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號【本草驛站】專欄,逢周六推送!欄目文章均由醫院藥學部中藥師撰寫。內容包括:嶺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紹、本草藥膳、中藥及中成藥的日常使用等,實用、精彩!敬請關注! 體內“清道夫”腎茶 文/藥學部 陳曉慶主管中藥師 腎茶為唇形科植物腎茶的干燥地上部分,原產于印度尼西亞、印度、緬甸等國,現我國云南、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地均產,主產于云南南部。其莖枝呈類方形,節稍膨大,老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嫩枝對生,紫褐色或紫紅色,被短小柔毛;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中部以上的邊緣有鋸齒,葉脈紫褐色,兩面呈黃綠色或暗綠色,均有小柔毛;輪傘花序。氣微,味微苦。 其花絲伸出花冠外長4-6厘米,形如貓須,故又稱為“貓須草”、“貓須公”。 腎茶為唇形科植物腎茶的干燥地上部分,原產于印度尼西亞、印度、緬甸等國,現我國云南、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地均產,主產于云南南部。其莖枝呈類方形,節稍膨大,老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嫩枝對生,紫褐色或紫紅色,被短小柔毛;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中部以上的邊緣有鋸齒,葉脈紫褐色,兩面呈黃綠色或暗綠色,均有小柔毛;輪傘花序。氣微,味微苦。其花絲伸出花冠外長4-6厘米,形如貓須,故又稱為“貓須草”、“貓須公”。 腎茶苦、涼,歸腎、膀胱經,具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之功效,用于膀胱濕熱所致的尿急、尿熱、尿痛。其毒性很小,使用安全,是東南亞十分常用的民間草藥,東南亞地區稱為“爪哇茶”;在我國南方,腎茶的應用也有較長的歷史,特別是傣族, 傣族民族醫藥稱“芽糯妙”,應用已有2000多年,單用或與其他藥物配伍常用于清熱利水等。目前腎茶被引進到歐洲和日本,被當作保健茶使用。 腎茶以其利尿作用而聞名,尤其對腎結石、尿路結石、膽結石、膽囊炎有顯著療效,被譽為“國際利水化石藥”。目前已對其開展了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觀察等較多現代研究,廣泛用于防治泌尿系統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膽囊炎、膽結石、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 藥膳:貓須草飲 材料:腎茶30g。 做法:水煎代茶。 服法:每天一劑,頻頻服飲。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排石利尿。 適宜人群:適用急慢性腎炎、膀朧炎、尿路結石、膽結石、尿路感染、前列腺炎、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Tips: 1. 經期及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孕婦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以莖枝幼嫩、色紫紅、葉多者為佳。 專家簡介 姓名:陳曉慶 科室:藥學部 職稱:主管中藥師 地址:廣州市機場路16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