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螃蟹 靖康之恥將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而在南宋末年,出現過三位皇帝,歷史上稱他們為宋末三帝。 這三個人分別是宋恭宗趙?,宋端宗趙昰,宋末帝趙昺。他們是南宋末年繼位的幼主。 宋恭宗在1274年即位,兩年后投降元軍。宋端宗在宋恭宗投降后即位,兩年后去世。宋端宗去世后宋末帝即位,轉年,南宋滅亡,身為南宋宰相的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投海殉國身亡。 悲劇的開始,是南宋的第六位皇帝趙褀,這個趙褀不是昏君,也不是明君,他是一個有些癡呆的皇帝。身體弱,手腳軟,走路晚,7歲開始說話,智力水平低于正常人。 趙褀的登基,是因為趙褀他大爺宋理宗無子,只能過繼趙褀,就算是傻,也是老趙家人。 趙褀登基,將所有權利都扔給了宰相賈似道,自己不是貪花好色,就是好吃貪玩。 趙褀去世后,次子趙?登基,此時他不過是4歲的孩童,國家大事都是賈似道做主。 趙?登基后,啥都沒干,先是江南暴雨,福建旱災,還有元軍虎視眈眈。 身為南宋實際掌權人的賈似道,準備和元軍議和??墒窃姴豢希诬娭缓蒙详嚉?,只是傷亡慘重。 最終元軍一路打到臨安城,南宋投降,年僅6歲的小皇帝趙?也就成俘虜。 當時元軍的首領是忽必烈,忽必烈雄才偉略,面對一個小孩子,沒有下殺手,將他封為瀛國公。還把一個公主賜給他為妻,趙?從皇帝變成了敵國的駙馬。 自此,出身江南的趙?,一路來到了草原。小小年紀,千里的跋涉,陌生的環境,茍延殘喘的性命,可是趙?偏偏堅持下來了。 在草原,趙?一直成長到18歲。 在12年間,南宋先后還有兩位小皇帝,而漢人也不滿元朝的建立,一直準備光復漢家山河。所以趙?的存在,就是反元復宋的精神支撐。而且趙?已經長大了,誰也不能保證他有沒有復辟的想法,所以忽必烈想要殺了趙?,一了百了。 忽必烈的想法被趙?知道,為了活命,自請脫離塵世,出家為僧。而忽必烈也選擇答應他的請求。 既然選擇出家,那么就必須去到一個遠離世俗的地方,所以忽必烈給趙?定下的目標是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西藏。 當時的吐蕃是佛教凈土,那里有最全部的佛教典籍,所以去吐蕃學習佛法。 或許忽必烈認為,在那個亂世,各地群雄并起,趙?一個人跋涉去到吐蕃,誰知道路上會發生什么意外?可能還沒有到吐蕃,趙?就已經因為各種意外死在了路上。 可是趙?一路,從內蒙古,走到了寧夏、甘肅、青海,最終來到了吐蕃日喀則的薩迦寺。 來到薩迦寺的趙?更名為合尊法師,徹底和過去有了一個了斷。 趙?想要出家并非托辭,他是真的想要鉆研佛法,所以翻譯了很多佛教經典,給佛教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作用。 最終憑借精湛的佛學和道德,趙?成為了薩迦寺的主持,將余生留在了距離故土千里遠的地方。 可是這并不是結局。 幾十年的時間,趙?開始被人遺忘,所以趙?曾經回到過臨安。也是因為回到了臨安,被當時的元朝皇帝元英宗知道了,并且發現趙?因為佛學非常受人尊敬,擁有很高的威望,所以下令處死趙?,此時的趙?已經52歲。 趙?一生都沒有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本來就是一位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可是出身就是他的原罪,最終還是死在了元朝皇帝手中。 與其說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不如說當信仰從一國之君變成了佛陀,趙?就已經去世了,他死在了那一年的臨安煙雨里。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