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湯 功效: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 組成:羌活9克,防風9克,蒼術9克,細辛3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6克,黃芩6克,甘草6克。 【用法】上九味,(口父)咀,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也。 【方劑】九味羌活湯 【出處】《此事難知》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同甘草,發汗祛濕可見功。 【方解】本方證由外感風寒濕邪,兼內有蘊熱所致。風寒濕邪侵犯肌表,郁遏衛陽,閉塞腠理,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里有蘊熱,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黃,脈浮是表證兼里熱之佐證。治當發散風寒濕邪為主,兼清里熱為輔。方中羌活辛苦性溫,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為治太陽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藥,故為君藥。防風辛甘性溫,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蒼術辛苦而溫,功可發汗祛濕,為祛太陰寒濕的主要藥物。兩藥相合,協助羌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是為臣藥。細辛、白芷、川芎祛風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細辛善止少陰頭痛、白芷擅解陽明頭痛、川芎長于止少陽厥陰頭痛,此三味與羌活、蒼術合用,為本方“分經論治”的基本結構。生地、黃芩清泄里熱,并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以上五藥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九味配伍,既能統治風寒濕邪,又能兼顧協調表里,共成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劑。 臨床應用本方,尚須根據病情輕重,輔以羹粥。若寒邪較甚,表證較重,宜熱服本方,藥后應啜粥以助藥力,以便釀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證較輕,則不必啜粥,溫服本方即可微發其汗。 【主治】本方常用于感冒、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腰肌勞損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者。 【主癥】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 【注意事項】本方為辛溫燥烈之劑,故風熱表證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
|
來自: 昵稱19797579 > 《中醫經典方劑單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