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檸檬心理&QQ音樂/ 5分鐘心理學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Pexels、Pixabay、網絡丨圖源 回憶一下,你有沒有遭遇過這樣的經歷: ![]() 家族群里,七大姑八大姨們轉發各種生活謠言,當你認真地給他們科普這是謠言時,他們根本聽不進去,甚至說你讀書讀傻了。 閨蜜喜歡某個流量明星,你看到這位明星的負面新聞,告訴閨蜜他可能要“塌房”時,對方表示絕對不可能,一定是有人故意抹黑,可過了幾天,這位明星便被抓起來了。 為什么你很難改變別人的想法呢,即使對方的想法錯得離譜? 其實,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包括我們自己,可能都經常被別人說一意孤行,有時候知道錯了還不知道悔改。 當我們被別人反駁時,或者當新事物和信息與我們以往的經驗相悖時,我們會不舒服,看起來固執己見,甚至會排斥,不肯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可以用逆火效應來解釋。 ![]() 當人們遇到和自身信念有偏差,甚至相抵觸的觀點時,除非這種觀點能夠完全地說服自己,否則人們就會選擇忽視或者反駁,反而強化了原來的觀點。 這就是逆火效應。 為什么會這樣呢? ![]() 從神經學的角度說,在大腦中,無數的神經元相互連接著。 原有觀點在神經元經過一次次強化和刺激之后變得根深蒂固,就像是在大腦中形成了一條清晰的小路,此時如果遭遇到相反觀念的沖擊,就如同這條小路上長滿雜草,人會本能地不舒服,想去斬草除根,去捍衛原有的觀點。 所以,你越是和家族群里的親戚們解釋,他們轉發的信息是不對的,他們只會對謠言信息更深信不疑。 當人陷入逆火效應中時,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當成真理,對別人的看法和觀點置若罔聞。 長此以往,這會讓我們掉在自己的思維框架里,難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和建議,阻礙了自己的進步和成長。 那我們該如何避免陷入逆火效應呢?或許可以從以下這幾點來調整: 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當別人的觀念與我們不同時,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地從外部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論據來反駁。 但是如果防備心理過重,這種心理會像是一道屏障,把我們和外界隔絕起來。 那么怎么判斷自己的防備心理重不重呢? ![]() 不妨設想一下,自己上班遲到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為自己辯解。 比如“今天鬧鐘沒有響”“路上車堵的厲害”“公交車晚來了”等等? 如果是的話,那你就有比較強的習慣性防備。如何改善這種防備心理呢? 試著從主動認錯開始,一句“我遲到了,不好意思”就可以。 放下習慣性防備,是突破自我設限的第一步,邁出了這一步,你的思維就會慢慢打開了。 我們遇到不同的觀點時,要保持理性,利用批判性思維、逆向思維等進行思考,時常反問自己: ![]() 我的觀點都是絕對正確的嗎?別人的觀點錯在哪里?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他是錯的? 這樣引導式的反問會讓自己被迫學習,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 隨著認知的不斷提升,你也會變得越來越謙遜,越來越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觀點,因為你明白這大千世界,多的是你看不透的人和事。 別人與我們溝通時,如果觀點不同,我們要自我覺察:內心是真得不認可對方的觀點和建議,還是只是有不舒服的情緒,為了反駁而反駁。 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是基于事實的判斷,還是只是情緒作祟,才能更好地應對分歧。 一 END 一 近 期 熱 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