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朋友發心情:抖音每天固定漲2—3個粉,快要失去耐心了(但還可以再堅持一下)。 我嘆了口氣,實際上她的視頻做得很不錯,忽然意識到:流量紅利根本就是個噱頭。 廣告有罪。 它過多地宣揚自媒體能夠輕松賺錢的謊言,例如:寶媽在家也能賺錢,兼職配音輕松搞副業,月入三萬的網文寫手……鋪天蓋地,大家都信以為真,也都太想吃這口肉了。實際上,任何一個媒體平臺,只有頭部吃肉,腰部能喝個湯,大多數,超過百分之八十,其實都在陪跑。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青春。它不斷地慫恿,讓人不相信,自己其實很難靠流量賺到錢。 現在有一個看似非常專業的行業術語:引流。為了引流,很多人連臉都不要了,最后成功賺到了錢,趕上了風頭也算贏。如果你去B站搜索“月入三萬”、“兼職”等關鍵詞,會出來一大批宅男宅女博主來跟你分享成功經驗:寫網文賺錢、寫拆書稿賺錢、配音兼職賺錢、心理咨詢師證賺錢......所有誘人的魚餌目的除了引流,然后就是賣課。 這風氣真糟糕,人是要腳踏實地討生活的。 我不相信只要9.9元就能掌握理財知識,也不相信只要19.8元就能掌握戀愛技巧。那句罵人的話怎么說來著? “你長得跟情感專家似的。” 國家都已經取消心理咨詢師證了,還有人做這種廣告賣課,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錢不好賺,幾乎人人都能當博主的時代,有些人做了幾年夢都沒有成績,差點連電費都賺不回來。有些人做了上去,又經歷了“炸號”、“封號”等意外事故,更嚴重的還得交罰款。 平臺有罪。 隨便往大海里拋點誘餌,拿著大喇叭宣揚來這兒搶奪地盤的好處,人們蜂擁而上,可是塔尖的位置就那么大,陪跑的人抱著“自己要火”的夢想努力,實際上免費在為平臺做事,平臺是既得利益者,陪跑的人被海水淹沒,甚至連怎么死的都沒有搞清楚。 如果有道德法庭,這些試圖誘惑用戶步入其中的人,像下棋一樣俯視搶奪地盤的人,應當判刑,太無恥了。它說錢好賺,實際上非常難。某些平臺,光一個審核機制和展示曝光率就能把人卡死,讓人浪費好多時間后才發現,這就是坑,搖旗宣傳的都是騙子,他們也只不過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感情的機器罷了。 一個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大叔,在B站上錄視頻,分享他在喜馬拉雅FM當有聲主播月入五萬的經歷。也真是敢錄。類似于這種的搞笑人士特別多,好像大家都靠兼職輕松賺到了一大筆錢。 微信流量主、網文寫作、音視頻廣告費,除了極少數個例,真正能運營起來的號,都是有專門團隊的。寶媽兼職就能月入兩萬?“餡餅”兩字咋寫,請回小學三年級復習一下。 回頭審視曾經充滿希望,卻又被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掉的東西,好像茫茫大海上漂浮的死魚,悲涼又壯闊。有人四處宣揚流量紅利,人們的眼球紛紛被吸引過去,但很少有人來潑涼水:興師動眾一時的“號”們,在不被人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悄悄死了。 我有罪。 沒有抖音,但偶爾會看看快手,發現自己曾經的一位朋友玩兒快手玩兒得很火,拍視頻搞直播賺得金缽滿體。突然有一天,她開始直播離婚大戰,向粉絲傾訴自己臭不要臉的老公在夜店擁抱小姐,在她不知道的情況下帶給她幾百萬的債務,輸了房子賠了車,壓了大批貨,渣男不是人,淚眼婆娑真是好可憐。拿著手機,感同身受的我都流淚了。夜里輾轉反側,覺得我這個朋友命好苦,想幫幫她,不如買點兒她的貨吧。給她發了微信:你要加油,要振作,一切會好起來的。 兩天后,幾年不見的她竟然,竟然恰好被我碰見了。她和她老公、帶著孩子從我眼前走過,一切正常。我這才明白:哦,她是炒作呢,為了吸人眼球增加粉絲,目的是賣貨賺錢。 我為我自己的幼稚行為感到抱歉、自責,罵自己傻的同時拉黑了她,真是不能再多想起一遍她在視頻前流淚的惡心模樣。 這是個好的時代嗎? 當有小學生說:我長大后的夢想是當主播。我當頭一棒,也許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培養演員的高校得大幅度擴招了,要不然承載不住越來越多的熱愛表演的新生代的夢想。 QQ差不多死了,微信會被后來的某款軟件替代嗎?快手抖音能存活多久呀?美拍我早都卸了。 不知道。 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統計:每天有多少app出現,又有多少死亡,流量像一把墻頭草,風往哪兒吹往哪兒跑。想象一下,想要試圖靠此發財的人群,跟著流量跑的模樣,多少有點諷刺。 時代是一個大巴掌,讓人清醒也讓人遺憾,不信你去看自己曾關注過的平臺,有多少人暗自離開。羅曼羅蘭說過的一句話始終有力量:看清這個世界,繼續愛它。 我想說,省點兒力氣,早早看清虛頭巴腦的東西,最好不要當流量爭奪大賽的陪跑者,淹死在海里的魚已經夠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