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許攸的事情,我們最了解的就是在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了袁紹,跑到曹操那獻計,火燒了烏巢,使曹操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然而,雖然他為曹操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可是最后死于曹操的手里,這是為什么呢? 許攸年輕時與曹操交好,曾經一起讀書、交游。后來,許攸卻投靠了四世三公的袁紹,成為袁紹謀士群的成員之一。歷史記載,他與田豐、荀諶一起是袁紹的謀主,一度很得袁紹器重。而許攸沒有幫助曹操,顯然他更看重了袁紹四世三公的強大家族背景和袁紹兵多將廣的勢力。可許攸看錯了人,袁紹名望雖大,但卻是不能成大事的人,而且外寬內忌,不能容人,這也為人生命運留下了伏筆。 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許攸因袁紹不聽自己的建議而且有小人誣陷他,于是連夜跑到曹操那,曹操大喜,袁紹也為曹操獻上火燒烏巢的計策,曹操取得了勝利。 官渡決戰后,袁紹一蹶不振,不久就死了。之后,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為了爭奪繼承權,開始火并。這給了曹操機會,曹操發兵北上,于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占領冀州。顯然,許攸官渡之戰的獻計,是日后曹操統一北方,奪取冀州的關鍵。 可就當曹操奪取冀州后,立了大功的許攸本當加官進爵的時候,許攸卻被殺死了。許攸之死,有其性格的必然性,也有偶然因素。這是與許攸在不恰當的時候開不恰當的玩笑有關。 《三國志·崔琰傳》記載:"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就是說許攸借著發小的關系,對曹操不尊敬,結果被殺。而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中記載更詳細:原來許攸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當眾不好發作,當面上嘻笑,說:"你說得對啊。"但心里頗有芥蒂。 如果就此打住,許攸也不至喪命,但他不思悔改,繼續自我膨脹!有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結果有人向曹操告發,這次曹操沒有手下留情,于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 許攸之死告訴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不可過高的抬高自己的價值,尤其在自己的領導面前,一定要知道在什么時候說什么樣的話,要學會說話的藝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