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樣一張圖,大家感受一下深圳的厲害 以上是中國主要外貿城市前三季度的進出口數據,深圳進出口總額達到3.37萬億元,力壓上海、北京,穩居全國第一。 更猛的是增速高達20.9%,而其他城市是多少呢?上海0%、北京0.8%、廣州0.1%、杭州5.3%、重慶-2.5%、蘇州7.9%…… 什么叫做一騎絕塵?什么叫做獨占鰲頭? 一時間,中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外貿城市在深圳面前,集體黯然失色。 01 工業和外貿,深圳都超過上海 不僅是外貿,深圳的工業產值,同樣引領全國。 近日,各地陸續發布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 其中,深圳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俗,在工業和外貿兩方面均實現了對上海的超越,成為中國工業和外貿“雙冠之城”。 工業方面,2024年1~8月,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營收達到32990.71億元,超過了同期上海的28246.21億元。另外,深圳2023年的工業營收也超過上海。 根據深圳當地媒體報道,2022年和2023年,深圳市規模以上工業和工業增加值已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蟬聯中國“工業第一城”。 在主要城市當中,深圳的土地面積最小,能夠把工業卷到這個規模,確實不簡單。 外貿方面,2024年1~9月,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3721億元,超過了同期上海的31674億元。 如果看外貿發展的增速,深圳更是一枝獨秀。 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37萬億元,同比增長20.9%,這個增速在主要城市中獨占鰲頭。相比而言,很多城市三季度的外貿數據還沒有回正。 在大國博弈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在很多人看空外貿的背景下,深圳還能在外貿領域殺出一條血路,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02 上海和深圳,誰更厲害? 寫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問,深圳有機會超過上海嗎? 先說結論,上海的功能定位和綜合實力仍然領先于深圳,現在說深圳全面超過上海還為時尚早。 下面整理了上海和深圳的一些重要數據對比: 如上所示,上海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資金總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收入,都是大幅領先于深圳的,而且上海在高等教育、交通樞紐、吸引外資等方面也是比深圳更有優勢。 但深圳相對上海,有三個重要優勢: 一是人口結構更年輕,歷史包袱少; 二是民營經濟更強勢,擁有華為、騰訊、比亞迪等世界級民企。 三是科技創新的動能更足,有“中國硅谷”之稱。 下面就從多個維度來比較一下兩個城市: 從城市定位看,上海被定位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深圳被定位為經濟特區、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國性經濟中心、現代海洋城市、對外開放門戶等定位。 在經濟領域,上海是全國GDP第一城,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金融、貿易、航運、科技等產業高度發達,擁有眾多知名金融機構和大型貿易企業,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航運樞紐。 深圳是全國GDP第三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在電子信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群。 從產業門類來看,上海呈現出全面開花的格局,深圳則將科技創新這項能力發揮到極致。 金融方面,上海和深圳分別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但上海還有外匯交易中心、中國銀聯、黃金交易所等,上海金融實力更強。 工業方面,深圳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產值等指標均高于上海,但上海工業門類更齊全,上海工業基礎雄厚,門類涵蓋了機械制造、鋼鐵、化工、船舶、汽車、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深圳則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業方面尤為突出。 城市文化方面,上海以精致而著稱,文化底蘊深厚、有獨特的海派文化,在時尚、藝術、餐飲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國際化水平,生活方式精致多樣,是老外最青睞的中國城市。 深圳是移民文化的代表城市,擁有敢闖敢干、追求創新的文化特質,深圳有個外號叫“搞錢之都”,深圳人的工作節奏快、創新氛圍濃厚,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高。 在人口結構方面,上海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和高端人才,在科研、教育、文化等領域人才儲備豐富,不過上海人口老齡化較為突出,據統計,2023年末,上海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568.05萬人,占總人口的37.4%; 深圳人口年齡結構更年輕,2020年的數據顯示,深圳60歲以上人口占比5.36%、65歲以上人口占比3.22%。此外,深圳的人口出生率也更高。 03 深圳做對了什么? 工業和外貿這兩個重要的經濟領域,深圳都做到了全國第一,反映出深圳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回顧近20年的經濟發展,深圳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輪產業浪潮,無論是電子信息、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汽車、跨境電商、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低空經濟,深圳都涌現出了龍頭企業。 分析認為,除了是經濟特區,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外,深圳還有一些顯而易見的特質,比如市場化程度高,堅持科技創新,擁抱外地人,濃厚的創業氛圍,“搞錢文化”盛行。 深圳常住人口大約1800萬人,除了50多萬的原住民,其他97%的人口都是外地人,深圳有一個口號是:來了就是深圳人。 外地人多的地方,天然具備更多的拼搏精神,而敢于拼搏的地方,幾乎一定是創新之城。 深圳的研發經費非常高,只略低于上海,研發強度也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深圳研發投入經費達到1880多億元,投入費用穩居全國第三,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超過94.9%。 正因為如此,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城市首位,國家創新型城市連續4年排名全國第一。 大概2010年之前,深圳還被稱為“山寨之都”,但經過最近十多年的發展,深圳已蛻變為一座創新之城,培育出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大批領軍企業,靠的就是堅持開放、堅持創新的城市品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