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統編教材進一步優化語文課程結構,包括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部分。必修教材每冊8個單元,一共16個單元,涵蓋7個任務群;選擇性必修每冊4個單元,一共12個單元,涵蓋9個任務群;選修課程涵蓋9個任務群。和舊教材相比,統編教材在理念、結構、體例、課文的選取、內容的設計上,都有顯著變化。 01 變化一:教學內容轉變 統編教材帶來的教學內容的變化并不單單是課文的改變,更大的變化是教學方向的變化。以《沁園春·長沙》為例,對比統編教材的“學習提示”和蘇教版的“活動體驗”,我們會發現,蘇教版偏重單篇內容的理解,統編版更偏重于學習方法的獲得。誠如省教研員黃華偉所說:“統編本強調要怎么閱讀,閱讀時要注意什么;而蘇教版強調這篇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 02 變化二:強調學習任務群 統編教材選文的組合方式為任務群與人文主題雙線并行,打破文體組合的方式。每一個單元都有若干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這是新課標的一個亮點,代表著一個全新的學習理念。教材不安排課后練習,而是由“單元導語”“學習提示”“單元教學任務”三部分組成,變原來的問題為任務,引導教師緊扣核心素養,圍繞任務群開展教學。 03 變化三:開展整本書閱讀 在必修中有兩個專門的單元,要求學生讀兩本書——《鄉土中國》和《紅樓夢》,并各給予9個課時的教學安排。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閱讀指導、學習任務兩個部分,主要是引導閱讀和思考,這些任務是可選擇的,可以在五個任務中選擇一兩個任務來完成。 04 變化四:強調真實情境下的語文活動 2017版新課標說,“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部編教材強調以情境任務做驅動,重視學習興趣的激發。結合教材,情境可以包括單元的人文價值指向、以課文為主體的學習資源、具體任務中提示的支架性材料、師生之間的共同活動場域等。 05 變化五:追求結構化的任務設計 新課標的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通過梳理和整合,將積累的語言材料和學習的語文知識結構化,將言語活動經驗逐漸轉化為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語言實踐中自覺地運用”。以閱讀寫作課型為例,教學設計時要考慮作品內涵的挖掘、人文價值的探討,作品寫法的賞析、風格技巧的研究,外向的閱讀延伸、閱讀方法的構建,寫作與主題結合、由閱讀導向表達等等,它指向的是深度的閱讀和深度的寫作。 統編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并不是顛覆式革命,而是革新和推進。在重視課例、研究教案的同時,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方面多一些討論。在新教法的探索上老師們不必急于求成。有條件的老師可以向前多推進一點;沒有條件盡量創造一些條件來實施新教法。 學習任務群是個新事物,大家有必要認真學習研究“新課標”的解釋,以此來理解新教材單元的安排,以此來思考各個文本之間的有機關聯,并以此來進行教學設計。 任務群的教學是仿真生活,是有情境的、有問題意識的。但它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還是聽說讀寫,教師需要根據學情對學時比重等做一些微調。落實任務群教學,允許老師們有一定的靈活性,不必拘泥于課標的要求。 新教材教學中,活動設計的目的是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項目活動來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活動應該是綜合性的、開放性的,是帶著任務找資料,討論,解決問題。 學習任務應該注重思維能力的提升,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而是通過閱讀討論,體現思維的個性化。 群文組合式的教學,可以用比較閱讀或專題閱讀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學的設計要有重點,并不是各篇平均用力。 同時也沒有必要認為群文教學一定比單篇教學更高級,兩者應是并存的關系。單篇教學并不過時,單篇教學還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同時要有群文教學。在任務群下允許單篇教學,然后讓學生擴大閱讀,讓學生舉一反三,思考,討論。 引導學生閱讀整本的書、比較難的書,磨磨性子,靜下心來把一本書讀完。 讓學生自主閱讀,不要過多干涉,沒有必要對整本書閱讀提出過多要求。引導學生讀完了,即達到了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目的。 盡可能讓學生擺脫流俗文化,為他們提供有思想涵養的書籍。 1. 更新教學觀念。認真參加各種培訓,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變化,有什么理念支持。 2.不必焦慮。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過,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 3.仔細閱讀2017版新課標,領會課標精神。 4.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只有教師“深入”,才能引領學生“淺出”。假期可先行研究教材內容。 5.設計一個單元的自己認為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的課,開學后組內交流。 6. 語文老師要“讀書養性”。新教材要求學生多讀書,老師一定得自己先多讀。要讓學生閱讀《鄉土中國》《紅樓夢》,至少教師要先讀完。 7.上好開學第一課(建議講講統編版教材的特點、語文學習需要的良好習慣等)。 8.備課組內多開設研討課,在交流研討中增進對新教材的理解。 9.高一堅持每周至少一節閱讀課,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0.暑假可以布置開展整本書閱讀和“家鄉文化調查研究”等活動。 來源: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