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老肢節疼痛外洗方 生活中,風、寒、濕、瘀、虛往往混雜在一起,鄧老肢節疼痛外洗方是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的家傳經驗方。功效為祛風活血,通絡止痛,主治肢節疼痛,風寒濕痹,瘀痹。 【組成】 海桐皮12克、細辛3克、艾草12克、荊芥9克、吳茱萸15克、紅花9克、桂枝9克、川續斷9克、當歸尾6克、羌活9克、防風9克、生川烏12克、生姜12克、生蔥連須5條。 【用 法】 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熱洗患處,每日2次。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歸肝、脾、胃、腎經。辛熱能溫寒、苦熱能燥濕,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祛寒濕效果很好。 ▋吳茱萸 臨床上,吳茱萸主要用用來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它可以用來治療經脈受寒引起來的頭痛、胃痛、腹痛和女子的痛經,另外還能夠降逆止嘔,比如說脾胃虛寒,出現了這種滿腹的冷痛嘔吐。 再有它可以燥濕止瀉,用來治療陽虛引起來的腹瀉,寒疝、腳氣。需要注意的是吳茱萸的性味是比較辛熱燥烈的,容易耗精氣動。 因此它是不宜多用,也不宜久服的。還有就是陰虛有熱,也就是說陰液虧虛,有虛火這樣的人群是應該忌用的,另外孕婦也要慎用。 ▋生川烏 生川烏為毛茛科草本植物烏頭的根塊。生川烏性味辛熱燥,有毒性,含有烏頭堿,一般炮制后內服。生川烏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繼而產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經痛及風濕的鎮痛劑。 它善于祛除寒濕,溫經止痛,是治療寒濕痹痛的主要藥物。尤其是于寒濕偏勝的痹痛。可治療寒濕侵襲,膝關節疼痛不可屈伸等癥狀。 亦可治療寒濕滯留血絡經脈,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要注意的是其不宜與貝母類、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類同用。 ▋海桐皮 海桐皮是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的一種祛風濕熱類的中藥,它的藥性苦、辛、平,主要歸于肝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 在臨床上,海桐皮主要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攣急等病癥。此外,海桐皮還可以用于疥癬、風疹、濕疹、濕瘡等病癥。 在臨床上,可以經常使用海桐皮來治療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的病癥。此藥能夠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無論風濕屬寒、屬熱的患者,都可以應用海桐皮來治療,且尤其善于治療下肢關節痹痛的病癥。 在治療風濕痹痛的患者時,可以配伍牛膝、五加皮等藥物,一起浸酒內服,如海桐皮酒。 此外,方中桂枝溫經通絡;細辛芳香走竄通絡;當歸尾、紅花活血化瘀;并以祛風藥荊芥、獨活、羌活、防風,祛除血絡之邪; 生蔥、米酒、米醋辛散酸收,走竄滲透,助力活血散結通經的功效,使得藥效直達病所。獨活、川續斷還有補肝腎的作用,有利于顧護正氣,祛邪外出。 整張方子,兼顧風、寒、濕、瘀等病理因素、同時加以扶正,面面俱到,配伍合理。 風濕關節酸脹疼痛、老寒腿麻、手腳冰涼、關節僵硬沉重的趕快試起來吧! 最后注意的一點是,熱痹即風濕熱痹,表現為肢體關節局部灼熱紅腫,關節疼痛,一碰更痛,關節活動不利索,不及時治療多個關節都會并發。 有口渴煩悶,發熱并疼痛,舌苔發黃且口干燥,不宜使用此方,否則會加重病情。而應清熱通絡,祛風除濕,可用白虎桂枝湯、宣痹湯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