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陰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作用原理:它是足太陰脾經穴位,同時也是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從中醫角度講,脾主運化,運化水濕精微。當脾的功能正常時,能夠有效地將體內的濕氣運化,防止濕氣在體內積聚。而腎藏精,肝主疏泄,對人體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也有調節作用。通過刺激三陰交穴,可以調節三陰經的氣血運行,對于因內分泌失調、濕氣過重等因素引起的頭皮屑問題有改善作用。 針法操作:直刺1 - 1.5寸。針刺時,一般采用平補平瀉法,即進針得氣后,均勻地提插、捻轉,使針下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并且向周圍或遠端傳導。對于體質虛弱的患者,可以適當用補法,輕刺激,如緩慢進針,小幅度捻轉提插,留針時間稍長;對于實證患者,如因濕熱內蘊導致頭皮屑過多的情況,可以適當用瀉法,如快速進針,大幅度捻轉提插后出針,或者留針時適當加強刺激。 陰陵泉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原理:此穴為足太陰脾經的合穴。脾經氣血在這兒匯聚。它的主要功能是健脾利濕。如果體內濕氣較重,導致頭皮油脂分泌過多,進而產生頭皮屑,刺激陰陵泉穴能夠增強脾的運化水濕功能,減少濕氣,從而改善頭皮的油脂分泌情況。從經絡角度看,經絡所過,主治所及,脾經氣血通暢,也有助于改善頭部氣血供應,對頭皮屑問題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針法操作:直刺1 - 2寸。在針刺時,也可以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法。對于濕氣較重的患者,可用瀉法,如深刺后快速提插,使針感強烈,以排出濕氣;對于脾虛體質的患者,采用補法,如淺刺后緩慢捻轉,使針感柔和,以增強脾的功能。留針時間一般在20 - 30分鐘左右,期間可以適當行針,以增強針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