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果媽~ 跨入小學這個階段時候,果媽深刻感受到了家長們的差距。 如果說,幼兒園只是養育、早教里面的不一樣的話,那么小學家長們,便是教育思維的差距。 剛開學,有個家長就急吼吼地組群,干啥? 團課。 說這家長有錢吧,又想團課,能夠和機構講價,便宜些; 說這家長沒錢吧,家里老大上五年級,在好幾個補課機構輾轉,只是成績依舊一般,一年補課費還得好幾萬。 不補課的危害性,被她這么一說,群里不少家長,多少也是有點焦慮的。 只是,想要培養出一個學霸,真的只能靠補課嗎? 你會發現,真正的學霸,并不是靠補課補來的。 小學班主任私底下才會告訴你的真相:一共8條,做到便能養出學霸 果媽的一個親戚,是退休老教師,年級主任也當過,班主任更是有很多年的經驗。 這8條經驗,也只是會私底下和部分家長說一說。 為什么不在家長會的時候說? 因為,有些家長聽不進,甚至還覺得老師在甩鍋。 所以,只講給聽得懂的人聽。 第一條:多運動,真的可以“變聰明” 說真的,如果非要說什么事情,可以讓孩子變得聰明,性價比還極高,那一定是運動。 或許有人會抬杠:不是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嗎? 錯。 不少運動員的文化成績不太好,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訓練上,但凡這個時間拿出來學習,那也并不一定就會差。 運動,需要孩子手眼腦等各處都非常協調,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記憶力、思考能力、反應力、專注力等,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而且,運動,還能提升體質。 所以,周末、放學回來后,適當運動,一定沒有錯。
第二條:比起卷面成績,小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更重要 三年級現象、小學學霸初中跟不上等,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小學的成績,具備一定的欺騙性。 當然,不是說成績高,就不好。 而是說,不要覺得成績高,就很好。 成績,能夠看出一個孩子存在的問題,但有時候,也容易蒙蔽家長的雙眼。 不少孩子小學階段,還有補課、家長的輔導等加持,再加上內容相對簡單,所以想考個不錯的分數,靠努力、刷題,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想要在初高中那種難度大、學習緊張的情況下,還要保持學霸水平,那么靠的就是孩子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了。 因此小學階段,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等等,讓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得到提升,才能有可能持續優秀! 第三條:興趣班不在多,進入三年級之后要開始“做減法”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育,是真的卷,又卷課內,又卷課外。 有些孩子興趣班無數,但是在進入三年級之后,孩子的興趣班,就該做減法了,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但至少也得保留1—2個興趣,目的不在于孩子未來有多優秀,而是這個興趣,孩子愿意投入進去,成為自己的興趣。 剩下的,就是家長引導孩子,如何平衡好興趣與學習。 第四條:不要覺得班干部麻煩,是真的鍛煉人 班干部事兒多,影響孩子學習; 班干部做的事情容易吃力不討好,影響人緣…… 好似有道理。 但是,班干部的好處,怎么不說? 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遇到事情的處理能力、增強責任感、提升自我價值、培養情商等等。 這些能力,說實話,在進入社會之后,大有用處。 而且,當了班干部的孩子,會產生一種自我價值,覺得自己是班干部,所以得表現得更好,這個更好,包括了學習,這反而還刺激了孩子的上進心,不好嗎? 第五條:閱讀是提高語文成績的“捷徑”,但需要“積少成多” 大語文時代,閱讀,定然是少不了的,而且現在考的課外知識也不少,包括孩子在課外閱讀中,積累了很多文學的營養,對寫作、整體素質等,都是一個質的提升。 但是家長要記住:閱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無數個日日夜夜所積累出來的。 所以,和孩子計劃好,讀什么、什么時候讀、讀了有沒有掌握等等,讓孩子真正“積少成多”。 第六條:小四門別等初中再去學,越早看越好 小四門等進入初中再去學習,孩子真的會很累。 小四門完全可以在小學的時候,帶孩子閱讀相關的書籍。此時的孩子知識當成課外閱讀去閱讀,但是卻能夠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以及小四門對應科目的啟蒙。 到了初中再去學,就輕松多了! 有更多的時間留給更難的科目,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第七條:科目的學習,要規劃好,別搞錯方向 補課,補得什么,家長們知道嗎? 不要盲目去補課,而是要規劃好孩子的學習,在有必要的時候,再去補課。 比如,小古文、英語,都是可以提前學的科目,尤其是今年我們這里三年級英語教材改版,那難度還是很可觀的,如果提前學,那么孩子只會覺得:這不過是一門語言罷了,沒什么難度。 比如,數學,不要上來就去補課,一、二年級先重視計算,再去考慮難度、深度,三年級之后,再根據孩子的數學成績,考慮培養方向。 數學成績靠前,可重思維,淺奧,甚至奧數; 數學成績中等甚至偏下,那么就得重知識點、基礎,將地基打牢更重要。 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學習水平,學習規劃都是有差別的,果媽也會在后續持續更新相關的內容,讓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快樂地進步! 第八條:家校溝通,必不可少 不要帶著孩子“蒙頭學”,適當和老師溝通。 一來,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可以更好地為孩子調整學習的方向,改正一些不好的習慣等等; 二來,老師很喜歡“有上進心”的孩子,同樣也喜歡“有上進心”的家長,有個努力的家長,老師對孩子也會更關注! 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之下,孩子的學霸之路,指日可待! 寫在文末 最后果媽還是想說,有學霸,就終究有學渣。 我們作為家長,更需要因材施教,給到孩子正確的教育,剩下的,孩子能夠爬到怎么樣的高度,都無所謂了,哪怕沒能滿足家長的要求,也不要太過強求。 孩子一直在進步,就是家長教育正確最好的驗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