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拆盲盒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另類的解壓方式, 但鮮為人知的是,乾隆皇帝也癡迷于“開箱”。 ![]() 這位伏爾泰心目中理想的“哲學家國王”,和他阿瑪一樣,是一臺日夜處于高強度工作的“政治機器”。 但是乾隆更是知道,只有勞逸結合,才能超長待機。 于是他想盡了各種辦法來犒勞自己。 大動作是帶著額娘出巡,下江南看看天下; 小動作則將天下珍寶收藏進深宮大內。 ![]() 乾隆南巡圖(局部) 乾隆的收藏囊括古今中外,他對珍玩的喜愛并不浮于表面,而是常常以文人博古的形式親自鑒賞考證,并整理收納。 ![]() 是一是二圖 大到漱芳齋整面墻的多寶格,小到各類囊袋盒匣,乾隆不滿足于坐享其成,還親力親為,組合設計了一系列的“百寶箱”。 ![]() 漱芳齋多寶格 “百寶箱”在清宮里也被稱為“百什件”或“百事件”, 無論是多寶格還是百什件,其中陳列或收納的文物都顯示了乾隆通過收藏活動來獲取知識、了解世界的野心。 這種收藏與展示方式在乾隆時期達到高峰。 ![]() 百寶箱 無獨有偶,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王公貴族也有一類被稱為“珍奇柜”的櫥柜或房間,展示自己的珍奇收藏,它們也被看作是現代博物館的雛形。 ![]() 珍奇柜 二者之間是否存在著工藝上和設計觀念上的交流互通,我們已經無從考證。 但它們的核心都是掌握物質世界的統治者對知識和認知世界的極力拓展,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將各類珍玩收納進百寶箱并不是乾隆初創,而是乾隆深受前朝文人雅士文化熏陶的結果。 ![]() 明嘉靖剔紅云龍紋小柜多寶格 起初,古人是在出行時會攜帶一些日常用具,小如筆墨紙硯,也有盤盞盃盌,大到桌椅家具。 我們看這幅宋畫《春游晚歸圖》,就有隨從扛著交椅、案幾,挑著茶爐和一箱行李。 ![]() ![]() 《春游晚歸圖》局部 到了明代,官員巡視出游時經常攜帶一種箱子,俗稱“官皮箱”,士人旅行時也普遍用這種箱子盛裝文房用具和貴重物品。 ![]() 官皮箱 也有在官皮箱的箱蓋安放鏡子,內部可放胭脂香粉珠寶等作為梳妝所用,當時很受女性喜愛。 其中尤以杜十娘的百寶箱最為出名,“百寶箱”也成為了這類箱子的代稱。 ![]() 鏡箱 回到清宮的百寶箱,在能工巧匠的設計構思下,將有限空間被利用到最大化。 讓那些橫豎不等、高低不齊的珍寶各自擁有參差錯落的獨立空間,往往是箱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藏屜,并結合鎖具、夾層、暗屜、隔板等結構,嚴絲合縫,不浪費一寸地方。 ![]() ![]() ![]() ![]() 清乾隆紫檀博古圖長方匣 這些造型考究、設計精巧的“百寶箱”,與其說是收納奇珍異寶的容器,不如說是“皇帝的玩具箱”。 乾隆本人對這些“百寶箱”逐一命名,并且經常會調整箱內的寶貝。 ![]() 以玉器主題的百寶箱為例,乾隆八年時重裝了集瓊藻、天府球琳、天球合璧、琬琰集、瑯玕聚、瑾瑜匣、清玩閣、瓊瑤藪,還陸續制作了萬寶箱、琳瑯笥、璆琳笥等。其中對瑾瑜匣器物的調整一直持續到乾隆三十年以后。 ![]() ![]() ![]() ![]() 乾隆八年重裝的百寶箱(左滑) 我們會用幾期視頻來逐一介紹了其中的幾件百寶箱,和大家一起分享乾隆開箱的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