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倒上涼水,十幾分鐘就能享用一頓美味的“煲仔飯”,因為簡單方便,如今自熱米飯成為很多人飽腹的選擇。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做了微觀放大一萬倍實驗,觀測發現,天然大米的淀粉結構類似一塊塊“大石塊”堆砌起來的,而自熱米飯的米則像碎渣,原有的淀粉結構已經被破壞。并稱自熱米飯不是天然大米,是人造大米。 天然大米(左)和自熱米飯大米(右)放大后 因此有網友好奇:“人造大米”是什么?用什么制作的?對身體有危害嗎? 對此,上海辟謠平臺采訪了多名業內人士和第三方研究機構,均表示別被“人造大米”的名稱所誤導,“這是一種成熟的食品加工工藝,不用太擔心?!?/p> 只不過該產品是工業化生產的產物,與天然大米在口感、香味、形狀、營養構成上有差異,建議消費者根據自身情況選購。 一般的大米要在電飯煲中蒸至少半小時,而自熱米飯只需15分鐘,不使用原始顆粒的天然大米,主要是因為根據自熱米飯的存儲條件和食用方式,天然大米難以快速煮熟、入口即食。 從生產工藝來看,“人造大米”是將大米磨成米粉,加水做成米糊,蒸熟烘干,壓制成大米的形狀,最后拋光。這意味著消費者購買到的自熱米飯里的大米已經是煮熟的,只不過通過熱水將其泡發而已。 磨碎后再重組的大米口感與天然大米制作的米飯在口感、香味上有差異,這也是不少消費者提出自熱米飯沒有嚼勁、不夠香的原因。 |
|
來自: sunanbuzaijia > 《時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