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御筆之寶”、“文征明醉翁亭記行書卷”“ 乾隆、康熙、皇太極龍袍”等90件國家一級文物今日亮相沈陽故宮。
此次,“沈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寶展”代表了11大文物類別,分別為清初武備、帝王服飾、清宮漆器、清宮琺瑯、明清書畫、明清瓷器、編鐘、編磬、七珍八寶、金提爐、清宮雕刻、謚寶、謚冊等。這其中既有鼎鼎大名的“努爾哈赤御用寶劍”、“皇太極腰刀”,也有體現清代宮廷服飾嚴格章制度的乾隆皇帝御用“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康熙皇帝御用“石青緞彩繡平金團龍袞服”。
“青玉圓雕光緒御筆之寶”是首次展出。寶璽多在其御筆字畫上鈐印所用。寶璽為青玉制成,璽上部雕刻交龍鈕,下部為方型臺印。印面刻漢字朱文篆書“光緒御筆之寶”六字。該璽原藏于北京故宮,后調入沈陽故宮收藏。
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重新興建,皇家園林“頤和園”。據《頤和園志》載:“東宮門匾額'頤和園’是光緒帝御筆。”并且蓋有“光緒御筆之寶”的鈐印。
按照清廷規制,皇家園林的正門或正殿上的匾額多由當朝皇帝書寫。暢春園正門匾額為康熙題寫。圓明園最初是康熙賜給皇四子胤禛的花園,其正殿圓明園殿額為康熙所題。胤禛繼位后該園升為御園,其正門的“圓明園”匾額為雍正所題。
清代皇帝用印有一套嚴格的規制,如果是題寫匾額,御璽要蓋在匾的上方中間,即額頭位置,稱做“額章”。也只有皇帝親筆題寫的匾額,才能蓋上“御筆之寶”。
民間傳說,修復頤和園后,工部大臣特請光緒皇帝題寫東宮門上的匾額。但光緒所題“頤和園”三個字寫得很難看,可他又不敢直說,只好照此制了一塊金匾掛在頤和園東宮門。慈禧看見后大為不滿,令人摘了下來。
光緒得知此事后便要重新題字,可一連寫了十幾天都不滿意。為了找回面子,便私下里請一位翰林代寫了“頤和園”三個字,然后蓋上“光緒御筆之寶”呈給老佛爺。慈禧看后恩準照此制匾,重新掛在頤和園東宮門上。
這只是民間傳聞,不足為信。光緒的書法雖不及康熙、乾隆,但也獨具風格,宮廷御苑有不少光緒御筆的匾額,清宮檔案中尚存光緒的“朱批”。他五歲開始在毓慶宮讀書,向翁同龢學習書法,真、草、行、隸皆習之。他繼承了祖先的遺風,書法技藝也是很高超。師傅翁同龢曾對他的字給予較高的評價:“間架布局不凡,筆力剛健蒼勁,滿紙虎氣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