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川不成軍。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有350萬川軍出川抗戰,占了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1/5。川軍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會戰,為我國抗戰勝利立下了不朽戰功。與此同時,川軍也為我國抗戰勝利付出了慘重代價,有數十萬川軍將士戰死沙場,其中這7位川軍名將,5人為國捐軀。 一、許國璋 許國璋,是四川軍閥劉湘手下的將領,以作戰勇敢著稱。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許國璋跟隨劉湘出川作戰。 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許國璋負責在黃梅以南狙擊日寇,他數次擊退日軍進攻,堅守陣地一月之久。徐州會戰中,我軍擊斃擊傷日軍2萬多人,取得臺兒莊大捷。鄂東上巴河戰役中,許國璋率部重創日軍。武漢會戰中,許國璋負責守衛大洪山,多次擊退日軍,確保陣地不失。 1943年,許國璋率部參加了鄂西會戰。11月,許國璋又率部參加了常德會戰。保衛常德期間,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許國璋親臨一線,指揮軍隊和日軍浴血奮戰。雖然我軍將士的殊死抵抗,給日軍造成了不少傷亡,但日軍憑借裝備優勢,逐漸在戰場上取得主動。在被日軍圍困后,身受重傷的許國璋不愿被俘受辱,選擇開槍自殺。事后,國民黨追贈許國璋為陸軍中將。 二、王銘章 王銘章,四川新都泰興場人,以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著稱,早年參加過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 王銘章,畢業于四川陸軍軍官學校,之后一直在川軍任職。 1937年,七七事變后,王銘章就率部出川抗日。 1938年,日本拿下上海、南京等地后,為了將華北、華中戰場連接在一起,又開始進攻我國的徐州等地,準備奪取南北運輸通道津浦鐵路。徐州會戰由此爆發。華中南京等地區的日軍,被我軍擋在了淮河一線。華北方面日軍,主要是日軍第十師團瀨谷支隊、第五師團坂本支隊。 徐州會戰總指揮李宗仁,安排龐炳勛部、張自忠的第59軍守衛臨沂,孫震的第1軍4守衛滕縣。 王銘章是孫震手下的122師師長,他是藤縣保衛戰的指揮者。王銘章部剛部署到藤縣,日軍就向其發動了進攻。日軍動用了數十架戰機、30余門大炮,對藤縣狂轟濫炸。日軍配合著炮火,一次次對藤縣發起進攻。守城士兵在王銘章的帶領下,不斷將其擊退,讓日軍損失慘重。 王銘章帶領3000名守城士兵,和日寇激戰三天三夜,最終全部殉國。日軍攻入藤縣后,王銘章手下的300名傷兵,也不愿被日軍俘虜,又和日軍展開了肉搏戰。部分士兵還拉響手榴彈,和日軍同歸于盡,最終城中300多名傷兵,也悉數戰死。藤縣保衛戰中,我軍傷亡3000多人,日軍傷亡2000人,雖然最后丟了藤縣,但卻為李宗仁在臺兒莊擊敗日軍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饒國華 饒國華,四川軍閥劉湘手下將領。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他主動要求率部出川抗戰。同年11月,饒國華率部趕到了前線。 當時,上海、蘇州、常州等地區,已經失陷,落入日軍之手。日軍接下來,準備集中兵力攻打南京。蔣介石讓劉湘手下的唐式遵率部在安徽青陽等地駐守,防御太湖流域的日寇。唐式遵部將饒國華負責鎮守廣德。11月下旬,南京保衛戰打響。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乘坐數百艘汽輪、橡皮艇從太湖流域向我軍發起進攻。日軍憑借強大的火力,接連擊敗我國守軍,奪取了不少陣地。饒國華為了確保陣地不丟,親自到前線督戰。在廣德、泗安遭到饒國華部的頑強阻擊后,日本不斷派兵增援,以更猛烈的火力攻擊我軍。饒國華戰斗到只剩一營士兵,且被日軍圍困后,日軍派人來勸降他,讓他為日本效力。饒國華不愿做漢奸,舉槍自殺了。 四、李家鈺 李家鈺,四川軍閥中的軍官系首領。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李家鈺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47軍軍長,帶著其手下的104師、178師出川抗日,并之后輾轉于山西、河南等地抵御日軍。1940年,李家鈺率部在晉城以南天井關一線打敗日軍,殲敵一千多人。1944年,李家鈺率部參加了豫中會戰。我軍敗于日軍,李家鈺負責掩護友軍撤退,之后他在撤退時,在陜縣秦家坡旗桿嶺遭遇日軍襲擊,壯烈殉國。 五、王陵基 王陵基,人稱“王靈官”,四川省樂山縣人。 王陵基,做過劉湘的參謀長、師長等職,是川軍中的重要將領。1937年,七七事變后,王陵基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開始率部出川抗戰。同年八月,他率部參加了南潯戰役,在瑞昌武寧一線抵御日軍。其手下的新十三師還在萬家嶺擊敗日軍,取得萬家嶺大捷。 之后,王陵基參加了長沙會戰、南昌會戰等戰役。1941年,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因手下部分將領消極抗戰,導致日軍奪取了不少陣地,這讓王陵基很氣憤,撤了手下一個軍長(韓全樸),一個師長(陳良基)的職。1945年,王陵基率部參加了湘粵贛邊區會戰,收復不少失地。 1945年,日本戰敗后,王陵基又開始幫蔣介石打內戰。1950年,王陵基被我軍擊敗并被俘。1964年,王陵基被特赦。1967年,王陵基在北京病逝。1981年,王陵基的骨灰被女兒帶去美國。 六、楊森 楊森,和“巴壁虎”劉湘、“水晶猴子”鄧錫侯、“多寶道人”劉文輝、“王靈官”王陵基并稱川軍五行。 楊森,是川軍大佬,1926年,其手下就已經有60個團,7萬多部隊。同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征討吳佩孚、孫傳芳等軍閥時,將楊森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兼川鄂邊防總司令。之后,楊森自封為“援鄂川軍總司令”,并出兵幫助國民革命軍對付孫傳芳、吳佩孚等軍閥。 1927年,蔣介石為奪權,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后,楊森選擇跟隨蔣介石,幫助其攻打武漢國民政府。同年5月,楊森在湖北仙桃鎮被湘系大佬唐生智擊敗,損失慘重后,率殘部逃回了四川。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楊森又率部出川,參加抗戰。淞滬會戰期間,楊森率部和日軍激戰5晝夜,手下18000名士兵陣亡7000人,但他死戰到底,成功守住了陣地。武漢會戰期間,楊森遭到日軍偷襲,一個晚上就丟了安慶城,蔣介石氣憤地罵他:“輕棄名城,騰笑友邦。”之后,楊森還參加了南昌會戰、長沙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等戰役,立了不少功勛。 1949年,國民黨戰敗后,楊森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1977年,楊森病逝于臺灣,享年93歲。 七、劉湘 劉湘,是川軍大佬,四川軍閥首領。1921年,劉湘被推舉為四川各軍總司令兼省長,地位很高。 1937年,盧溝橋事發爆發后,劉湘致電蔣介石,要求他在全國動員,一致抗日。當時,劉湘有病在身,但國難當頭,他還是拖著病體,率部出川抗戰。到了前線后不久,劉湘就吐血身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