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606號 一起模仿各種夸張的表情——《臉,臉,各種各樣的臉》講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嬰兒從2~3個月大就開始喜歡看人臉圖案,到了9個月大,嬰兒的社會交往和社會情緒也開始發展。四種五官畫面、十四個臉部情緒變化,閱讀本書,能夠給嬰兒帶來閱讀的樂趣,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嬰兒識別各種臉部的情緒變化,促進其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 二、繪本信息 書名:臉,臉,各種各樣的臉 文圖:[日]柳原良平 譯者:小林&小熊 適讀年齡:9-11月齡 獎項: 《朝日新聞》年度最暢銷的嬰兒圖畫書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月 三、閱讀目標 1、學習理解他人的情緒,在“幫助別人”的情境中知道如何控制不良情緒。 2、幫助寶寶識別臉部表情、認識自我、認識自己各種情緒。 3、引導孩子觀察不同表情的特點,生動形象地告訴孩子不同表情的含義。 4、講讀時用具體的語言描述不同的臉和上面的表情,為寶寶帶來更豐富的語言體驗。 5、帶寶寶模仿不同的表情,幫助他們認識不同的表情和表情后面代表的情緒。 四、講讀 【封面】 解析: 封面是用粉色圓形和兩個一筆線條組成的微笑的臉,背景是熱烈的紅,書名是明亮的黃,能讓嬰幼兒看到封面那一刻,就被吸引住。只因嬰兒對紅色最感興趣。 這本繪本很簡單,由于臉的輪廓、眼睛、鼻子和嘴巴的線條和位置的改變,表情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延展為開心的臉、傷心的臉、笑的臉、哭的臉、生氣的臉、睡著的臉、威風的臉和苦惱的臉等。孩子會隨著這變化的表情,對認知五官、識別表情和感知情緒有著明顯的認知和體會。 另外,新生兒最早關注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臉,特別是媽媽的臉。這一張張表情生動的臉構成了他們最初的認知,所以,幾個月大的寶寶完全可以和媽媽一起讀這本“最熟悉”的繪本。 講讀: 這本書應該怎么講給寶寶聽呢?邊看、邊翻、邊做都是可以的。 4-7個月的寶寶:我們需要做的是配合畫面,指出自己臉上的相應器官,然后拿出小鏡子,讓寶寶看看自己臉上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7個月-1歲的寶寶:當寶寶會坐起來,會指物了,我們就可以和ta玩一個“鼻子眼睛”的經典游戲。 這是一個叫柳原良平的人畫的,他特別喜歡研究各種不同的表情。你們也喜歡嗎?這些臉,都藏在這本《臉,臉,各種各樣的臉》的書里。 這本書推薦給9-11月齡的嬰兒與家長做親子閱讀,孩子還處在牙牙學語中,但能夠聽懂,當然要互動,只不過是另一種互動的形式。 互動: 1、這個封面是紅色(顏色與語言呼應),你喜歡嗎? 2、這是一張怎樣的臉?給媽媽做一個? 【扉頁】 解析: 扉頁中與書名《臉,臉,各種各樣的臉》對應的是一個粉色的臉,一看就是一個孩子的笑臉,相比之下這可是本書中最小的臉了,也順應著封面與五官部分的色調。 嬰兒對世界的觀察首先從周圍人的面龐開始,2~6個月大的嬰兒就開始喜歡看人臉圖案,注視人臉圖形的時間最長。到9個月大,嬰兒的社會交往和社會情緒才開始發展。 講讀: 這是一張粉色的微笑的小臉,圓圓的臉蛋,五官端正,瞪大眼睛正注視著我們呢! 