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刷微博,看到一條新聞,覺得挺難過的。 4月17日晚,一名17歲男孩與同學發生了口角,回家的路上告訴了媽媽后,男孩沒有得到媽媽安慰,反而遭到了媽媽的責罵,情緒失控下,孩子沖下了汽車,義無反顧的跳下了高架橋,當場死亡。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孩子沒有任何的猶豫,連一點機會都沒有留給母親,就這樣跳了下去,后悔不已的媽媽,坐在地上奔潰大哭,但為時以往了。 都說家是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靠山,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還要遭受父母的指責批評和謾罵,在那一瞬間,孩子可能感覺到,整個世界都是惡意的。 別讓你的口舌之快,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01 前幾天,江蘇句容9歲男孩因撞碎學校玻璃,擔心受到責罰,留下遺書從17樓跳下,當場死亡。 孩子用作業紙寫了一份遺書: “奶奶,我前幾天把學校的玻璃撞碎了,知道要受懲罰,所以我跳樓了。” 從孩子撞碎玻璃到跳樓,中間隔了整整兩天。 這兩天對于孩子來說是多痛苦,即便是在死亡邊緣掙扎,孩子最終選擇不告訴家長,而是選擇以死來解決。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孩子受委屈了,為什么不愿意回家告訴父母?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讓我印象深刻:告訴父母后,父母不是安慰而是責罵,于是自己在不愿傾訴了。 還記得去年,17歲的殺魚弟在家中服用百草枯自殺后,他又重新的返回了學校, 因學習跟不上進度,導致學習成績很不理想。 本來心情就很沮喪,父親非但沒有安慰他,反而惡狠狠的朝他潑冷水: “讀不來書就不要讀了!過來店里幫忙!讀書有什么用?只有干活掙錢才是真的。給我回來殺魚!” 這還只是生活中小小的一幕,聽鄰居說,“殺魚弟”有一次和父親起了沖突,被父親暴打,差點失去了眼球。 于是,“殺魚弟”終于在又一次被父母責罵后,徹底崩潰了... 但幸運的是,殺魚弟又再一次被幸運之神眷顧,保住了性命。 孩子受委屈的時候,需要的是安慰,但往往父母給的是責備。 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與不如意時,父母有時候也要需要發泄和安慰,更何況是孩子。 許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和自己溝通,但孩子和你真正溝通的時候,往往不能給與正確的理解而是責備。 心理咨詢師林信潔老師曾說過,情緒如果被看見,傷痛也就獲得了部分療愈,作為父母,能夠看見孩子的情緒,看懂孩子的需求,對于幼小生命的健康成長都是有利的。 02 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磕磕碰碰,有時候會與同學發生口角,或者是受到委屈,當孩子受到委屈后選擇告訴父母時,作為父母該怎樣做? 1、認真聆聽,理解孩子的情緒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說:父母在家中最重要的責任是傾聽,以及在需要的時候給予孩子鼓勵。 前幾天,吳尊發了一條微博中說道,女兒neinei哭,他也跟著流淚了。 Neinei從三歲開始學習芭蕾,沒日沒夜的刻苦練習,就是為了想要贏。 但因為第一參加亞洲的比賽,又是第一個出場,由于緊張,最終輸了比賽。 Neinei傷心的留下了眼淚,因為neinei告訴他,她太想要贏了。 面對奔潰大哭的neinei,吳尊并沒有責備她,而是陪著她一起哭,等她發泄完自己的情緒后,在告訴她,我只是想要你來見識,來吸取經驗的,讓neinei感受失敗的感覺也并不是壞事。 在吳尊的心目中,neinei已經很值得他驕傲了。 結束比賽后,吳尊帶她去游泳,neinei也開心的吃了晚飯,真是個堅強的小姑娘。 2、給及鼓勵 在電影《奇跡男孩》里,奧吉是一位面目畸形丑陋的小男孩。 當他上學后,許多同學對他侮辱嘲笑,沒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像瘟疫一樣躲開他,甚至有調皮的孩子捉弄他。 奧吉為此深深的受到打擊,他為自己畸形丑陋的面孔感到深惡痛絕,甚至是深深的厭惡。 但奧吉的媽媽堅定的告訴他:“你沒有錯,你一點也不丑,我們都非常的愛你!” 她說:“每個人臉上的痕跡都是他一聲走過的路,就像她臉上的皺紋一樣,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東西。”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孩子被欺負時,心里會有很多委屈、無助、困惑等負性情緒出現,當孩子的情緒被父母看見,被父母理解,并得到很好的安放,這本身就是一種賦力和支持。 媽媽的理解和愛,讓奧吉在面對別人的嘲笑和欺負時,能勇敢的面對。是媽媽的理解,給了奧吉強大的安全感和勇氣。 3:給予充足的信任 昨天,接小莫回家,小莫一臉悶悶不樂的,臉上還有被指甲劃傷的血印。 回去的路上,小莫猶豫的告訴我:“媽媽,我被別人打了。” 我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已經看到了。 “難道媽媽不問我,是怎樣解決這件事情的嗎?” 我再一次搖了搖頭,低頭對小莫說道:“媽媽,相信你可以自己解決。” 小莫聽了我的話,高興的笑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小莫偷偷的告訴我,他已經和打他的同學和好了,現在他們又是好朋友了。 父母的信任,就像是一條風箏線,緊緊的將孩子與父母連在一起,孩子自由翱翔,父母在背后給予足夠的力量。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智齒》里,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書中女孩梁新被幾個同學合伙陷害,冤枉她偷錢。老師把她叫到辦公室,讓她好好交待。 面對別人的欺負和冤枉,她沒有痛哭,而是對老師說:“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老師愣住了,第一次遇到主動要求通知父母的學生。 因為梁新知道,父母信任自己,所以在遇到任何的質疑和困難,她始終相信,父母一定能夠給自己解決問題、伸張正義。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 當孩子受委屈時,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父母能夠聆聽,同時給予理解和安慰,讓孩子的情緒發泄出來,同時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相信孩子有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夠自己解決時,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告訴孩子正確處理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責備。責備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甚至情緒激動時,做出無法挽回的后果。 正如張振鵬曾說:當孩子受委屈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抓住時機,教會他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想辦法克服困難。這樣,既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夠教給他做人的道理,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難得的機遇。 家是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靠山,愿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的對待,都能沐浴在父母愛和理解的海洋之中。 尹小莫:一個很愛文字,更愛天馬行空的“少女心”媽媽,愿用溫情的故事暖化你的心。 信潔心理驛站歡迎您的原創,一經錄用,稿酬從優! 本文配圖來源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者刪除 精彩原創: 心理美文| 15歲女孩告白72歲爸爸:哪個瞬間爸媽的愛讓你突然覺得特感動? 點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見的喜悅! |
|
來自: 信潔rsljo1t5p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