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隨著春天氣溫的回暖,我們的身體也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化,體內陽氣開始升發,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越發活躍。中醫認為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五行屬木;春季屬木,木遇春而旺[1]。明代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2]。”其意思是說,肝應春天,春季養生,養肝為先。《黃帝內經》有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春季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根據天人合一的理論,這個季節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保持體內的生機。不要過分勞累或發脾氣。否則易損傷肝臟。這段話說出了春季養生的特點和春季養肝的重要性。 既然春季養肝是這么重要,如何才能在調養好肝臟呢?這需要在飲食、起居、運動等多方面進行配合: 中醫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3]。”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因此在春季最好少食酸辣,避免肝氣過旺而損傷了脾胃。 現代人工作繁忙,熬夜已是家常便飯。但熬夜一天,肝臟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其正常的機能。尤其是睡眠質量差、出現睡眠障礙時,肝臟也會無辜遭受連累。由此可見優質的睡眠對護肝是何等重要。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春光明媚的時節,走到戶外,在樹林中、江邊、林蔭小道上散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那肯定是身心舒暢的體驗。 春季進行戶外有氧運動,不僅能讓機體吐故納新、減輕壓力,還有助于降肝火。同時,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能得到明顯的提高,不易疲勞,為一年的努力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 除此以外,合理補充營養可以提升肝臟的排毒能力,從而提升肝臟的自身健康。以下四種是在《中國藥典》、《新修本草》等書籍中有記載的有益于養肝護肝的營養: 水飛薊是起源于歐洲的優良護肝草本植物,味苦,性涼,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疏肝利膽之效。水飛薊賓是從水飛薊的干燥成熟果實中提取[5]。
葛根取自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有退熱、生津、解酒毒之效,《藥性論》謂葛根:“主解酒毒。”除此之外,葛根能促進肝臟的新陳代謝并促進膽汁分泌,防止脂肪在肝臟堆積,從而保護肝臟[6]。 丹參源自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和根莖。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能增強肝細胞胰島素敏感性,從而保肝護肝[7]。
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取自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五味子能入肝斂陰,《本經》謂其:“主益氣,補不足。”能補氣養肝,幫助肝臟排毒,減少有毒物質對肝臟的傷害[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