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習慣,就是指一個人長期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或者行為模式。 俗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習慣往往很難改變。可以說,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吃完晚飯就坐下來玩手機的人,肚子上會累積很多脂肪;隨口承諾又不兌現(xiàn)的人,會失去朋友與合作伙伴;做事馬虎大意的人,會丟掉晉升的機會…… 因此,凡是上進而又聰明的人,往往懂得修正不好的習慣,提升自己,然后慢慢超越同齡人。 每天運動一小時在如今這個時代,生活條件好了,幾乎所有人都能吃飽穿暖,但很多人的身體素質卻不如從前了。 究其原因,有的人是因為懶于運動;有的人是因為工作太累,不想運動。以至于跑幾步、上個樓梯就氣喘吁吁。 《顏氏家訓》中說:“養(yǎng)生的人首先要考慮避免禍患,先要保住身家性命。”每天運動一小時,就是對身體最好的保養(yǎng)。 運動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平時上班用騎車代替開車、吃完飯背靠墻壁站一會兒、周末的時候出去走走……這些習慣,都會增強體質,為事業(yè)上的奮斗提供良好的身體資本。 凡事提前做準備《禮記》中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增加成功的機會。 比如說:周五要提交工作報告,你周四就提前做完;上班或者與朋友約會時,提前幾分鐘出門……如此種種,提前給自己預留出多余的時間,以免在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情況而手忙腳亂。 如今的很多人都有拖延癥,這是因為人在本性上都有一種惰性。但是,如果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提前做準備,就能讓你處理事情的時候從容不迫,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培養(yǎng)一個業(yè)余愛好《陶庵夢憶》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愛好,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那么這個人就沒有真性情。這樣的人,不值得與之交往。 如果說,工作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實現(xiàn)自我價值,那么業(yè)余的興趣愛好,就是自己熱愛自己、熱愛生活的最好證明。 一個沒有興趣和愛好的人,即使賺再多錢、職位再高,他的生活也是單調而乏味的。 培養(yǎng)一個工作之余的興趣愛好,是擺脫生活壓力、解放自己的有效途徑。并且,這個愛好的格調盡量不要太低,因為長久陪伴你的東西,終將進入你的靈魂。 每年至少外出旅行一次很多人都知道“井底之蛙”的故事,人也是一樣,在同一個地方呆久了,思維就容易固化。長此以往,會使自己喪失信心,厭倦生活。 改善這種情況的最佳方式,就是每年至少外出旅行一次。不一定要去國外、省外,空閑的時候約上三五知己,到相鄰城市走一走,同樣能讓你知道生活會有無限的可能。 《菜根譚》有云:“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外出旅行的目的,倒不是說一定要見什么大世面、看多么美麗的風景,而是給自己換換腦子,為自己留出一點喘息的時間。 焦慮的時候去讀書小孩子的世界里,只有開心和難過兩種情緒,但成年人的生活中,還有焦慮、擔憂、不甘等等冷暖自知的滋味。 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會遭遇焦慮和迷茫的時期。這個時候,很多普通人都會約上朋友大喝一場,宣泄情緒;而真正的聰明人,卻懂得通過讀書來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自己平靜下來。 《圍爐夜話》講:“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讀書,能讓你借鑒前人解決困境的經驗,也能讓你的腦子更清醒、更理智,從而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結束語生活中,很多精英和人才之所以取得成功,旁人會覺得他們是運氣好、資源豐富,但明眼人都知道:世界上沒有一種成功是憑空而來的,不過都是好習慣的累積。 以上這五種好習慣,看似簡單,似乎只要你愿意就能做到,但能夠真正堅持下去的人卻不簡單。這也是人與人之前拉開差距的重要原因。 真正的聰明人,就是懂得培養(yǎng)和堅持良好的習慣,提升自己,然后悄悄超越同齡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