互動: 1、我們和ta打個招呼吧! 【第1畫面】 原文:臉 解析: 第一頁延續封面和扉頁中的臉,是同樣風格的一張粉色的臉,接下來還用三副圖進行臉部五官的分解介紹,臉上的兩只眼睛、一個鼻子和一張嘴,是否有一種幼稚標準的表情呢? 這張臉,線條簡單,畫面干凈,特別傳神,孩子看了即刻懂,這是一本非常棒的認知五官,識別表情,感知情緒的小書。 講讀: 這是一張孩子已經熟悉的臉,臉上有——兩個眼睛、一個鼻子,還有一張嘴巴。 瞧,他走近來跟我們打招呼啦!你們好! 互動: 1、和ta揮揮手吧! 2、指一指ta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再摸一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好不好? 3、照照鏡子,看一看自己的臉是否像ta一樣呢? 【第2畫面】 原文:臉上有兩只眼睛 解析: 這一頁有生命力的綠色背景,有大面積粉色的臉色,會引起孩子的極大興趣,越簡單就越符合嬰幼兒階段認知的特點。 分解的五官在臉上分別出現就是最好的推演和游戲,沒有其他的干擾,兩只眼睛均勻排布在頭部中心偏上的位置,在豎向中心對稱排列,黑色的瞳孔鑲嵌在白色的眼白中。 這本書是先以兩只眼睛為開始的,然后逐漸添加鼻子、嘴,這可以讓寶寶知道整個臉的構成。 講讀: 這張臉上只畫了兩只大眼睛,看看眼睛的位置,中心偏上的位置。但1歲前的嬰兒是沒有方位空間感的。 互動: 1、這里有幾只眼睛? 【第3畫面】 原文:一個鼻子 解析: 對于0-3歲圖畫書中,除了認讀物、認讀物卡片或認物掛圖外,而認知書所承載的教育點更加豐富,在幫助寶寶智能發展的同時,還給寶寶帶來成長的快樂,同時又傳遞給寶寶一種真正的閱讀感受,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閱讀習慣。 這樣簡單的設計,對孩子來說是意味深長的。 一頁一個場景一個表情,恰好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適合他們隨手翻閱。和孩子一起看《臉,臉,各種各樣的臉》時,成人無須一字一句嚴格按照書上的文字,也不必依照順序一幅幅急著向后翻。可以隨著嬰兒的視線,一起看他感興趣的地方。 講讀: 我們看到在兩只眼睛中間下方增加了正面平視的鼻子,但看不到鼻孔和鼻梁,只有彎曲的弧線,卻像一頭大蒜,凸顯著鼻子的輪廓。 互動: 1、可以問問寶貝你看到了什么? 2、一張臉是吧?臉上都有什么呢? 3、也可以指著鼻子問這是什么?是鼻子對吧。 4、你的鼻子在哪里呢? 【第4畫面】 原文:還有一張嘴 解析: 繪本的前四頁一點一點告訴孩子臉是由什么構成的,第一頁是一張完整的臉,第二頁只畫出了兩只眼睛,第三頁加上了一個鼻子,第四頁填補上了一張嘴。在這個過程中,媽媽需要做的是配合畫面指出自己臉上的相應器官,讓寶寶加深印象,然后拿出小鏡子,讓寶寶看看自己臉上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增添五官的四個界面,臉色都是粉色、明亮、溫馨又親切。在圓圓的粉色臉的基礎上,一步步增加眼睛、鼻子和嘴巴,這五官中最基本的要素。而背景色則自然而偏重,有力地烘托出變化的五官,又增添了新鮮感。 這本書圖畫風格簡單,以大色塊為主,用彩筆簡單勾劃出人臉及面部表情,很吸引嬰兒的注意力,視覺沖擊也很大,因為小月齡寶寶很愛大色塊,甚至可以當作彩色追視卡來使用。 另外,這月齡寶寶對人臉很感興趣,各種各樣的表情可以讓小月齡寶寶理解周圍人的情緒變化,他們會很樂意通過看到不同的表情來認識這個世界。