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即將進入甜美夢鄉,突然就像觸電般地抖了一下,或者不由自主猛地踢一下,瞬間被驚醒!這到底是啥情況?往下看! 網上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缺鈣,有人說還在長個兒,也有人說是神經系統向你發送了一條彈窗抖動……有的答案更嚇人:神經系統發現你陷入睡眠,很久沒有活動,所以它就動動你,想試試你死了沒有……言歸正傳,關于身體不由自主抖動,專家的解釋是:臨睡肌抽躍癥。 這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就是剛入睡時身體猛然一抖,而且通常會伴隨著一種跌落或踏空的感覺。 有數據表明,大約70%的人在睡夢中抖過。啥是肌抽躍癥?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例如打嗝、睡眠中肌抽躍,或緊張、疲勞時出現的肌抽躍。 ![]() 偶爾睡覺時突然抽動一下的現象是正常的,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為什么會出現肌抽躍現象 1.過于勞累 工作壓力大、長時間加班、睡眠質量不好等原因,勢必造成精神也不會太好,過于緊張。 2.缺鈣 血鈣低,導致肌肉、神經興奮性亢進,從而引起痙攣抽搐。 3.肝腎虧虛 肌抽躍現象不是很劇烈,但頻次較多,可能是由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而引起的表現。 4.癥狀性肌抽躍 伴有頭痛、頭暈等狀況,需要腦部CT或磁共振檢查,判斷此種肌抽躍是不是由于腦部有病變而表現出來的癥狀。 病因如:腦細胞的代謝性或儲存性疾病、腦的退化性疾病、腦缺氧后遺癥、腦外傷后遺癥、腦基底核病變、腦炎等。 也就是說,睡覺時頻頻出現身體突然抖一下,或許是大腦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告訴你身體健康已經開始亮紅燈,你該去看看醫生了。 這些方法可以減少臨睡肌抽躍 1、 多伸展肌肉 睡前可以伸展腓腸肌、足部肌肉,這有助于預防抽筋。伸展方式與腿抽筋時伸展腓腸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一樣。 2、 適當喝水,少喝咖啡 睡前適當補充水分有利于身體健康,只要保持合適的量就不會有什么不良后果。 大量液體有助于稀釋血液中鈉的濃度。咖啡飲用過多會造成神經過敏、焦慮失調。 3、規律作息 生活規律上也要注意及時調節。白天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晚上即使沒睡好,早上也要按時起床,這樣堅持數日,就會逐漸好轉。 睡眠不足的危害 1. 皮膚衰老 表現為干燥、皺紋、暗瘡、色斑。晚10點到凌晨2點是皮膚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間,如果身體在安睡,皮膚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處理代謝廢物。如果在熬夜,皮膚也正在張大毛孔,外界的有害物質就都吸收到皮膚上了。而且熬夜也會讓人激素水平失調,誘發粉刺和暗瘡等狀況。 2. 眼睛衰老 表現為視力下降、視力模糊。熬夜時最勞累的器官是眼睛,眼肌長時間疲勞會導致暫時性的視力下降。如果長期熬夜、勞累,可能在某次熬通宵之后,會出現視力模糊、視野有陰影或視物顏色改變。 3. 腸胃衰老 表現為胃疼、胃酸,甚至引發胃潰瘍。胃是身體中比較敏感的器官,熬夜易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胃潰瘍。同時,在熬夜時常用的煙、濃茶、咖啡對胃黏膜也有不良的刺激。 4. 大腦衰老 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頭痛、失眠。大腦在睡眠中修復負責記憶的細胞,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這部分細胞就會損失得越來越多,導致記憶力下降。熬夜時,意味著人體負責工作的神經在加班,神經系統疲勞的后果就是消極怠工,讓身體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甚至頭痛、失眠的情況。 5. 免疫力衰老表現為身體抵抗力低,經常生病。夜間是人體生產新細胞的高峰時間,熬夜讓身體持續處于消耗狀態,免疫系統抵抗外界影響、修補體內組織的工作就要加倍。據調查,成年人只要3個晚上不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免疫系統就可能降低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