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大洪,上火熱重。以越術加小承氣,清熱除濕,下氣松快。 大便不爽在我國部分地區,如江南,四川盆地等臨床較為多見,主要表現稀溏或大便粘稠,排便困難,或者大便粘便盆,日二至三次。伴有舌苔白厚膩,口黏膩或干苦。中醫認為大便不爽主要是腸道濕熱所致。濕性粘滯重濁,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停滯腸道,濕蘊化熱,濕熱交阻,腸道氣機不利,故稀溏大便粘稠不爽,排便困難。根據我多年臨床經驗,治療應以升清降濁,清熱除濕為主。自擬升清降濁湯,療效不錯。 治法:升清降濁,清熱除濕。 組成:荷葉15克,澤瀉20克,防風12克,黃連6克,苡仁20克,佩蘭15克,厚樸15克。 用法:水煎服,2日1劑。 方解:方中荷葉輕清,升清氣,脾氣主升,清升則濁降,澤瀉利濕降濁,二者相輔相存,升清降濁為主藥。防風祛風勝濕,苡仁健脾滲利水濕,佩蘭芳香化濁,黃連清熱燥濕共為輔藥,再佐以厚樸行氣消脹,除濕降濁,推動濕邪下行,諸藥合用,共湊升清降濁除濕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