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作為部落首領子嗣眾多是很正常的事情,歷史上的周文王并沒有像《封神演義》中寫的那樣,有九十九個兒子,但周文王至少有十個兒子,根據(jù)《史記》記載,周文王有十個嫡子,其中,周武王即位為首領,后來成為周天子,周公旦受封于魯國。那么周文王的其他嫡子們都是怎么樣的呢?本文把《史記》中的相關記載介紹下。(資料來源:《史記·管蔡世家》)一、周文王嫡子總覽周文王和正妃太姒一共生了十個兒子,分別是姬伯邑考、姬發(fā)(周武王)、姬鮮、姬旦(周公)、姬度、姬振鐸、姬武、姬處、姬封和姬載。周文王死后,姬發(fā)繼位,也就是周武王,是第一位周天子,周公旦作為周王朝建立和穩(wěn)定的功臣受封于魯國。下面簡要介紹下周文王的其他兒子。1.伯邑考伯邑考是周文王的長子,但是并沒有被周文王立為繼承人,因為周文王的十個嫡子中,只有周武王姬發(fā)和周公姬旦最有能力,而且,周文王活著的時候,周武王姬發(fā)和周公姬旦是老爹周文王的左膀右臂,一起輔佐老爹治國。所以,周文王沒有立伯邑考為繼承人,而立次子姬發(fā)為繼承人。《史記》原文: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當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時,伯邑考已死去多年了,伯邑考的后代史書并沒有記載,因此《史記》說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2.管叔姬鮮和蔡叔姬度周武王滅商后,封功臣昆弟,把三弟姬鮮封在管,因此,姬鮮也被叫為管叔鮮,把五弟姬度封在蔡,所以,姬度也被叫作蔡叔度。管叔鮮和蔡叔度雖然有封地,但是,周武王還給這兩個弟弟安排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輔(監(jiān))佐(督)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因為周滅商后,還有很多商朝遺民需要治理,但是周武王滅商后,要回到周部落都城,商地自然需要有人來管。周武王讓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來管理商朝遺民,但是,不可能讓祿父自己當老大,就派管叔鮮和蔡叔度來“幫著”武庚祿父治國。但是,當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攝政當國,管叔鮮不干了,周武王不在了,管叔鮮就是文王諸子中的老大了,作為三哥,怎么可以被四弟驅使呢?管叔鮮和蔡叔度就開始散布謠言,說周公旦將不利于周天子。不久之后,就挾持武庚祿父叛亂,而且還聯(lián)合東方的淮夷等部落一起叛亂。周公旦率兵平定了叛亂,殺掉了武庚祿父,也殺掉了三哥管叔鮮,流放了五弟蔡叔度。管叔鮮沒有后代,但蔡叔度沒有死,還得到了七十個隨從和十乘車。蔡叔度死后,他的兒子姬胡行善,周公旦得知之后,就把姬胡安排到魯國做了卿士,魯國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周公看到侄子姬胡的政績,就向周天子進諫,周天子重新把蔡封給了姬胡,蔡作為諸侯開始傳承下去了,下文會詳細介紹蔡國的事情。