但講故事的時候千萬別讓寶寶只是盯著書看,講故事的爸媽也要學著書做出表情,寶寶會更喜歡也更容易理解。 講讀: 這張嘴如一條直線,托起中間的鼻子。 一個面部的主要器官眼睛、鼻子和嘴巴就排列組合完畢了,看起來這張臉端莊、平穩又謹慎,但充滿雅稚而脫俗的,就像我們跟前的孩子一樣。 互動: 1、我們臉上都有哪幾個器官呢?說一說,指一指。 【第5畫面】 原文:開心的臉 解析: 當寶寶熟悉五官后,就進入了情緒管理的環節。在棕色大理石條紋背景下,一個粉色的橢圓的臉形首先出場,這是一張開心的臉。 相比小小的圓圓的黑眼球,那張開的大嘴巴可以把眼睛和鼻子裝進去,簡直開心的不得了。開心的笑讓鼻子變了形,圓圓的腦袋被擠兌成橢圓,緋紅的面色充滿了喜慶和開心。 畫面采用鋼筆和貼畫畫的技法,貼畫背景采用純色的暖色調,在其基礎上,用鋼筆勾落出五官在不同心境下的特征,或者用貼紙表現五官的形狀。圖畫中的各種臉的顏色,都是暖色,符合低幼寶寶對色彩的偏好。 畫面的背景色采用天然大理石的條紋背景,凸顯其天然性。背景色較臉色的顏色偏重,以突顯背景的厚重和臉色的對比。 當寶寶吃飽睡足時,見到熟悉的人,特別是媽媽,都是這種開心的樂。 這時,就可以進入表情模仿環節了,這是本書的精髓所在,我們就從“開心的臉”開始。這時只要媽媽大膽夸張地做起來,寶寶會樂瘋的。 講讀: 讓寶寶理解故事一定要和平時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我們在教寶寶什么是“開心的臉”時可以這樣講:今天爸爸給你買了一個新的玩具,你是不是很開心啊,就像這個開心的臉,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咪得小小的,笑起來了。 寶寶,你看這張人臉在笑,他笑得好開心啊! 粉色的小臉看到我們,露出什么表情?從什么地方看出他笑了? 他的嘴巴咧開了!眼睛圓圓的,鼻子也彎了!臉蛋紅紅的。 寶寶什么時候會笑呢,開心的時候對不對?寶寶拿到了喜歡的玩具,吃了好吃的東西,也會開心的笑。 互動: 1、寶寶啥時候最開心呀?一定是喝奶奶的時候寶寶最開心啦。 【第6畫面】 原文:傷心的臉 解析: 傷心就是心里非常痛苦,難過至極。內心情感反映到面部就有一番哀愁在心頭的樣子。這時,圓圓的臉蛋垂拉的很長,平直的嘴巴也緊抿著變成一座小山,鼻梁顯露出來變得又長的又高,圓圓的大眼睛瞇成一條柳葉無精打采地架在鼻梁上。那燦爛輝煌的米黃色的小臉蛋,耀眼無謂,心若向陽,無謂悲傷。在輔以灰暗的底色,已經傷心至極了。 喜怒哀樂,分別對應什么樣的表情?通過和寶寶觀察不同表情的“臉”,一起模仿這些表情,就能幫助寶寶了解表情和情緒的變化。 講讀: 這是一張傷心的臉,這和開心的臉有舍區別呢? 臉型變長了,臉色由粉色變成了黃色,眼睛瞇成一片樹葉,嘴巴變成了一把勺子,鼻子拉長了,背景色也變得暗淡了。 共讀建議: 讀前:為孩子讀書名,作者,出版社的名字,養成正確閱讀習慣。 讀中:指著圖片上的臉,將五官元素介紹一遍,對應的讓孩子進行指認。家長將出現的表情向孩子模仿一遍,引導孩子進行模仿。在孩子模仿后告訴孩子表情的含義,注意在描述時抑揚頓挫,表達情緒。帶領孩子觀察不同表情之間,尋找各個元素的區別,耐心細致從地聆聽,并作出解釋。 讀后:可以延伸到生活中,家長利用給孩子的梳洗環節,引導孩子對著鏡子擦拭臉龐,看看自己的表情變化。 互動: 1、他變得很傷心,寶寶什么時候有過傷心呢?看不到媽媽的時候?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找不到玩具的時候? 2、學一學傷心時是什么樣子吧? 