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洞窟我鉆了十幾個。二月十二日漫不經心走進林屋古洞時,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給深深吸引住了。感覺這個洞與以往進的所有洞窟不太一樣,它的奇幻與曼妙讓我大吃一驚。 浩瀚的太湖之中泡著許多小島,其中最大的一座叫西山島。西山島東部有林屋山,林屋古洞就藏在林屋山下。當地人說曾經有龍住在里面,洞體又極其像龍,故有人稱它為“龍洞”。導游說林屋洞形成于2.5億年前,至今還在發展之中。我對導游詞中該洞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被排稱為“天下第九洞天”、洞中有神仙修煉等說詞不太感興趣,只覺得這個洞可能與《水滸傳》中的“花石綱”有關。 唐宋時期,銀子并不怎么珍貴,真正貴重的東西是太湖石。唐代宰相牛僧孺愛太湖石如命,時刻與石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石,愛之如兒孫”的地步。到了北宋末期,一塊好的太湖石貴若黃金,大規模農民起義就是因為運送“花石綱”而引發。時至今日,有人說太湖湖底早被采挖干凈,已無石可采,采挖“太湖石”幾乎就成了一個傳說。 走進林屋洞我才發現,這里不像黃龍洞、織金洞那樣有石筍、石瀑、石鐘乳,這個“頂平如屋、立石成林”的溶洞,全洞上下幾乎都是造型各異的太湖石。幾十年的旅行過程中,在幾個皇家園林、十余座著名江南園林中我也見過幾塊價值連城的太湖石,今天在林屋古洞中算是見到了最全最美的太湖石林。這里面的太湖石種類齊全,應有盡有。大的有石室、銀房,金庭、玉柱;中的有石桌、石床,石鼓、石鐘;小的有龍盆、石燕、老龜、金沙;像形的有石灶,石獸,石擺件;流動的有隱泉、魚乳泉等。難怪唐代大詩人皮日休進洞后,稱贊這里是“金堂似鑄出,玉座如琢成”的“神仙窟”。 大自然的偉力形成該洞。風若鋸銼,水似刻刀,天是匠師,山為模版。細流潺潺讓洞窟漸漸變大,滴水穿石讓巨石千奇百怪。至今洞中仍處處滴滴答答,隱泉密布,水雕巖石石更奇。這里的每塊石頭每天都在變化,該洞每天都在發展之中。我似乎在洞中找到了太湖石的成因,知道了被光陰打磨億萬年后物資的最后面目。 太神奇了,這里竟是一個太湖石加工廠,每天都在打磨生成太湖石。從這里隨便取一塊石頭,都具備疏、露、透、瘦、皺等特點。也可以這樣說,整個林屋山、整座龍洞就是一塊完美無缺的太湖石。抬頭向上看,林屋山附近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山峰。我敢肯定,那些山中也會有洞,洞中境象不會比林屋洞內差,只是我們暫時沒有發現而已。 呀呀呀,常常吹噓自己走過多少地方,見過多少景觀。今天才知道,大自然千奇百怪,人類能夠認知的事物極少極少。我個人的足跡是那樣的短,見識是那樣的淺。今后還要繼續走下去,去發現了解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寫于2023年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