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化技術進軍 一九五五年三月,我被任命為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之 后,對整個炮兵部隊的現代化建設,有了一個新的構想。我 認為,炮兵是技術兵種,專業性強,光憑熱情和干勁是難以 把炮兵部隊建設成現代化的。 干部戰士只有扎扎實實地打牢 科學文化的基礎,向技術的難度和深度進軍,用現代化的科 學文化知識武裝起來,才能掌握好炮兵現代化的武器裝備, 才能使炮兵部隊的建設真正長上“翅膀”,向現代化飛翔。炮 兵的其他領導同志,也都贊同我的看法。于是,我們在南京 軍區炮兵部隊中掀起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向科學文化技術進軍 的熱潮 。 我雖然進過南京軍事學院和北京政治學院學習,但多半 學的是戰略戰術、兵團的指揮藝術和思想政治工作,對炮兵 技術、炮兵指揮的學習卻很少涉及。因此,我在炮兵機關的 文化技術學習中,感到很吃力,漸漸地跟不上趟了。 怎么辦?是以領導者自居,不懂裝懂,還是甘當小學 生,拜師學藝?我選擇了后者。 經過挑選,把在炮兵干部短期 輪訓班當區隊長和教員的周菊芳同志調到機關。他名義上是 我的秘書,實際上是我的老師,住在我家里。無論是早上、 中午、晚上,還是節假日、星期天,只要我一有空,他就給我 吃“小灶”,補習文化,補習炮兵技術。 一個炮兵指揮員需要有代數、三角、幾何、物理、化學以及風向、風速、氣溫、藥溫、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可是 我的基礎文化較低,可以說是“放牛娃學三角”,困難大得很,處處有“攔路虎”。 但是,周菊芳同志卻非常認真負責, 他不僅給我制定了一份嚴格的學習進度表,而且輔導很細 致,重點的地方不厭其煩,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學會、 掌握為止。 我也嚴格要求自己,專心聽講,按時做作業,主動操 作方向盤、炮隊鏡等儀器,并把學到的知識盡快用到射擊指揮的練習中去。我就這樣,上班跟著機關吃“大灶”,下班回家吃“小灶”,漸漸地在炮兵指揮上有了自己的發言權,話也漸漸說到點子上了。 炮兵機關的學習促進了我,同時,我的學習也影響和帶 動了炮兵機關以及整個部隊。 我們的政委、副司令員、參謀 長、副參謀長、副主任都跟著機關一塊學正負數、學三角, 甚至我們新上任的政治部主任黃德欽,也架起了方向盤,帶 頭學習炮兵技術,整個炮兵部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向文化技 術進軍的學習運動。 許多干部戰士把學一個字當作抓住一個 俘虜,把寫一篇稿子或作一道習題,當作攻克一座碉堡,不 顧天熱蚊子咬,分秒必爭,刻苦學習。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強記, 一劃一劃地硬寫。 宿舍里,屋檐下,樹蔭旁,到處是讀書寫字 的。正如當時的高炮營在黑板報上所稱贊的那樣:“默默寫字 者舉目可見,瑯瑯讀書聲側耳可聞?!?/p> 個別同志甚至晚上說夢 話,都發出了“玻、潑、摩、佛”的聲音來。 炊事員白天沒 空學,教員們就利用晚上的時間給他們補課,并采用看物識 字的方法,把學文化與干工作結合起來。如:在菜刀上寫個 “刀”字,在米袋上寫個“米”字,在煤堆旁寫個“煤”字 ……。 教導營二連戰士于振杰,曾一度存在著“大老粗沒前途”的悲觀情緒。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下,他改變了餐 法,鼓起了勇氣,把買來的高玉寶的《半夜雞叫》放在床 頭,用高玉寶自學成才的事跡鞭策自己,勤學苦練,取得了 非常顯著的成績,被評為二等功臣。 炮十六團六連黨支部,把全連人員分成“自學有余” “自學自?!薄绊毲髱椭比N類型,搭配劃分學習互助小 組,有組織地開展互幫互學活動。 六連黨支部由于加強了對 學習的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連隊學習成績突出。全連五十 三人,其中文盲二十三人,多次考核,沒有一個不及格的。 十月參加師文化考試,以全連平均八十五點九分的成績,獲 得第一; 十一月參加全軍文化大會考,以全連平均九十點五 分的成績,榮獲華東軍區“文化學習模范連”稱號。 一九五六年春,我在沈陽高級炮校,利用半年時間,學 習了炮操、炮兵兵器、炮兵射擊、炮兵戰術等炮兵專業之 后,又回到南京軍區炮兵,主要抓干部訓練和戰備工作。 為了加強對南京軍區所屬炮兵營以下干部和部分師、團 干部的輪訓,我們艱苦創業,成立了干部訓練班。這個干部 訓練班,輪訓了大批的干部,為后來組建南京軍區炮兵教導 隊和南京軍區炮兵教導大隊,以及加強炮兵部隊的建設,奠 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領導干部的思想建設 一九五八年,炮兵部隊有八個團的干部犯了大小不等的 錯誤:有的腐化墮落,有的意志衰退,有的搞特殊化,有的 弄虛作假,有兩個還觸犯了刑法,上了軍事法庭,被判了刑。 這件事,對我震動很大。它逼著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部隊進城之后,也就是在和平時期,如何保證我們的黨和干 部不腐敗,永遠朝氣蓬勃? 經過一段艱苦的思索,我覺得,炮兵部隊的現代化建設 必須在提高人的素質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建設、技術建設必 須與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結伴而行。 