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和表皮增殖的皮膚病,典型皮損為鱗屑性紅斑,在紅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有銀白色鱗屑,以四肢伸面、頭皮和背部較多,無傳染性但可遺傳。中醫學稱為“白疕”“松皮病”“疕風”“蛇虱”,俗稱“牛皮癬”。因為其根治困難,容易復發,遷延不愈,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十大頑疾之一,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與遺傳、感染、藥物或環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免疫介導是主要發生機制。西醫藥的治療方法雖多,但一般僅能獲得近期療效,目前尚缺乏對銀屑病的安全、有效、經濟實用的治療措施。中醫藥療法具有改善病情、延長緩解期、副作用小、療效確切的特點。 接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君和堂上海徐匯館沈文飛醫生銀屑病案例一則: 案例回顧 葉女士,68歲,自述腳背皮膚瘙癢難耐三年有余,曾輾轉各大醫院治療,均未獲得較好療效,觀其皮膚有不規則皮疹,色紅,周圍有鱗屑,平素大便稀薄不成形,一日3到4次,并有各關節重著疼痛不適,都已多年,望診:舌質偏紅,苔薄膩,有裂紋,脈弦緩。 病機分析:患者多年來大便稀薄不成形,一日3到4次,故素體脾虛,脾主運化水濕的,脾虛則運化水濕失調,溢于皮膚,沉積于此,積而化熱,致使皮疹,癢而難耐,正符合中醫“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火)”的病機,水濕流注關節,關節重著疼痛不適,此病人脾虛濕勝瘀熱為之根,故健脾利濕,清熱祛風止癢,通利經絡,其皮疹已愈,關節疼痛消失,大便已成形,一日兩次,病人感覺神清氣爽。中醫治病辨證即尋找發病的原因及發病的來龍去脈,予以施治則明顯見效并痊愈。 處方:萆薢、澤瀉、薏苡仁、通草、土茯苓、牡丹皮、滑石、黃柏、麥冬、葎草、豨薟草、海桐皮、赤芍、菝葜、川牛膝、生甘草、百合、炒棗仁、威靈仙,共七劑。 復診:服藥七劑后,自覺腳背皮膚瘙癢緩解,大便日行3—4次,不成形,口干欲飲。舌淡紅苔薄,有裂紋,脈弦。上方去威靈仙,加山藥,炒薏仁,白術、土茯苓,共七劑,以觀后效。 三診:皮疹縮小好轉,色淡,未見鱗屑,大便成形,舌質嫩偏紅,苔薄,脈弦。上方用麥冬、扁豆,凌霄、桑枝、徐長卿出入再調整一個月,整個過程用了近二個月,皮疹痊愈、大便成形、關節疼痛消失。患者如釋重負,倍感興奮。 按語: 對于牛皮癬的治療,目前雖然方法很多,但由于本病的病因未明,病機復雜,因此,很多治療手段都只能達到近期的臨床效果,往往只是暫時的緩解而難以根治。 中醫中藥治療牛皮癬有很好的療效,根據臨床癥狀特征,辨證施治,通過調理臟腑,改善人體內環境,治血祛風,祛除病灶,改善牛皮癬的易患體質,從內到外,促使皮膚代謝正常,自然更新,減少復發,最終達到治愈的目的。 沈主任說牛皮癬臨床大致可分濕熱蘊結、火毒熾盛、陰虛火旺、血熱風燥等型,此例就是明顯的典型案例,就診時仔細尋找發病的原因及整個病情的來龍去脈,為濕熱蘊結型,故予以施治,則很快見效并獲痊愈。 但由于銀屑病易于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患者情緒容易波動,因此該類患者在運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 1、飲食調護,忌酒及羊肉等發物; 2、起居有時,勞逸適度,否則耗氣傷血,導致疾病復發; 3、應積極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4、保持心胸寬廣,豁達開朗,避免精神刺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