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麻煩”別人,距離才能拉近;懂得適度麻煩,關系才有張有弛。 看過一個話題:“人為何會活成一座孤島?” 一回答扎心了:因為你太要強,不愿承認自己是普通人,不愿麻煩別人。 小時候,父母常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別人。 長大了才發現,好的人際關系,都是互相麻煩出來的。 正如作家康妮所說:“很多人在搭建人脈上有一個誤區:給別人添麻煩不好。但適度麻煩,才能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 能力再強,也有獨木難支的時候。 而恰當地“麻煩”別人,既能滋養關系,又能在身處逆境時,獲得援手,柳暗花明。 學會“麻煩”別人,距離才能拉近;懂得適度麻煩,關系才有張有弛。 “麻煩”別人,是為人處世中,最高級的情商。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沒有人可以單獨解決所有困難與問題,但求助可以。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求助的重要性,越會求助,越容易獲得成功。 富蘭克林曾遇過一個很厲害的政敵,這人處處與他針鋒相對,甚至公開發表演講駁斥他的觀點。 但聰慧的富蘭克林并不想與其為敵,而想化敵為友。 偶然的一次機會,富蘭克林打聽到這人家里有套很罕見的圖書,只要能借來,兩人的關系就有了突破口。 于是,他用真誠的態度寫了一封信,請求對方借書。 不出所料,書真的被借到了。還書時,他又附上一封感謝信,誠摯地向對方表達謝意。 當兩人再次見面時,對方態度溫和了許多,不僅主動打招呼,還請富蘭克林對之前的事不要介懷,從今以后不會再針對他。 聰明如富蘭克林,因為會求助,讓自己多了個朋友,少了個敵人。 讀過一句話,拉近距離的最好方式,是讓別人來幫你。 生活中,我們總以為麻煩別人不好。 其實,被人麻煩,不一定會讓人生厭,還可能會讓對方更喜歡你。 因為,麻煩意味著信任,代表對對方能力的認可。 當別人感到“被需要”時,內心的價值感更高,自然會樂于助人。 年幼時看《西游記》,總覺得孫悟空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長大再看時,才發現他真正的聰明,不是驍勇善戰,而是懂得求助。 黃風嶺上,唐僧被抓,為救師父,孫悟空請來靈吉菩薩,幫忙收伏妖怪。 通天河上,唐僧落水不見蹤跡,孫悟空請來觀音,妖怪束手就擒。 金兜山上,唐僧三人遇險,孫悟空無計可施,如來叫他請來太上老君,才將危機化解。 面對強勁的對手,孫悟空不再自視甚高,而是聰明地示弱,向神仙求助。 發奮者強,求助者王。 人生一世,荊棘滿布。 想要功成名就,除了拼搏的氣勢,還要有求助的本事。 正如曹雪芹所說:“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span> 善于求助,利用積累的人脈,將疑難化解。 或許,當下的不確定,終將變成明日的篤定。 
在這個人人呼吁獨立的時代,不麻煩別人似乎成了年輕人的共識。 但你可知,你所謂的不麻煩,在他人看來就是冷漠、無情。 前些天,我收到朋友莉莉的抱怨: 她說,你來我住的城市,居然都沒聯系我,之前生娃也是,我都不知道情況你就當媽了,還拿我當朋友嗎? 我一臉茫然,不聯系莉莉,是因為停留的時間太短,怕給她添麻煩。 年底生娃時,莉莉剛好失戀,我很想跟她分享為人母的喜悅,但被老公制止了。 他說,你是一家三口,人家還是孤零零的,這時說還以為你是在向她炫耀。 因為怕麻煩,我克制自己的分享欲,少了和莉莉的聯系。沒想到,在她卻以為我不和她交往了。 后來,我向她解釋清楚,莉莉表示,以后再不要說“麻煩”二字,朋友不就是用來麻煩的嗎? 