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彩 提 要 ![]() ▲黃埔軍校政治部辦公室 邵元沖在浙江高等學堂期間即寫有日記數卷,“自后居東居滬,續有記述,然行事因多宜秘,故每中闕”;1918年以后,絕無間斷,累計達數十冊。1924年5月至8月,邵元沖在粵期間的日記,作為親歷者的記述與反映,是研究第一次國共合作暨黃埔軍校特別是政治部初創時期彌足珍貴的史料。 邵元沖1924年5月13日“六時半舟抵廣州”,8月22日下午“三時頃,行至中國航業公司碼頭,搭'哈德安’”離開廣州,在廣州共生活了102天,也堅持寫了102天日記。經統計,他通常早六點起床,晚十一點就寢;其間,邵元沖擔任的職務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6月12日起為常務委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6月22日起代理政治部主任)、大元帥府法制委員(5月14日被任命)、粵軍總司令部秘書長(5月23日就任)。 邵元沖102天的日記中,涉及黃埔軍校的記錄有50天,內容可分為三部分:有關政治教官的27次、有關政治部代主任的23次、其他方面的10次。本文僅梳理與政治部有關的內容,以復原黃埔軍校初創時政治部的些許歷史畫面。 5月31日,邵元沖在日記中說,他所任“各國革命史,共計授課八小時,每星期一次,星期四午前十時至十一時為授課時間……分為(一)緒論,(二)美國之獨立,(三)法國之大革命,(四)日本之維新,(五)德國之革命,(六)俄國之革命(革命運動),(七)俄國之革命(建設事業及新經濟政策),(八)現在各國革命運動之趨勢”。 為了準備這門課程,邵元沖在參考資料的尋找上下了不少工夫,如5月30日“午前八時頃至蘆隱、(黃)季陸寓,檢查革命史參考書籍。九時后至軍官學校籌備處,擬覓書”。對于資料的閱讀、消化,他是見縫插針,充分利用晨醒與睡前,以及工作余暇。如為了講好“法國大革命”,6月15日“午前閱法蘭西革命史”;6月17日“午前閱法國革命史時許。十時……歸寓,再治學二時許。晚研究法國革命史,至十一時頃寢”;6月18日“晚編法國革命史講演綱領”。 從日記記載中,可看到邵元沖就課程教學所做的討論等工作。5月31日“午前偕季陶、蘆隱、(許)勉哉、醒石、仲愷、乃光、深甫等至黃埔軍官學校,討論教課問題”。6月1日“九時頃至中央執行委員會,與季陶討論講授課程事”。對于演講資料的準備,邵元沖日記中也有記述,如6月3日“晨五時頃起,準備演講資料”;6月4日“晨三時頃起,閱書及準備演講資料”。 與戴季陶“棄置一切職務及學校課程而不顧”相比,邵元沖對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及粵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的職位更加重視慎重。 5月18日,胡漢民就告知“汪精衛、張靜江、葉楚傖等希望邵元沖主持上海黨務”;6月17日,邵元沖與廖仲愷、汪精衛、劉蘆隱、郎醒石等再次談到“至滬上經營黨務及訓練人材事,眾多同意”,汪精衛更言若邵元沖任滬事,則此后邵元沖“在粵之任務,可由彼歸任之”。但邵元沖還是認為“惟以黃埔軍校教課宜完竣,又(許)汝為處亦宜覓人辦秘書處事”。 6月5日及12日,為了上課,邵元沖都是當天“午前八時頃至軍官學校籌備處”,九時或九時后“乘電船至軍官學校”,十時半開講。但19日“午前八時半至軍官學校籌備處”時,電船“已先數分鐘”出發,“亟令其他之小火輪生火,需時一時許始能行動”,最終錯過了上課時間。從此,邵元沖每遇授課日均提前一晚在黃埔軍校住下;6月26日的課又特意提前至九點半,以補足19日的缺失。 