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老師要求寫一篇寫人的作文。小喵這次寫的居然是媽媽,讀完這篇文章,您不僅能知道中學和小學寫人有什么不同,還能發現小朋友學語文見效快的好方法。 ![]() 初中和小學寫人作文有何不同? 同樣是寫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但初中和小學的要求不大一樣,小學要求寫得形似,就是描寫出外在特點就可以;初中呢,要求寫得神似,這個神似,初一上學期的要求是“寫出特點”,初一下學期的要求是得寫出“精神”。啥叫“特點”,啥叫“精神”? 喵lady給您說一句大白話,特點就是指,這個人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精神,其實是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也就是說,這個特點不是偶然出現的,可以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看得出來。 這說明,到了初中,語文學習對小朋友們觀察世界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們不僅要看到是什么,還得思考為什么。最難的一點是得用各種寫作技巧來證明自己的判斷。 語文書上說:“要抓住細節”、“用對比、襯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等方法來揭示人物的精神,這個要求挺高,因為這些技巧和小學不同,不再是為了寫得生動具體,而是為了向讀者證明自己的觀察有道理,所以對邏輯性的要求高了。最后,還要求用抒情和議論性的句子來結尾,這可絕對不是為了有文采,而是要把自己的觀察給“概括提煉”出來,讓讀者準確地知道自己想說的觀點。 ![]() 初中生怎么寫媽? 我們來看看初中生張小喵筆下的媽媽是什么樣,他的觀察水平能做到哪一步? ![]() 《我媽》 我媽個子不高,身材勻稱,秀氣的長臉上架著一副紫紅邊的眼鏡,又文雅又嚴肅,身上還總有一股書香氣,一看樣子就知道她是個老師。 我媽的愛好就是讀書。她的桌子上,床頭柜上,堆疊的書像一座座小山。除了這種適合看書的地方,廚房的灶臺上、廁所的馬桶旁、陽臺的欄桿邊,這些稀奇古怪的地方都會被我媽帶去幾本書。【議論性的句子:她走到哪里,哪里就變成了書房】。她好像生怕忘了讀書似的,還特意寫了“心無旁騖,專心讀寫”八個大字貼在墻上。我問起她為什么要寫這幾個字時,她有點小驕傲地答道:“這樣能時刻提醒自己堅持學習。”她真不愧是個書蟲。 我媽不僅在書本上學習,還特別看重在實踐中學習。特別是教我的時候更是如此。我小時候,既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寫作文。總之就是不喜歡學語文。我媽沒有給我報班,也沒給我買練習冊、范文集,而是和我一起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張小喵學語文”。她讓我當作者,她當編輯,每周她都把我寫的作文逐字逐句講一遍,讓我修改了再發上去。甚至,我犯了錯,被罰寫檢討書,我媽都不生氣,反而會跟我討論怎么才能寫得清楚明白。除了寫公號,她還在生活里和我一起玩語言游戲。比如,過年的時候,我們玩成語接龍,要說到恭喜發財游戲才能勝利結束;上學路上,我們還玩對對子,她出上聯:“小狗拉尿隨便撒”,我出下聯:“小貓拉屎找貓砂”。橫批呢?“文明養寵”。我的語文水平就這么慢慢提高了。 【對比、分析性的句子:我媽和一般的媽媽不一樣,她遇到問題從來不著急,也不嘮叨,而是向書本求助;她和一般的老師也不一樣,不會用題海戰術逼我學,而是在生活中用各種小活動潛移默化地教我。】我媽就是這么一個善于學習的人。她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中的藍色字體為根據老師的評語,小喵修改的字句。) ![]() 喵lady小評語 1.結構和思路:這篇作文寫了媽媽生活的兩個側面,一個是媽媽的愛好,喜歡讀書;一個是媽媽的學習方法,從實踐中學習。這兩個特點都能反映“愛學習”的精神。作文很熟練地使用小學作文的總分結構,很方便讀者把握到作者的思路。這是最容易學,也最有用的寫作技巧。將來什么時候都用得著。 2.細節和主題:作文的主題是寫媽媽愛學習的精神。作文就得用細節來證明這個主題:比如,外貌,媽媽有書卷氣;愛好,家里到處有書;學習方法:帶我寫公號和玩語言游戲。這些事例都能證明媽媽愛學習也會學習,說明小朋友抓住了人物的精神特點。細節和主題之間要有邏輯關系,這個技巧中學的小朋友一定要掌握。這是思維能力訓練,到高中寫議論文尤其重要。 3.語言技巧:這個部分還比較弱。除了第一段的外貌描寫之外,其余都是平白直敘的,缺乏畫面感,所以讀者的情緒調動不起來。要說寫得生動細致,還要體現人物精神,這個要求其實屬于文學范圍。課文里的范文是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小朋友如果不是對文學有特殊興趣,能學會欣賞這種文學技巧就好,寫不出來沒關系。 4.要不要抒情和議論:雖然老師常常期待作文中有金句,不過呢,其實要看是否和整體語言風格一致。有文采的抒情性句子一般會出現在風格比較華麗的文章中,比如課本里臧克家寫聞一多的那篇《說和做》;如果語言比較平實的,比如張小喵這種,只要在結尾適當加點分析性的、議論性的句子,文章的深度就會提升。初一課文里的范文是楊振寧先生寫的《鄧稼先》。不過,當小朋友的思維深度還不到的時候是不能強求的,強努著議論或抒情,如果邏輯不通,或者感情抒發過頭了,效果反而不好。 ![]() 喵lady小總結 語文學習怎么見效快?您看看小喵的作文就知道,不是在習題冊中而是在生活中。練思維,哪怕平常寫個假條、總結、檢查,都別湊合,要想清楚再寫,思路慢慢就清晰了。豐富詞匯量,可以常常玩成語接龍,玩多了平時就會注意積累詞匯了。
|
|
來自: 新用戶7976s6F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