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名 貓須公、腎茶、牙努秒。 2、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1.5米,四稜形,具淺槽及細條紋,被倒向短柔毛。葉卵形、菱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2)2-5.5厘米,寬(0.8)1.3-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至截狀楔形,邊緣具粗牙齒或疏圓齒,齒端具小突尖,紙質,上面欖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被短柔毛及散布凹陷腺點。 3、產地分布 貓須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東、臺灣、海南、廣西、云南和福建。 4、采收加工 采收時小心把整枝挖起,抖去泥土,剪除地上莖葉和須根,把單個塊根分離出來,用清水洗凈泥沙,攤開在竹席或水泥地曬,或用50~C溫度烘干,裝入袋貯存或及時出售。 5、藥材性狀 全草長30-70cm或更長。莖枝呈方柱形,節稍膨大;老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斷面木質,周圍黃白色,中央髓部白色;嫩枝對生,紫褐色或紫紅色,被短小柔毛。葉對生,皺縮,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cm,寬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下的葉片邊朋鋸齒,葉脈紫褐色,兩面呈黃綠色或暗綠色,均有小柔毛。葉對生,皺縮,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cm,寬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的葉片邊緣有鋸齒,葉脈紫褐色,兩面呈黃綠色或暗綠色,均有小柔毛;葉柄長約2cm。輪傘花序每輪有6花,多已脫落。氣微,莖味淡,葉味微苦。以莖枝幼嫩、色紫紅、葉多者為佳。 6、性味歸經 味甘淡、微苦,性微寒。歸肝、腎、膀胱經。 7、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貓須草甘淡微苦,涼,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適用于前列腺炎、血尿酸高、尿少、尿黃、尿濁、泡沫尿者的患者。通淋排石:貓須草性涼,歸肝、腎、膀胱經,為極好的利尿藥;而且行體外震波碎石術后,服用貓須草,有助于碎石的排出且防止結石的復發,適用于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輸尿管結石者服用。 8、臨床應用 貓須草主要適用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以及腎臟疾病出現的尿酸過高、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尿等待等,還有尿黃、尿濁、泡沫尿,對此都可以進行相關的治療。對于痛風以及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輸尿管結石也有一定的作用。臨床上應用貓須草更多的是對腎臟病進行治療,特別是慢性腎炎的患者,通過貓須草可以有效的降低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并且能改善貧血的癥狀。 9、藥理研究 貓須草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及腎臟組織影響有作用,發現腎茶水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并可改善貧血癥狀。貓須草可以有很好的排毒的作用,對于排毒利尿是有幫助作用的,而且也可以有預防風濕關節炎的作用,對于預防腎功能衰竭有好處,同時也可以有改善貧血的作用。 10、化學成分 硫酸鈣、未知的有機酸鈣鹽和鉀鹽、揮發油、皂甙、戊糖、己糖、葡萄糖醛酸、內消旋肌醇等化學成分。 11、使用禁忌 在服用時忌辛辣生冷的食物,禁止孕婦服用。 12、配伍藥方 ①治腎炎:貓須草、六角英各30克,水煎服。 ②治腎炎水腫:貓須草、白花蛇舌草、車前草各30克,水煎服。 ③治泌尿系結石:貓須草30克、接骨消、海金沙各15克,石韋25克,水煎服。 ④治膽囊炎:貓須草30克、郁金、青皮各10克、海金沙15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服。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治療膽囊炎的作用,對于抗菌有好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