今天你不煩我,明天我不問你,關系淡了,談何朋友? 莉莉的這番話,我深感贊同,好的關系,都藏在麻煩里。 真正的朋友,不怕你麻煩,就怕你不煩。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沒有麻煩,就沒有關系。 你麻我煩,關系才不會變淡。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中,阿婆剛搬新家,每天獨來獨往。 出門時,鄰居貴姐熱情問好,她怕添麻煩,匆忙離開。 有次,兩人在超市相遇,阿婆拿起一捆食用油看了又放下。 貴姐問怎么不買?阿婆說一捆三瓶油太多,拿單瓶又貴三塊。 貴姐聽聞,毫不猶豫地將油丟進購物車,說一起買,你一瓶我兩瓶。 后來,阿婆買電視,貴姐幫忙搬,阿婆家燈壞了,貴姐幫忙換。 善良的貴姐,用行動溫暖了阿婆的心,漸漸地,往來越多,情同母女。 好的關系,不是獨自歡喜,而是結伴同行。 英國詩人約翰·那恩說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誰都無法自全而活。” 日常的點滴,需要與人分享;工作的疑難,需要有人指點;人生的悲苦,需要向人傾訴。 “麻煩”別人,關系才會升華。好的關系,都需要麻煩。 
人的一生,道阻且長,幾經輾轉,歷經滄桑后,方才懂得: 好皮囊不及交心的信任,好才華不如靠譜的人品。 好的關系,除了要有“麻煩”,更要懂得感恩。 三毛定居撒哈拉沙漠后,曾遇到過很奇葩的鄰居。 本地人生活不講究,三毛拿自己的工具,教他們做清潔衛生,但每到傍晚,水桶、肥皂、拖把都還輪不到三毛使用。 大家知道三毛人好,便經常派孩子去借東借西,如燈泡、釘子、電線等。明知有借無還,但她從不忍心拒絕孩子。 有次,一男孩去借刀叉,三毛買了套新的送他。沒過兩天,他又去借,原因是媽媽把新的收起來了,三毛忍無可忍,但還是借了刀叉給他。 三毛最要好的鄰居姑卡,不知何時借走了自己的高跟鞋,她理直氣壯地去對方家里要,人家卻淡淡地回了句:“鞋子我妹妹在穿,現在給不了你”。 當姑卡歸還時,鞋子已面目全非,更奇怪的是,她不僅沒有絲毫歉意,還表現得很生氣…… 類似的經歷,不勝枚舉,三毛被鄰居“麻煩”得身心俱疲,一度想要逃離。 身處異國他鄉,鄰里互助本是常事,但他們只知索取,而不知回報。 再好的關系,都不存在理所當然,“麻煩”亂了分寸,便成了打擾。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好的關系,從來就是相互的。 適度麻煩,你來我往,感情才會更加濃郁; 彼此感恩,及時回饋,關系才會更加穩固。 徐悲鴻早年,親人接連去世,備受打擊,意欲輕生。 朋友黃警頑知道后,將他帶回家,四處奔走,為其介紹工作。 天資聰慧的徐悲鴻很快賺到了30元稿酬,有了重新創作的熱情。慢慢地,他被人熟知,生活漸入佳境。 1947年,黃警頑因故入獄,備受煎熬,出來后意志消沉。 徐悲鴻聽聞,忙去探望,還安排好了工作,時不時請友人來家中小聚。 兩人真心相待,成為一段佳話。 有句話說:靠譜的關系不是遇到的,而是修來的。 與人交往,最低級的是套路,最高級的是真心。 好的感情,不過是你麻煩,我感恩;你仗義,我回饋。 在你來我往的雙向奔赴中,彼此祝愿,彼此成就。 

在《奇葩說》看過一句話:“這世界上這么多人際關系,不都是一種麻煩,一種羈絆嗎?” 麻煩別人,是一份難得的信任; 適度麻煩,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不忘回饋,是一種處世的修養。 一個人走得慢,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點個在看,愿你有人撐傘,也肯為別人撐傘。 作者簡介:青嵐,富書作者,九零后寶媽,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