3.曹叔姬振鐸周武王滅商后封功臣昆弟時,封六弟姬振鐸于曹,因此姬振鐸也被叫作曹叔振鐸,他就是諸侯國曹國的始祖,下面會介紹。4.成叔姬武周武王滅商后封功臣昆弟時,把成這個地方封給了七弟姬武,所以姬武就是成叔武。但是,《史記》并沒有成國的記載(成叔武,其后無所見)。5.霍叔姬處周武王封八弟姬處于霍,姬處就被叫作霍叔處,霍叔處的后代并沒有太多記載,后來,霍國被晉獻公所滅。6.康叔姬封周武王封諸侯時,因為九弟姬封和十弟姬載年少,沒有封給他們地盤。到了管叔鮮和蔡叔度挾持武庚祿父叛亂被平定之后,周公旦把原來商朝的地盤一分為二,一部分封給紂王的哥哥微子啟,成為諸侯國中的宋國,另一部分封給了長大成人的老九姬封,成為諸侯國中的衛(wèi)國。姬封作為衛(wèi)國國君死后,謚號康叔,因此叫康叔封,衛(wèi)國的事情之后會寫,本文不寫。7.姬載周文王的少子姬載也是因為年齡太小,沒有被周武王封為諸侯。后來也沒有關于姬載的記載(其后世無所見),至于為什么叫冉季載,《史記》并沒有提。其他古籍不知道。下面講一講有歷史記載的蔡國和曹國的興亡。衛(wèi)國的興亡時間太長,會在之后的文章中單獨寫。二、蔡叔度之后蔡國史事1.蔡國的傳承蔡叔度之前就被封在蔡,后來因參與叛亂被流放,但是蔡叔度的兒子姬胡因為受到周公旦的賞識,重新被受封于蔡。姬胡被封在蔡之后,史稱蔡仲。從蔡仲開始,蔡國一共傳承了24位國君,最終被楚王所滅。2.蔡國的主要事件蔡國第12位國君蔡哀侯在位時,蔡哀侯娶陳國宗室女為夫人,另一個諸侯國息國的國君也娶了陳國宗室女為妻。有一次,小姨子息侯夫人路過蔡國,蔡哀侯對息侯夫人不敬,息侯怒了,跑到了楚國,當時正是楚文王在位。息侯跟楚文王說,楚來攻擊我,我向蔡國求救,蔡國和我是連襟,肯定出兵救援,請求楚國趁機攻擊蔡國,必獲成功。這么好的事,楚文王肯定樂得屁顛屁顛的,就按照息侯的計劃出兵了。結果,蔡哀侯被楚國抓住了,帶回了楚國。蔡哀侯在楚國被扣留了九年,死在了楚國。蔡國人立蔡哀侯的兒子為國君,就是蔡繆侯。(2)倒霉的蔡繆侯被妹妹連累,讓小舅子齊桓公抓起來了蔡哀侯的女兒、蔡繆侯的妹妹嫁給了齊桓公為夫人,到了蔡繆侯繼位十八年時,齊桓公與蔡夫人一起劃船,結果熟知水性的蔡夫人頑皮了,讓船使勁搖晃,偏巧齊桓公不會游泳,害怕了,就讓蔡夫人住手,蔡夫人覺得老夫老妻了,開個玩笑沒事,卻沒發(fā)現(xiàn)當時齊桓公非常憤怒,還是不住手,繼續(xù)晃船。等齊桓公上岸之后,很生氣,把蔡夫人趕回了娘家蔡國,但是并沒有休掉蔡夫人,也就是說,齊桓公和蔡夫人的夫妻關系還在。蔡繆侯見妹妹被趕回娘家,很生氣,就把妹妹給嫁人了,這就壞了,齊桓公可是諸侯的霸主。齊桓公一聽,生氣了,這還了得,小小的蔡國敢給我戴綠色的帽子,馬上就出兵攻擊蔡國。毫無懸念,蔡國被擊潰了,蔡繆侯被抓起來了。齊桓公一看,既然已經打到了蔡國,順便收拾一下向來不給周天子納貢的楚國吧,就攻擊了楚國,當時的楚國也并不弱,雙方來回交戰(zhàn)后,結盟而罷兵。齊桓公罷兵回國后,有些諸侯出面為蔡繆侯求情,齊桓公就放了蔡繆侯,讓他繼續(xù)會蔡國當國君。蔡國第16位國君蔡景侯在位時,不太像話,一把年紀了,居然做出私通兒媳的事情來。蔡景侯繼位的第四十九年,注意,是已經在位四十九年了,就算剛出生就繼位,也已經49歲了,何況蔡景侯是長大后繼位的。