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點進西安古西樓的文章。 提起汪曾祺,大家都道他“會生活,懂生活”。鸚鵡史航曾說: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 汪曾祺的吃,是有講究的。他做菜,走的不是當下流行的“性冷淡風”:食物低飽和色調,擺盤精致而整齊。 做菜,得先買菜。汪老不愛逛百貨公司,而是到菜市場晃蕩,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汪老認為,折騰吃,得有滿滿的煙火氣,才有生之樂趣。 ![]() 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靜,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我很欣賞宋儒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唯靜,才能觀照萬物,對于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 艱苦日子里,汪老也能苦中作樂。對生活的積累,對微小食物的留意,讓他的文字經過歲月的沉淀依然充滿溫度! 2019年8月2日晚,紙間芳華讀書會在古西樓書屋舉辦:7月共讀分享會《萬事有心,人間有味》: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世間的妙趣與美好。而領讀人則是陜西人民出版社編輯王曉飛老師,王老師豐富的文字編輯經驗,讓現場書友深入到了汪曾祺的世界。 領讀人王曉飛老師眼中的汪曾祺王曉飛老師從汪曾祺先生的生平經歷、名家筆下的汪曾祺、汪老對他人品評的看法三個角度,向我們講述汪老先生平凡瑣事中的浪漫童趣。 在書中,69歲的汪曾祺曾自報家門,談對自己影響極大的童年生活、鄉土見聞;聊在他心中十分有才華,且待人平等、友愛的父親,我們方才知曉他經歷過苦難與動蕩,又是何以活成了這般有趣、有姿態的模樣。 談到名家筆下的汪曾祺,王老師特別提到關于黃永玉在《太陽下的風景》中的敘述:朋友中,有一位是沈從文的學生,他邊教書邊寫文章,文章又那么好,使我著迷到了極點。人也像他的文章那么灑脫,簡直渾身的巧思。 王老師講到汪曾祺認為,散文應當適當克制情感,否則就會像老年人寫情書一樣。而汪曾祺的文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特點,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五四時期小品文等的影響 。汪老先生的文字總有一種煙火氣,我們要從各方面認識他的作品。用汪老自己的話說,他筆下那些好玩的生活、樂觀的童心,是“ 經歷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春夏秋冬,從云層回到地面”的輕松、有趣。 在王曉飛老師看來,汪曾祺的小說作品整體感覺有一種和諧的氛圍,他的散文則多是一些游記、或是回憶舊友(汪老在西南聯大期間發生的事),以及他對江南飲食的描寫(受戰亂和自身特質的影響)部分有著“小說化的散文”的特點。 人人都道寫作要有結構、有節奏,要精心地刻畫和謀篇布局,但汪曾祺偏說要“隨意”,但這種隨意,是有生活閱歷和積淀,有過大量閱讀、學習和思考之后的隨意,是“苦心經營的隨意”。 現場書友分享他們眼中的汪曾祺,以及從汪老的生活態度去思考自己當下的人生一、書友分享到,在書的149頁有一段寫汪老先生關于寫作的態度,對他在寫作創作方面非常有啟發。同時本書對他吸引力最大的是關于美食的描寫,讓他有一種靈魂深處的饑餓感。他感受到汪曾祺從對食物的描述中道出自己的思鄉之情,以及汪老那一顆能發現樂趣的童心,雖說現在“有趣”一詞被用的太多,但在他心里,只有汪曾祺才配得上“有趣”這一說。 二、這位書友分享到,關于書中描寫“吃蔞蒿”這一細節,由于他自己也是在南京上大學,這一段文字描寫剛好與他自身經歷相對應,讓他回憶起上大學時的感覺。如果是真正經歷過,再看汪老先生的文字會很有味道,書中很多描寫都讓他回想到南京的同學,在文字里重溫南京人的慢,以及他們對生活細節有心、有味的品磨。 三、還有書友對書中很多細節進行了生動的分享,比如書中所述洗臉時的精神分裂這一細節,引申到自己生活中的體驗;比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關于孩子的教育很有啟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先把自己管好,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孩子自然可以感受到,也就自然而然的受教了。書友說通過讀他的散文,感受到了汪老先生內心的平淡,是源于內心的誠實,對自我的誠實,我內心有自己要做的事,外界的干擾于我來說并無大礙,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影響了我的人生。 四、有些書友分享了她讀到標題時腦中出現的畫面:一位老人提著一個菜籃子,在菜市場買菜,臉上是悠然自得的神情;第二個畫面是:自己光著腳丫走在黃土荒坡,哼著陜北民歌……她認為生活其實活得是一種精神狀態,關于夢想和貪欲,現在有太多的人把夢想變成了貪欲,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平淡的美好,才能活得純粹恣意。
六、最后有位書友分享到,每本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都是一份禮物,本書中充滿厚重的生命力,讓她不禁聯想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句古詩。就像之前書友分享的“有趣”,“趣”最早在甲骨文中是由“走”和“取”組成的,是指在戰場上用耳朵計算功績,到現在才慢慢演變為興味,使人感到愉快的意思,我們應該時常計算一下,我們行走的每一天都收獲了什么。 關于書名,第一眼看到就很有感受,生命中很重要的是那些,我們不會時時刻刻在意卻又必不可少的東西,比如我們不能時常感受到我們的呼吸、我們的心跳,但這些卻是對于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 再說汪老先生文字里那種真實的傳神,不摻雜自己的評判,其實是很難的真正做到的,比如一個人分享感受,你說他講的真好,這其實也是一種評判,而在汪先生的文字里,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不夾評判的真實。 生活中我們往往很難欣賞簡單的東西,我們品茶會品出或苦或澀的味道,但我們卻品不出一杯白開水的味道,同理我們生活中最貴重的東西,其實就是這些并不顯眼的平常,我們應該對生活有更加細致的觀察,一直保有一顆童心。 ![]() 古西樓"每月共讀一本書"10月推薦的是:《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活在珍貴的人間。 關注西安古西樓,跟隨領讀人,帶你深入賞讀更多書籍! 搜索 復制 |
|
來自: 西安古西樓 > 《西安古西樓讀書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