【第7畫面】 原文:笑的臉 解析: 笑臉一定是圓的,喜悅的心情讓顴大肌牽動使得嘴巴變成月牙,大笑時臉部肌肉收縮擠壓眼皮就瞇成一條上拱的縫線啦,這時,由于臉部肌肉的收縮,不只鼻子大、鼻頭圓、鼻梁還高的可怕,感覺自己的鼻翼都要和嘴巴一樣大了,還有粉色的面色悟出喜悅的內心。 在這樣多次的“理論聯系實際”后,孩子會很容易理解并學會這些情緒詞匯,而學會運用,準確表達只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生活中教會孩子感知情緒。 講讀: 寶寶這是一張怎樣的臉呢?一張笑臉,這和開心的臉有啥區別呢?一起對比看看吧。 笑臉是圓的,而開心則是嘴巴把臉型變成橢圓了;開心要比笑更讓人內心激動,而變得大嘴更大;笑臉讓眼睛瞇成一條拱形的線,都看不到眼睛了;笑臉讓鼻子變得更長。 共讀小技巧: 配合畫面指出自己臉上對應的器官,讓孩子加深印象,并借助鏡子讓孩子看看自己臉上的器官。 在表情情緒畫面,可以夸張的模仿繪本上的各種情緒,讓孩子也跟著一起來模仿,讓他對情緒感知更加強烈。幫助孩子了解表情和情緒的變化。 不同的情緒可以有不同的回應方法,開心的臉可以一起拍拍手,傷心的臉可以抱抱安慰,作為拓展內容配合肢體。 只要跟著圖片做表情,告訴寶寶這是開心的臉,這是生氣的臉就可以。 互動: 1、分別對著鏡子做一個開心的臉和笑臉吧? 2、寶寶明白了他們間的區別了嗎?媽媽也分別做出一個笑臉和開心的臉。 【第8畫面】 原文:哭的臉 解析: 內心苦痛心情是下垂的,臉部也由圓圓的笑臉變成了梨形,瞇成八字的眼睛擠出了兩滴眼淚。小嘴巴不受控制的撅著看起來來委屈的樣子,是由于心理承受過度所致。隆起的小嘴越高心情越冤屈,民間有委屈的小嘴能掛上一個小桶之說!顯然這張哭的臉是一張委屈的臉。淡藍色的面色也代表憂郁的心情,綠色的背景又寓意著生命和希望。 這個故事只是一頁一個場景,一頁一種情緒。具象的圖畫配上抽象的文字解說,可以直觀感受到情緒帶來的面部變化,可進而模仿技能學習,這既符合低齡兒童的認知特點,又為孩子發揮想象的閱讀提供了空間。 講讀: 這張嘴巴很委屈,是傷心的臉。小臉變成什么樣了?瞇著眼睛,留著眼淚,撅著小嘴,五官緊縮在一起,臉變得很長,他很傷心。 什么事情讓他這么傷心? 他的肚子餓了?他的媽媽走了,他很難過?從床上摔下來摔痛了? 有什么辦法讓他不再傷心?給他吃餅干,還是讓他媽媽抱一抱呢? 你啥時候會哭呢? 好朋友不和你玩,哭了嗎? 走出繪本“單說表情”的框架,變成“以事件說表情”,表達內容從單調變得豐富,孩子的表達欲望被激發,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與實際生活情景結合,讓孩子對不同情緒有更真切的認識。 需要注意的是,有家長可能會說,這里面有很多不好的表情,比如:生氣/苦惱/傷心,要不要可以回避呢?其實,大可不必!在孩子認識情緒之初,不論快樂、甜蜜還是悲傷、生氣、苦惱,都是正常和健康人必備的情緒。 互動: 1、寶寶做一個哭臉吧?這可是寶寶非常擅長的。 2、媽媽也表演一下,讓寶寶進一步認知。 【第9畫面】 原文:生氣的臉 解析: 怒對應的五官是目,弧形的眼白似乎從中間裂開向上挑著,露出黑色的眼球,那眼神就像閃著一股無法遏制的怒火。嘴卻向下咧著,牙齒都露了出來,發出哇哇的叫聲,下尖的下巴似乎要討伐誰。鼻孔被撐得好大,鼻翼似乎一張一翕,呼呼有聲。 這張生氣的臉,表情動作比較大,背景色為青色,就像是額頭爆出的青筋。 生氣的臉扭曲成好似一頭被激怒的獅子,緊繃著臉漲得通紅,又像一個憤怒的關公。楔形的腦袋面部表情特別猙獰。 人有情緒時表現出的生氣的樣子很是恐怖,這是否像極了孩子做錯了事情,爸爸惱羞成怒的樣子呢!