就在這一年,蔡國為太子般迎娶了楚國宗室女。但是蔡景侯居然和兒媳私通了。憤怒的太子般殺死了老爹,自立為國君,他就是蔡靈侯。蔡靈侯即位剛兩年,楚國發(fā)生內亂,楚國公子圍殺父自立,也就是楚靈王,過了十年,楚靈王找了個借口,說蔡靈侯你怎么能殺老爹呢,趕快給我到申地解釋解釋。楚靈王明顯就是找借口,恃強凌弱,楚靈王自己就是殺父即位的,還說人家蔡靈侯。蔡靈侯到了申地之后,就被強迫邀請去飲酒,被灌醉后殺死。緊接著,楚公子棄疾(就是后來的楚平王)帶兵滅掉了蔡國。楚靈王封弟弟公子棄疾為蔡公。楚公子棄疾在當了三年蔡公之后,回國殺死哥哥楚靈王,自立為王,就是楚平王。楚平王新立,要彰顯恩德,就找到蔡靈侯的小兒子公子廬,立他為蔡國國君繼續(xù)延續(xù)蔡國血脈。公子廬就是蔡平侯。蔡平侯死后,老爹蔡靈侯的太子之子公子東國(也就是蔡平侯的侄子)殺死了繼位的蔡平侯之子,自立為國君,就是蔡悼侯。蔡悼侯作亂是有資本的,蔡悼侯的老爹是蔡靈侯的太子,只不過蔡靈侯時,楚滅掉了蔡國,所以沒有繼位。蔡悼公死后,弟弟蔡昭侯繼位,有一年,蔡昭侯帶了兩件華貴漂亮的裘衣去楚國朝拜楚昭王,獻給了楚昭王一件,另一件自己穿上了。當時的楚相國子常很眼饞這件裘衣,想要過去,但是蔡昭侯拒絕了子常的要求。子常就在楚昭王面前說蔡昭侯的壞話,結果,蔡昭侯被扣留在楚國三年。三年后,蔡昭侯知道了自己被扣留的原因,趕緊把裘衣獻給了子常。這才回到蔡國。回到蔡國之后,蔡昭侯感覺郁悶,就跑去聯(lián)合晉國,要求一起攻擊楚國。但是沒能如愿。從這里看,蔡昭侯很要面子。下面這個事件也能看出這一點。不久之后,蔡昭侯和衛(wèi)靈公要會盟,蔡昭侯要面子,私下找周天子的大臣請求把蔡國的坐次排在衛(wèi)國之前。與此同時,衛(wèi)國使者向周天子的大臣夸了夸衛(wèi)國始祖,也就是周文王的第9個兒子衛(wèi)康叔的功德,結果,周天子的大臣就讓衛(wèi)國排在蔡國的前面了。蔡國和晉國關系密切后,晉國讓蔡國出兵滅掉了沈國。楚國知道之后,很生氣,你蔡國是我的小弟,這不是明擺著不把我當大哥嗎。于是,楚國出兵攻擊蔡國。當時的情況是,吳國開始強盛,已經把楚國欺負了好幾遍了,把楚國打怕了。蔡昭侯就把兒子送到吳國作為人質,請求和吳國一起攻擊楚國。正趕上吳王闔閭也想攻擊楚國,于是,吳國和蔡國,還有唐國一起出兵,攻破楚國都城郢。楚昭王逃跑過程中,知道了蔡國和楚國反目成仇的原因居然是相國子常貪心引起的,很生氣,子常害怕,就跑到了鄭國。后來,吳國撤兵,楚昭王重新回到都城郢。楚國的令尹為了報復蔡國,就開始演戲,他哭著痛斥蔡國的暴行,不久之后,楚昭王發(fā)兵攻擊蔡國。蔡國害怕,去向吳國求救。但是吳國覺得蔡國離自己太遠了,就讓蔡國把都城遷到離吳國近的地方。蔡昭侯私自答應了,國中大臣們都不知道遷都這回事。好在吳國救援了蔡國,然后按照商量好的遷都之事,幫著蔡國把都城遷到了州來這個地方。兩年后,蔡昭侯要去朝見吳王,但是蔡國的大臣們害怕蔡昭侯再遷都,就命人殺死蔡昭侯,立其子公子朔為國君,也就是蔡成侯。三、曹振鐸之后曹國史事1.曹國的傳承曹國始祖就是周文王的第六個嫡子姬振鐸,也就是曹叔振鐸。從曹叔振鐸開始算起,曹國一共經歷了25位國君,最終被宋國所滅。但是和蔡國相比,曹國在國君傳承過程中,出現(xiàn)過多次內亂,最后也是因為自己作死才被宋國滅掉的。下面都會介紹到。