增加,老師怎么辦?沒有怎么辦,只有多讀書,提高你的學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