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湯,為解表劑,具有辛溫解表,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臨床常用于治療感冒、急性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腰肌勞損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證等。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同甘草,分經論治宜變通。
【組成】
羌活、防風、細辛、蒼術、白芷、川芎、黃芩、生地、甘草。
【用法】
上九味,?咀,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也。
【功效】
發汗祛濕,兼清里熱。
【主治】
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
九味羌活湯常用于感冒、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腰肌勞損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者。其在方劑中最出彩的就是分經論治的思想,也是最早運用歸經理論進行治病的方劑,開創了中藥歸經理論治療疾病的先河,原方出自王好古的《此事難知》但是方為王好古載錄其師張元素的方子。方中羌活辛苦性溫,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為治太陽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藥,故為君藥。防風辛甘性溫,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蒼術辛苦而溫,功可發汗祛濕,為祛太陰寒濕的主要藥物。兩藥相合,協助羌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是為臣藥。細辛、白芷、川芎祛風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細辛善治少陰頭痛、白芷擅解陽明頭痛、川芎長于止少陽厥陰頭痛,此三味與羌活、蒼術合用,為本方“分經論治”的基本結構。生地、黃芩清泄里熱,并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以上五藥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九味配伍,發散風寒兼清內熱之效。
中醫將外感頭痛分為六種,陽明頭痛、少陽頭痛、太陽頭痛、太陰頭痛、少陰頭痛和厥陰頭痛。而九味羌活湯基本上將這六經頭痛的方藥囊括入了其中。而六經頭痛的說法最早也源自于張元素的《醫學啟源》,總之了解好這個方子就對于治療外感頭痛的思路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我是中醫劉家富,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的中醫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