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帛書版)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以梼(籌)策,善閉者無關龠而不可啟,善結者無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謂妙要。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通行版)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善行者無轍跡 善于行動的人不會留下痕跡。 善言者無瑕謫 善于說話的人,說的話沒有漏洞和瑕疵。 善數者不以梼(籌)策 善于計算的人,是不用計算工具的。 善閉者無關龠而不可啟 善于關閉的人,是找不到機關(鎖)在哪里的。 善結者無約而不可解 善于結盟的,是不需要簽定合同的。 大家發現沒,這些都違反了常理。正常現象是,行走必有痕跡,說話必有漏洞或說不全,小數不用計算器,那大數呢?再精密的機關,也不可能找不到關鍵突破口,合作,怎么會不需要合同呢? 大部分我們可學的,都是可模仿的,有跡可尋的東西,是術的層面。 而在道的層面,是無跡可尋的,是心法。 事物的運作,我們有能看到的部分,也有看不到的部分,是共同運作的過結果。 怎么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背后的東西,盡可能看全看透,是我們要思考的。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 前面講天道是無跡可尋的,人道是有跡可尋的。那我們要學天道怎么辦?我們就學圣人,圣人是在人間行天道的人。圣人就象菩薩,普度眾生,救助所有的人,不會拋棄任何人。 物無棄財 圣人還能物盡其用,不浪費東西。 是謂襲明 圣人就是這樣照著天道去做的。 故善人,善人之師 什么是善人?指 學習前面五善的人,就是學習無跡可循的天道的人。他們善于學習別人的老師,也就是背后的東西。 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不善于學習的人,他們只學表面。 資,資格,資歷可以拿出來標榜的東西。例如各種證書。 如果只拿到證書,沒有相對應的真本領,就只是資,沒啥大用。 如果不僅拿到了證書,而且學到了真本領,能夠 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為人類做貢獻,為人民服務,那資是價值是有含金量的。 有的人,拜個名師成為其弟子,只是掛個名,啥也沒學到,在外面卻可以成為跟人吹牛的資本,這也只是資。 通過資,連通到老師,先學有跡可尋的,然后再學無跡可循的,才是天人合一,才合道。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 不尊重知識的源頭,也不珍惜眼前的有形的方法和資歷。也可以說,不愛天道,也不愛歸天道的方法。這種人看起來懂很多,知道很多東西,看起來很聰明,但是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一輩子都在迷糊,都走在迷途之上。 是謂妙要 懂得自己為什么而活才是最重要的,找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老子講了三種人,一種是善人之師的人,一種是善人之資的人,另外一種是不貴其師,不愛其資的人。 思考,你是哪種人? 【道德經】分享感悟,生活體悟分享:連智 編輯:金子
從現在開始愛自己,用專業的力量幫助自己!父母學堂您身邊的實戰專家,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沒有問題孩子,只有教育!沒有知心愛人,只有知心關系! |
|
來自: 新用戶6779qZB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