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 1.特點:擅長消腫止痛,續筋接骨 2.主要治療: (1)傷科瘀滯證——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骨折筋損、金創出血等 (2)亦可用于其他瘀血證 1. 土鱉蟲 一.來源 《神農本草經》 為鱉蠊科動物地鱉和冀地鱉的雄蟲干燥體 處方名——土鱉蟲、地鱉蟲、土元、?蟲 二.歸類 活血療傷藥 三.藥性 咸,寒。有小毒。歸肝經 四.功效 破血逐瘀,續筋接骨 五.應用 (一)趺打損傷,筋傷骨折,瘀腫疼痛 咸寒入血,主入肝經,性善走,能活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療傷,為傷科常用藥,尤多用于骨折筋傷,瘀血腫痛 (二)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積聚痞塊 入肝經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積通經,常用于經產瘀滯之證及積聚痞塊 六.用法用量 (一)煎服,3-10g (二)研末服,1-1.5g,黃酒送服 (三)外用適量 七.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2. 馬錢子 一.來源 《本草綱目》 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干燥種子 主產于云南、廣東、海南等地 二.歸類 活血療傷藥 三.藥性 苦,寒。有大毒。歸肝、脾經 四.功效 散結消腫、通絡止痛 五.應用 (一)活血通絡止痛 1.風濕頑痹:拘攣疼痛、麻木癱瘓(單用有效) 2.跌打損傷:傷科止痛療傷的要藥 (二)外用——攻毒散結消腫一一癰疽瘡毒 能散結消腫止痛,尤其熱毒所致者 六.用法用量 入丸散劑,用量小0.3-0.6g 七.使用注意 (一)大毒之品,不可過量,不宜久服,宜制用 (二)外用不宜大面積涂敷 3. 自然銅 一.來源 《雷公炮炙論》 為天然黃鐵礦,含二硫化亞鐵(FeS2) 主產于四川、湖南、云南、廣東等地 二.歸類 活血療傷藥 三.藥性 辛,平。歸肝經 四.功效 散瘀止痛、續筋接骨 五.應用 用于跌打損傷,筋骨折傷,瘀腫疼痛 六.用法用量 3-9g,多入丸散 若入煎劑,宜先煎 外用適量 七.使用注意 (一)不宜久服 (二)陰虛火旺,血虛無瘀者禁服 (三)孕婦慎用 4. 蘇 木 一.來源 《新修本草》 為豆科植物蘇木的心材 主產于廣西、廣東、云南、臺灣等地,以廣西產者為佳 二.歸類 活血療傷藥 三.藥性 味甘、咸,微澀,性平。歸心、肝、脾經 四.功效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五.應用 (一)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胸腹刺痛 (二)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六.用法用量 煎服,3-9g 七.使用注意 孕婦忌用 5. 骨碎補 一.來源 《藥性論》 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莖 產于浙江、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 處方名——骨碎補、猴姜、申姜、毛姜 二.歸類 活血療傷藥 三.藥性 苦,溫。歸肝、腎經 四.功效 活血續傷、補腎強骨 五.應用 (一)跌打損傷或創傷,筋骨損傷,瘀滯腫痛 活血療傷(行血脈、續筋骨、療傷痛)——傷科要藥 (二)腎虛腰痛腳弱,耳鳴耳聾,牙痛,久泄 補腎強骨——腎虛證 六.用法用量 (一)煎服,3-9g;鮮品6-15g (二)外用鮮品適量 6. 血 竭 一.來源 《雷公炮炙論》 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中滲出的樹脂加工品 主產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伊朗等,我國的廣東、臺灣等也有種植 處方名——血竭、麒麟竭 二.歸類 活血療傷藥 三.藥性 甘、咸,平。歸肝經 四.功效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斂瘡生肌 五.應用 (一)祛瘀定痛、止血 1.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傷出血)——傷科要藥 2.活血散瘀止痛,亦可用于治療血滯心腹刺痛、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等 (二)散瘀、止血、生肌 ——瘡疬久潰不斂 六.用法用量 (一)研末內服,1-2g,用藥汁或溫水沖服 (二)外用,研末撒敷或入膏藥 七.使用注意 (一)孕婦慎用 (二)月經期不宜服用 7. 虎 杖 一.來源 《本草綱目》 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莖和根 二.歸類 活血療傷藥 三.藥性 苦,微寒。歸肝、膽、肺經。 四.功效 活血祛瘀、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瀉下通便 五.應用 (一)用于濕熱黃疸,淋濁,帶下 (二)癰腫瘡毒,水火燙傷 (三)經閉、痛經,癥瘕,趺打損傷,風濕痹痛 (四)肺熱咳嗽 (五)熱結便秘 六.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七.禁忌 孕婦慎用 具體疾病診療方案請遵醫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