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氣腹痛
又名小腸痛、氣結腹痛、氣滯腹痛、絞腸痧、
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的胃腸痙攣。
辯證論治
一、寒滯胃腸證:197、正氣天香散 加吳萸、良姜等。
二、寒滯肝脈證:909、暖肝煎 加減。
三、脾胃陽虛證:741、黃芪建中湯 或 73、大建中湯 加減。
其他治療
1、一般可用熱敷、按摩等處理。
2、西藥可酌選解痙劑,如阿托品、654-2片等。
5.32腸郁
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的腸道神經癥、腸道易激惹綜合征、腸功能紊亂。
辯證論治
一、肝郁脾虛證:640、柴芍六君子湯 合 872、痛瀉要方 加減。
二、寒熱錯雜證:105、烏梅丸 加減。
三、脾胃氣虛證:511、參苓白術散
四、陰虛腸燥證:933、增液湯
五、腸道瘀滯證:148、少腹逐瘀湯 加減。
其他治療
1、蓮子肉、山藥、薏苡仁、芡實各500克,炒研末,不拘時服,主治脾虛泄瀉。
2、當歸、生姜、紅糖各15克,水煎服,治虛寒腹痛。
3、莪術(醋炒)60克、廣木香30克,共研細末,1.5-3克/次,開水沖服。用于氣滯腹痛。
4、凈蜂蜜60克、潔白食鹽6克,開水泡化溫服,治津虧便秘。
5、蛇床子、吳茱萸,研末敷臍,24小時更換1次,治療久瀉。
6、食鹽60克炒熱,裝在布袋內熨肚臍周圍,治虛寒腹痛、腹瀉。
7、胡椒粉填滿肚臍,紗布敷蓋,隔日更換1次,治虛寒泄瀉。
5.33腸痹
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的麻痹性、功能性腸梗阻。
辯證論治
一、腸道氣滯證:532、厚樸三物湯合 183、六磨湯
二、寒滯胃腸證:197、正氣天香散
三、瘀滯胃腸證:459、抵當湯 或 148、少腹逐瘀湯
四、脾虛氣滯證:542、香砂六君子湯 合 532、厚樸三物湯
五、痰飲中阻證:204、甘遂半夏湯 合
其他治療
1、胃腸減壓,定時重復進行X線檢查,以了解梗阻轉歸變化。
2、補充水及電解質,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
3、運用廣譜抗生素以防治感染和毒血癥。
馮濟相提示:資料來自網絡與書籍,慎謹參考。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90.實用偏方秘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