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吹綠柳,溪邊春草生。迎春花爛漫,三月小陽春。選了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我們老倆口到柳樹灣、桃花島踏青,還帶上鏟刀和塑料袋,想順便挖些野蒜回來嘗鮮。 野蒜,又名小蒜,地頭、埂邊、渠旁、林下隙地都有生長。野蒜地上部分的嫩葉細而長,有一尺左右高,葉背面呈半圓形,有點像韭菜葉,只是不如韭菜葉青翠;地下部分,結大蒜頭狀小球,大的比我們小時候彈的玻璃球略小,小的比黃豆粒要大,不論大小,都色白如玉,玲瓏剔透。野蒜不僅好吃,還有藥用價值。《救荒本草》中說,野蒜有治療痢疾,抑制高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功能。小時候每回拉肚子,爺爺總是要我多吃點小蒜頭。土方子,吃了以后,還真的管用。 野蒜在野菜中屬于早春植物,春節(jié)前后就破土出苗了。野蒜的葉和蒜頭都能吃,辛辣鮮香,比大蒜和大蔥還濃烈,比韭菜還鮮香。野蒜炒雞蛋,比韭菜炒雞蛋、蒜苗炒雞蛋還香,還下飯。生腌野蒜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家鄉(xiāng)農民餐桌常見的咸菜。每年春天,故鄉(xiāng)的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生腌野蒜。腌制野蒜很簡單,把洗凈的野蒜苗在太陽下曬半天,切成半寸左右長的小段,與適量辣椒絲、炒黃豆或煮黃豆以及鹽、花椒、八角拌勻,輕揉后,放入壇子里壓緊,封好口,幾天后就可以食用。 難忘童年挖野蒜的美好時光。每年楊柳吐綠,油菜開花時,我時常和小伙伴們一起,拿著鏟刀,挎著竹籃,一路追逐嬉鬧,去野外挖野蒜。那是無人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時光,我們邊找邊挖邊說笑打鬧,遇到翩翩飛舞的蝴蝶,會把蒜籃子一丟,大呼小叫地去追。蝴蝶飛進麥田或油菜田,我們不敢進去,因為麥子正在拔節(jié),油菜正在抽苔,踩倒了,會減產的,被生產隊看青的看到了,少不了挨一頓訓斥。如果蝴蝶飛進綠肥地里,我們就會追著蝴蝶在綠肥地里奔跑,因為做綠肥的紫云英是要耕掉漚肥的,不怕踩踏。蝴蝶一旦落下來,我們便屏住呼吸,躡手躡腳地慢慢靠近,用拇指和食指去捏,捏住了,高興地尖叫起來,盡情釋放心里的快樂,臉上笑成一朵花。要是不小心,弄出動靜嚇跑了蝴蝶,便垂手跺腳,懊惱不已。歇下來,就比誰的戰(zhàn)利品多,勝利者洋洋得意。 那時田野里的野蒜特別多,溝渠邊、田埂邊、麥田墑溝邊、墳堆上,一溜溜,一片片的,不到半天就能挖滿一竹籃。回家后,母親將野蒜洗凈炒雞蛋或炒小咸魚干給我就飯,我心里美滋滋的,食欲大增,大飽口福。 斗轉星移,轉眼孩童變老叟。今年冬天太冷,野蒜出土比往年遲。我和老伴一邊欣賞明媚的春光,一邊留意田埂邊、隙地里的野蒜,發(fā)現(xiàn)一棵挖一棵,到中午時分,竟然也挖了半塑料袋。想到晚飯便可品嘗到新鮮的野蒜,不由口齒生津,心里飄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