6月19日,戴季陶“猝行,赴港歸滬”;22日,蔣介石、廖仲愷即擬邀請邵元沖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劉蘆隱為副主任,并代理宣傳科。但24日,邵元沖提議以汪精衛代政治部主任,待兩月后邵氏至滬代戴氏在滬工作,戴氏再返回廣東續任政治部主任。6月25日傍晚,在蔣介石與甘乃光的陪同下,邵元沖以政治部代理主任的身份抵達黃埔軍校,參加了有關校務討論的會議;第二天上午八點又“至政治部與各職員討論興革事宜”。在不到兩個月的代理期內,邵元沖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特別區黨部的成立、討論各種政治及社會問題、人員招聘。 (一)特別區黨部的成立 6月28日傍晚5時許,邵元沖隨廖仲愷來到黃埔軍校。當晚除了延續26日午后討論的政治部發展事宜外,提出了“軍校中組織黨特別區問題”。29日上午7點半,廖仲愷在軍校講堂宣布了組織特別區黨部及選舉職員的辦法。7月2日傍晚6點后,邵元沖又至黃埔軍校,討論政治部問題及后續特別區黨部選舉事項。 1924年7月6日,黃埔軍校舉行特別區黨部第一屆執監委員選舉,結果為,蔣介石、嚴鳳儀、金佛莊、陳復、李之龍當選為執行委員,蔣介石兼任監察委員。特別區黨部指導黨員組織分部、組織小組,舉行各級會議,不遺余力實施訓練;特別區黨部還致力于社會義務,組織義助會,撫恤死事同志遺屬;還努力參加民眾運動。 (二)討論各種政治及社會問題 有關這方面內容的記述有14天,分別是6月26日、28日、29日,7月2日、5日、6日、9日、12日、16日、19日、20日、23日、24日、30日,下面摘抄三則比較典型的: 7月5日(星期六):“五時頃乘電船至黃埔。晚在學生俱樂部,召集政治部學科討論組之各組組長,研究討論辦法及出題方法等。九時頃散。” 7月12日(星期六):“五時后乘電船赴黃埔軍官學校。晚分配全校學生開始討論各政治及社會問題,八時半竣。各班中間有雜閱他書或作函看報者,特時時矯正之。” 7月16日(星期三):“五時后散會,乘電艇至黃埔軍官學校。晚召集各股股長開會,討論上次星期六晚討論成績及改良辦法,眾謂上次以題目太多,故選擇時需時頗久,此后宜減少問題為宜云云。九時頃散,歸室,閱諸生報告表,尚多佳者,尤以第一隊第二股徐石麟主席之報告表成績最佳,頗為欣慰;又有四川學生曾擴情,立言亦多條理,可喜。” (三)人員招聘 邵元沖在102天的日記中,提到招攬人才的不少,但純粹為政治部的只有4次。7月15日“午后二時頃至高審廳訪(陳)協之,囑代覓軍官學校書記”,因為就在12日,原政治部秘書甘乃光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學校英文秘書。 不過日記中有關“張靜愚”的記述,則表明邵元沖對于人才的綢繆。7月1日:“午前十時至黨部辦事,編議案,晤張靜愚,新自倫敦來……談有頃。十二時后,邀同至蘆隱處午餐……晤張靜愚后,覺其材質可用,邀其在此襄辦黨務。” 7月25日:“又約張靜愚至黃埔襄助,在黨部辦書。”7月26日:“五時后,偕張靜愚至黃埔軍校晤介石,并約其在政治部辦事。”最終,張靜愚成為黃埔軍校政治部的英文秘書。 此外,歸為“其他內容”的10次記錄中,也有幾次與政治部或政治教育關聯的。如5月15日“九時頃,偕仲愷乘電船至黃埔軍官學校,唔介石,兼參觀其操練……午后集諸生由余及仲愷演講,余講題為'革命軍人之大任’,歷述革命之意義,中國革命之必要,帝國主義對中國之侵略情狀,中國革命軍人之責任,革命軍人之模范等,約一小時而畢”;6月24日“十二時頃抵校。午后,鮑羅廷等演講俄國情形。四時頃行”。 來源:《團結報》2024年7月25日第6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