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 | 成因 | 外因 |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榖,緊則為寒,食即為滿。 |
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 |
內因 | 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 |
辨證 | 谷疸 |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榖,緊則為寒,食即為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榖即眩,谷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榖疸。 |
女勞疸 |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
酒疸 | 心中懊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
發黃之漸 | 腹滿身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
證治 | 谷疸 | 榖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榖疸,茵陳蒿湯主之。 |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
酒疸 | 心中懊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
酒黃疸者,或無熱譫言,小腹滿欲吐,鼻燥而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
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
宜吐之治─酒疸,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
宜下之治─酒黃疸,心中懊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
酒疸脈浮弱,應吐而反下之誤癥────────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虀狀,大便正黑,皮膚抓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
虛勞發黃 | 女勞疸 |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
血虛亡血致虛黃 |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同治,小建中湯主之。 |
外感發黃 | 諸黃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者,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
諸黃,腹滿而嘔者,宜柴胡湯。 |
火劫發黃 | 師曰:病黃疸發熱,煩喘,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相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里,當下之。 |
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里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 |
濕熱成疸 | 黃疸病,小便不利,茵陳五苓散主之。 |
寒濕發黃 | 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
預后 | 黃疸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
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發于陰部,其人必嘔;發于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