讓大一點的孩子回憶自己保留的印象吧! 講讀: 在教寶寶“生氣的臉”時可以這樣講:今天寶寶去公園玩,有一個小哥哥沒有經過你的允許拿走了你的玩具,你非常的生氣,對嗎?你看就像這張生氣的臉,眼睛瞪得大大的,牙齒都露出來了。 可以和寶寶進行如下的對話: 親:出示生氣的臉,有的時候,他還會怎樣? 子:生氣了!他生氣了!模仿生氣的表情 親:他為什么事生氣? 子:爸爸打我,我就生氣了! 親:媽媽會在什么時候生氣呢? 子:我犯錯誤的時候。 促發幼兒結合自身的體驗進行表達,讓幼兒在情緒波折中體驗到積極應對帶來的良好效果,學會一些調整不良情緒的方法。 互動: 1、我們臉上有幾只眼睛幾張嘴啊? 2、哪一個臉是開心的臉,哪一個是被生氣的臉? 3、你還能做出其他的表情嗎? 4、你最喜歡哪種表情,為什么呢? 5、你在什么時候會出現開心的臉,傷心的臉……? 【第10畫面】 原文:睡著的臉 解析: 睡著的臉則安詳多了,對比生氣的臉,更加引起寶寶的注意。 低垂的眼簾、緊抿微笑的嘴巴、憨態可掬的笑容、均勻呼吸的鼻子、橙色的面色和那種睡著以后還歲月靜好的面容,且有一個凹的造型。人睡著時完全是個無外界感知的狀態,如果是睡得香,一般是如迷醉了一樣。可愛的樣子非常令人著迷,讓人忍不住多看一會兒,更不忍心打攪她的美夢。 讓孩子認識五官的同時還能學會“察言觀色”。繪本中不是抽象的文字解說,而是具體的圖畫,一頁一種情緒,孩子可以直觀感受到情緒帶來的面部變化,進而模仿和學習。這既符合低齡兒童的認知特點,又為孩子發揮想象的閱讀提供了空間。 講讀: 睡著的臉,安安靜靜的閉上眼。我們可以說,這就是你睡著的樣子呀! 噓噓噓,我們要小聲的說話喲,小寶寶睡著了。 所以,孩子沒有理由地不喜歡這本書,會看了一遍又一遍還不罷休。他一邊看,一邊對著媽媽模仿著書上表情。孩子發現新表情的心情,不亞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父母發現孩子學會表達更多的表情,心情也會同樣激動。 互動: 1、這就是寶寶睡著的狀態了,也可以看看媽媽睡覺的姿態啊! 【第11畫面】 原文:威風的臉 解析: 微微上翹且緊閉的雙眼有蔑視一切的氣勢,長長的一字大嘴完全看不起身邊的人,像山一樣的臉型有威風八面之感,酒紅的臉色十足地感覺自己很威風,大蒜的鼻子又增添了某種厚實感,而黃色的背景更加突出了氣宇軒昂的氣勢。 這威風的臉,寶寶太小不太懂威風的含義,大人也不太好給小孩子解釋。相較于開心、傷心、睡著臉……后者孩子更能夠一目了然。 講讀: 作者利用不同形狀的圖案生動地組成不同的表情,里面有些表情不易形容或區分,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對著鏡子一起做各種各樣的臉,觀察臉上的變化。開心的臉,可以想想好玩的事;傷心的臉,可以想一下玩具壞掉不能玩了時的樣子;笑的臉,感受咯吱的癢癢聲;哭的臉,可以看自己哭時的照片;生氣的臉,可以想想被小朋友搶了玩具;睡著的臉,可以看安靜的睡著的照片。從每一個不同表情的臉中,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樣子,甚至可能要比故事中的各種臉更豐富。 互動: 1、讓媽媽做一個威風的臉給孩子看一看。 【第12畫面】 原文:苦惱的臉 解析: 苦惱的臉應該是長臉,郁郁寡歡。頭上大下小,有苦惱的心事頭都大了就是這樣。看到眼睛之上增添了愁眉,細而上翹的眉妝,非常到位。愁眉苦臉嗎!有著一副背負著全世界的不幸和煩惱的臉。嘴角拱成山形,表明不愉快,眼睛直愣愣盯著前方,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芒,陷入思索中。