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產品首先是設計出來的,實踐表明,至少80%的產品問題是在早期設計階段決定的。開發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新產品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但新產品開發卻是許多企業的薄弱環節。新產品的成功率低、新產品技術問題解決速度仍不夠快、變更過于頻繁、設計成本高等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許多優秀公司的實踐表明,新產品成功并不僅僅靠機遇或運氣。新產品的成功是能夠預測、控制的。這些成功的經驗表明,對于新產品導入的研發程序,研發質量的管理,研發資源的管理,需要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
六西格瑪設計(Design For Six Sigma,DFSS),是一種實現無缺陷的產品和過程設計的方法,面向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采用系統的問題解決方法,把關鍵顧客需求融入產品設計過程中,從而確保產品的開發速度和質量,降低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為企業解決產品和過程設計問題提供有效的方法。六西格瑪設計作為六西格瑪管理核心方法系統之一,雖然和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一樣是一個面向流程再造的管理方法和思想。然而不同的是,DFSS的應用絕不僅僅局限于對現有業務流程的再造,而且還廣泛應用于新的產品或服務流程的設計,它包容的一攬子方法適用于引入新產品和新服務,適用于應付DMAIC(DMAIC是指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進Improve、控制Control五個階段構成的過程改進方法,一般用于對現有流程的改進,包括制造過程、服務過程以及工作過程等等。)六西格瑪模型的內在局限,是六西格瑪管理戰略實施的最高境界。
六西格瑪設計從六西格瑪改進自然演變而來,是六西格瑪改進的外延。更準確地說,六西格瑪設計是綜合考慮所要實現的六西格瑪全部意圖以及在新產品設計和商業投放中遭遇的各種挫折的產物,沒有任何一個單獨的六西格瑪設計模型足以應付所有問題,而各自對六西格瑪做這樣或那樣的調整又存在非常現實的危險——很可能遺漏顧客的根本需求。六西格瑪改進可以顯著地降低過程缺陷和差錯率,使之達到一般商業組織普遍接受的水平。這種改進的極限是相當于最壞差錯率的最大回報率。隨著組織逐漸地向“每百萬3.4個缺陷”的六西格瑪目標推進,從世界水平來看得到的回報將逐漸減少,轉而支持柔性效益,例如,為更好的顧客滿意度和更高昂的雇員積極性而拼搏。這種柔性效益將使他們在新產品和新服務領域里感受到好得多的回報,并且得到這些回報。
六西格瑪設計有自己的流程,迄今研究者已提出的DFSS流程有13種,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模式。DFSS兩種典型方法流程DMADV和IDDOV如圖4-4所示。
圖4-4 六西格瑪設計兩種典型方法流程
1. DMADV流程
即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設計(Design),驗證(Verify),這種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DMAIC[張樂飛1] 流程的基礎,但一般只適用于現有產品或流程的局部重新設計。
l 定義(Define)。對項目進行清洗的描述,明確顧客需求,并根據顧客需求說明產品要求和目標,創建項目管理計劃,同時明確整個項目開展中所需的資源和受限條件。
l 測量(Measure)。選擇調研方法獲取客戶需求,收集“客戶的聲音”(VOC),并將VOC轉化為實際的要求,識別關鍵質量特性(CTQ),如果需要,展開多階段的項目計劃。
l 分析(Analyze)。利用創造性的方法確定可行的概念,使用符合邏輯的、客觀的方法來評估可選的方案,確認并消除產品或服務失效的潛在可能。
l 設計(Design)。展開概要和詳細設計、制定具體的產品研發計劃,盡量減少產品或流程的差異性(穩健性優化),調整輸出信息,使其達到可測量的指標。
l 驗證(Verify)。實現設計,實施試點調試樣機(品、模型),驗證生產過程的能力,建立、測試并固化原型。
2. IDDOV流程
即識別(identify)、界定(define)、研發(develop)、優化(optimize),驗證(verify),是由美國ASI的總裁喬杜里先生提出的,它更適合新產品和新流程的開發要求,但喬杜里未給出該流程可操作的詳細工作內容。
l 識別(Identify)。識別階段的目的是確認項目并說明存在的機會,主要任務是收集和確定待開發產品的顧客需求,并論證即將開展的DFSS 項目的可行性。
l 定義(Define)。定義階段是DFSS實施的核心過程,此階段的任務是要清晰地說明對產品的要求。前階段確定了誰是我們的客戶,然后了解客戶需求。接下來,就是進一步細化展開顧客的需求,即通過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即“質量屋”,將在下一章重點講解])將VOC 逐層展開為設計要求、工藝要求、生產要求,并提煉出顧客的關鍵需求,準確地識別、量化顧客需求。
l 展開(Develop)。展開階段的目標是利用創造性的方法確定可行的產品概念,使用符合邏輯的、客觀的方法來評估可選的方案。這一階段可運用頭腦風暴法、創造性問題解決理論(TRIZ)、普氏方法、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等方法工具。
l 優化(Optimize)。此階段是對產品和過程設計參數的優化,其目標是在質量、成本和交付時間允許的基礎上達到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主要方法是實驗設計(DOE)。
l 驗證(Verify)。驗證階段的任務是對產品設計是否滿足顧客要求、是否達到期望的質量水平的確認過程。
能否成功推出新產品或新服務將左右著企業未來的發展,資料表明,無任什么產業,所有推出的新產品中,只有大約50%會成功。同時,投入開發與商業化新產品的資源,大約有45%會被浪費掉,或者無法帶來適當的財務報酬。企業將新產品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納為:
? 不正確的市場分析24%;
? 產品問題或瑕疵16%;
? 缺乏有效的營銷14%;
? 成本過高10%;
? 競爭激烈或對手的反應9%;
? 上市時機不好8%;
? 技術或生產問題6%。
如果在新產品開發時即導入六西格瑪設計,應用其卓越的各項指標和工具尋找和識別顧客的需求,確定顧客滿意的標準和規范,將設計流程提升到六西格瑪水平。即項目團隊會在開發階段的一開始時,即整合DFSS的特點,并運用相關的工具以達成六西格瑪的水平——百萬機會缺陷數(DPMO)僅為3.4。從而達到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避免非符合性成本和減少不增值的符合性成本的目標,實現經濟性管理的目的。[張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