2.曹國的主要事件一個小小的曹國一共發(fā)生了4次國君更替內亂。第一次:曹國第7位國君曹幽伯在位時,被弟弟姬蘇殺死,姬蘇就是曹戴伯第二次:曹國第9位國君曹惠伯死后,傳位兒子姬石甫,被弟弟姬武殺死代立,姬武就是曹繆公。這時,曹國由伯變?yōu)楣恕?/span>第三次:曹國第22位國君曹聲公在位時,被第20位國君曹平公的弟弟公子通(曹聲公的叔叔)殺死代立,公子通就是曹隱公。第四次:曹隱公被弟弟公子露殺死,公子露就是曹靖公。曹國第15位國君在位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后來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因為避亂,路過曹國。曹共公對晉公子重耳無禮,而且,想看一下公子重耳連在一起的肋骨。當時的大臣釐負勸曹共公不要這樣,曹共公不聽。釐負趕緊私下去和公子重耳結交,很友善的對待公子重耳,這應該就是燒冷灶了典型記載了。因為后來,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當了國君,也就是晉文公,晉文公時期,晉國很強大,擊敗楚國,稱霸諸侯。晉文公當年在曹國受到侮辱,當然不會忘記,強大的晉國輕而易舉地攻破了曹國,把曹共公抓回晉國。而且,晉文公命令,曹國都城攻破之后,不準去侵擾釐負的宗族。在這里,不得不佩服釐負的眼光和遠見。后來,有人用第一位春秋五霸齊桓公的事跡勸諫晉文公,說,齊桓公為霸主時,幫助異姓國復國,現(xiàn)在晉國囚禁了同姓的曹國國君,誅滅同姓封國,以后怎么號令天下呢?晉文公就放了曹共公。后來,第18位國君曹成公在位時,晉厲公再一次攻破曹國,俘虜曹成公回到晉國,不久之后,又把曹成公放了。曹國最后一位國君姬伯陽繼位后不久,曹國有人夢見了很多國君一起站在曹國的社稷宗廟上,商量怎么滅掉曹國。這時,曹叔振鐸出面制止,還說,等到公孫強出現(xiàn)后,再滅掉曹國吧。眾多國君同意了。然后,天亮了,曹國這個人的夢也醒了。這個做夢的人不知道是什么身份,但是應該身份不低,因為他醒了之后,就開始在曹國境內尋找叫公孫強的人。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叫公孫強的人。這個人臨終前囑咐自己的兒子,你以后聽到公孫強把持朝政的話,一定要逃離曹國,避免災禍。曹國國君姬伯陽很喜歡獵鳥,到了姬伯陽在位的第六年,曹國有一個野人(可能是沒有戶口之類的人)叫公孫強,公孫強擅長獵鳥,捉到了一只白色大雁,進獻給了國君姬伯陽,并且向姬伯陽傳授獵鳥技巧,趁機談論國事。姬伯陽很高興,就寵信公孫強,重用公孫強。之前做夢之人的兒子聽說后,趕緊離開了曹國。公孫強向國君姬伯陽談論王霸之道,姬伯陽很受用,深信不疑。不久之后,曹國背叛了大哥晉國,還攻擊宋國,宋國當時的國君是宋景公,宋景公發(fā)兵攻擊曹國。老大哥晉國沒有救援曹國,宋國用一年時間滅掉了曹國,活捉曹國國君姬伯陽和公孫強,押回宋國殺死了他們。曹國滅亡。好了,周文王嫡子們的事跡就介紹到這里了。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熱雙刃,感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