苦惱和傷心都是負向情緒,選用了相同的黃色,只是苦惱更隱晦,甚至看不出,所以采用了比明黃暗淡一些的暖黃。當然背景色采用了同色系的黃綠色,只是幽暗些,黃色的苦臉更突出。 這本書除了符合嬰幼兒臉部識別特點外,還特別適合親子共讀做互動:成人一邊給孩子念文字、還可以即刻模仿畫面,做出同圖中一樣的情緒表情,促進孩子的認知。 講讀: 苦惱的臉內心是不高興的,也顯得很嚴肅,腦子里心事重重。棱角分明的五官看出嚴陣以待。苦惱的臉孩子是無從認知的,只能作為大一點孩子有了苦惱后再去評判了。 互動: 1、苦惱的臉留給寶寶記憶了,不妨大人做一個苦惱的夸張動作,來喚起寶寶的注意。 【第13畫面】 原文:甜蜜蜜的臉 解析: 有著緊閉的雙眼、彎彎的眉毛、弧形微笑的大嘴、小巧的鼻子,臉上泛起了粉色暈,隨即有點害羞的表情有種幸福在心頭。方正凹凸波浪的腦袋、四方大臉、微凸的下巴、粉色的面色,而鮮紅的背景代表吉祥喜慶。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每每都透露出幸福甜蜜的感受。在什么狀態下,寶寶能獻出這種情懷呢! 講讀: 甜蜜蜜的臉是寶寶最熟悉的,當寶寶吃完奶或者睡醒覺,往往忘情地給媽媽一個回贈,就是這甜蜜的笑。而且在嬰兒6個月后,都能經常給媽媽甜蜜的笑臉了。 對媽媽來說這就是最高的回贈。 互動: 1、給媽媽一個甜蜜蜜的笑吧! 【第14畫面】 原文:被辣到的臉 解析: 咧著大嘴露出滿口血紅的痛感,歪著的鼻子就像被辣椒碰過一樣熱熱的,瞇著三角的眼睛似乎把眼睛擠在一起,近乎觸碰沸水般的灼熱感,才會有“又辣又燙”的感覺。比如還會出汗、臉紅、流鼻涕、嗆眼睛、流眼淚等,甚至有一種“火飄飄”的感覺。 辣不屬于味覺,是舌、口腔和鼻腔粘膜受到刺激產生的辛辣、刺痛、灼熱的感覺。辣味會在舌頭上制造痛苦的感覺,為了平衡這種痛苦,人體會分泌內啡肽,消除舌上痛苦的同時,在人體內制造了類似于快樂的感覺,而我們把這種感覺誤認為來自辣味本身。 講讀: 鼓起著腮幫子,一張小臉漲得發黃,好似更加燦爛。而墨綠色的背景無疑突出了被辣的感覺。不妨給寶寶一點辣味,看看孩子臉色五官的變化,讓孩子對著鏡子看到自己的表情會更生動。 被辣到的臉,哎呀呀他的眼睛都擠到一起,張開大嘴呼著氣。 互動: 1、寶寶啥時候辣到過呀?上次你迅速的抓了飯桌上的辣椒吃,辣的你嗷嗷叫辣辣辣,你還記得嗎? 【第15畫面】 原文:調皮搗蛋的臉 解析: 意思是形容不守秩序、令人討厭或愛惡作劇的人。形容一個人頑皮,愛玩鬧,常常使人哭笑不得。性格調皮的孩子有什么特點?性格調皮、愛打鬧、大大咧咧的孩子,笑瞇瞇的斜視著一邊,嘴巴微張露齒是竊喜,圓圓的腦袋暗示不好修理。黃色的背景代表著活力,棕色的臉蛋代表著這是一種自然的健康。 講讀: 爸媽們大可不必為孩子的不聽話而感到煩惱,無數事實證明,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思維更加活躍,學習和動手能力也強,只要好好引導和培養,肯定能成為一個人才。 從作者的繪畫角度看作者,也為這類的孩子解套了。 互動: 1、給媽媽做一個調皮搗蛋的臉吧? 【第16畫面】 原文:一本正經的臉 解析: 形容態度規矩而莊重,他說話從來都是一本正經,不茍言笑。司馬臉是一種夸張的形容,面色沉重和面無表情,甚至一本正經,都可以說是司馬臉。 看這幅臉拉的很長,以至鼻子被拉伸,眼簾低垂至眼睛呈下拱瞇著,嘴巴緊抿著,沒有一絲的表情。粉色的臉蛋卻又造作之感,深紅的背景暗示情緒的大起大落,一本正經本身就是一種做作。 講讀: 一本正經的臉很難描述,不如爸爸或媽媽設身處地做出來,讓孩子來體驗。 互動: 1、讓爸爸給你做一個這樣子的表情? 【第17畫面】 原文:笑瞇瞇的臉 解析: 指微笑時上下眼皮稍稍合攏的樣子, 嘴唇兒往上兜著一點,與笑瞇瞇的眼睛正好聯成一團和氣。瞇從'目’,意思是眼皮微微合縫,或眼皮微微合上。 講讀: 這張小咪咪的眼睛是否顯得很詭秘呢?他內心一定藏著一個小秘密而不露聲色。好像臉型歪著,不讓人發覺的勁頭。 互動: 1、媽媽給寶寶做一個笑瞇瞇的臉讓寶寶認知吧! 【第18畫面】 原文:最后是再見的臉 解析: 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表情,寶寶們從小就懂得察顏觀色,這些笑臉更是寶寶們每天的選項,他們之前總是喜歡看鏡子中的自己,這不又多了一個看自己之外的途徑。 這是一本互動性、游戲性非常強的繪本!可以幫助寶寶識別臉部表情、認識自我、認識自己各種情緒。 畫面特點,從眼睛到鼻子再到嘴巴,繪本用最簡單的圖形和線條為孩子勾畫出一張臉,通過線條、圖形與色彩配合,可以生動地感受到不同的情緒狀態,分辨它們之間的差別。這本書雖然簡單明了,內容卻很豐富,而且對娃來說,好模仿,有記憶點。 講讀: 這個故事在展示了五官后,緊接著展示各種情緒的臉孔,開心的、傷心的、笑的、哭的、生氣的、睡著的、威風的、苦腦的、甜蜜的、被辣到的、調皮的、一本正經的、笑瞇瞇的、說再見的臉——竟然多達14種情緒面孔呢。 眼睛漂著側方,一臉的微笑,粉色的笑臉也要離開畫面了,也暗示本書結束了。 這本繪本講讀方式: 1、指著圖片上的臉,將五官元素一一介紹一遍,對應的讓孩子進行指認。 2、一頁一頁翻看,家長將出現的表情向孩子模仿一遍,引導孩子進行模仿。 3、在孩子模仿后告訴孩子表情的含義,注意在描述時抑揚頓挫,表達情緒。 互動: 1、我們學了多少種表情呢?媽媽給寶寶都做出來。 【封&底】 解析: 封底中又上演了一個豐富的表情,緊皺的眉頭、皺緊的雙眼、呲牙咧嘴的窘態,這又是什么樣的臉呢!酸酸的、苦苦的、甜甜的? 一本可以讓寶寶認識自己的五官、學會做鬼臉、知道各種臉部的情緒變化、促進孩子自我認知智能的好繪本。 寶寶會因為這本書,認識了自己的五官,學會了做鬼臉,知道了喜怒哀樂!也開始了對繪本的演繹。 五、作者信息 柳原良平,1931年出生于日本東京,1954年畢業于京都美術大學,從事廣告藝術設計。三得利的威士忌品牌形象——“得利斯大叔”就是出自他的創意。他創作的圖畫書《臉,臉,各種各樣的臉》和《交通工具大集合》深受小寶寶的喜愛。 六、擴展 1、跟孩子一起來剪紙活動。準備各種顏色的彩紙、剪刀、膠帶以及各種顏色的圓形的人臉。可以跟孩子一起用剪刀嘗試用鏤空的方法表現臉部。 2、進行親子互動,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對繪本表情的推測。便于學習理解他人的情緒,在“幫助別人”的情境中知道如何控制不良情緒。 3、配色游戲。準備粘土或者氣球加報紙。讓孩子通過報紙在氣球上的粘貼,提高孩子專注力以及手眼協調性。或者讓孩子自己進行顏色配色,畫出夸張變形的臉,體驗自主、創造的能力。 4、你說我演,大人和孩子輪流說繪本中的表情,其他人要形象地表演出該表情。然后一起模仿各種夸張的表情。 5、和孩子一起用畫筆畫出繪本中各種各樣的臉。 6、借鑒繪本,用紙杯做一個可變化的情緒滾筒。讓寶貝數一數一共出現了幾張不同的臉呀? 7、制作各種表情的情緒卡片,孩子可以根據不同的情緒卡片模仿不同的情緒。 8、通過相關兒歌讓孩子感受音樂律動、認識身體部位,如兒歌《小手拍拍》,讓孩子一邊聽兒歌一邊跟著音樂動起來,指出對應的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