部隊的思想建設、作風 建設上不去,尤其是各級黨委“一班人”和領導干部的思想 建設、作風建設上不去,部隊的文化建設、技術建設就沒有堅 實的根基和可靠的保證。即使一時上去了,也有可能退下來。 因此,我建議炮兵黨委采取了兩條措施: 一、抓干部學習, 尤其是抓緊團以上領導干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 論的學習,要求上級抓下級, 一級抓一級,軍政第一把手親 自抓; 二、抓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和機關干部的以身作 則,模范作用。 從哪里入手呢?我認為,和平時期不同于戰爭年代,隨 時有槍林彈雨的嚴峻考驗;它經常考驗我們干部的,是能不 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能不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 務。對我們軍隊的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不 能與戰士打成一片,始終使自己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 怎樣才能使自己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呢?我所做的第一 件事,就是從自己做起,下連當兵。 這年九月的一天下午, 我從南京出發,背著背包,擠上公共汽車,到湯山炮三團一 連去當兵。這天,正好一連不在營房,在田里收割稻子。團里干部提出,開過歡迎會再去。 我說:“當兵,就要有個兵的 樣子!”當即,我就趕到地里,與戰士們一起打稻子。 當我剛到連隊時,有的戰士和老百姓見到我就議論說: 連里從哪里來了一位老兵?人這么胖,可能是哪位首長下 放來了。有的同志見我就問,你是當官的吧? 我為了不讓戰 士、群眾看出我是首長,想盡一切辦法和大家在一起活動。 如我的肚子大、我每天早早起來跑步鍛煉做深呼吸、收縮腹 肌,用體力的拉炮、擦炮等操課,都同戰士一道參加。 當兵,對于象我這樣的人來說,本來是不成問題的???是,由于多年從事領導工作,對戰士的生活也漸漸淡忘了。 這次當兵,我自立規矩:從吃、住到操課, 一律與戰士一 樣,甚至像刷廁所、倒痰盂、幫廚、種菜、喂豬、給老百姓 割草、給龍潭水泥廠敲石頭,以及參加馬拉松長跑等等,都 與戰士于在一起,樂在一起。對于連隊干部戰士給我的照 顧,我一律謝絕。 在這期間,營、團黨委會,我很少參加。 即使去了,我也很少開口,至多是從中發現團、營領導的工 作安排中,會給連隊造成哪些不必要的忙亂和矛盾,提醒一 下。而對于班務會,我卻是一次不落,積極發言,主動與戰 士談心交朋友。 這次當兵,雖然時間很短,只有五十多天,但對我熟悉 戰士生活,增強對戰士的感情,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當兵 期間,我除了發現自己和領導機關在工作指導上存在的一些 毛病外,感觸最深的是戰士的糧食不夠吃,采取分飯吃的辦 法。 年輕的基層干部戰士在緊張的操課訓練中,還吃不飽, 餓肚子。作為這個部隊的主要首長,我感到心里內疚、不安。 回機關后,我立即把這個情況,向南京軍區炮兵黨委會作了 匯報,會上決定:迅速尋找生產基地,發揚南泥灣精神, 自力更生,自己動手,發展農副業生產,首先讓干部戰士吃 飽。 會后,我坐著車子,到安徽省的廣德、郎溪、十字路、 三界、大柳,江蘇省的常熟、常州、句容、溧陽、洪澤、寶 應等地去尋找生產基地,并將湯山靶場土地分給各團,并與 干部戰士一道開荒種地,興修水利,發展農副業生產。 這樣, 經過兩年的努力,才初步緩和了連隊于部戰士吃糧緊張的矛 盾。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們南京軍區炮兵部隊一年就生產 糧食二百一十萬斤。這對解決當時糧食困難,保障部隊戰備 訓練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起了一定的作用。 后來,我們 在擔負戰備訓練任務的同時,又在部隊開展了較大規模的軍 農生產,先后圍江、圍湖造田一萬七千五百多畝,分別建成 了漏湖、橋頭、泗灣湖等農副業生產基地。 為了提高經濟效 益,各農場都本著“生產要搞好,兵力要減少,成本要降 低,產量要提高”的精神和要求,改革耕作制度,發展農業 機械,實行科學種田,抓好農、林、牧、副、漁等多種經 營,加強科學管理,使農副業生產不斷發展,收益逐步增 加,干部戰士的生活也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更有效 地保障了部隊戰備訓練和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 通過下連當兵的實踐,我體會到,如果僅僅從干活的多 少來看待一個領導干部的下連當兵,似乎是很不必要的。 但是,如果從一個領導干部,重溫戰士的生活,加深與戰士 的感情,體察基層干部戰士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所思所想、所 作所為,從而更好地了解戰士,關心戰士,帶領他們在現代 化建設中作出新的貢獻,那就是很有必要的事。 假如我們各 級領導干部,都能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中,經常地抽出一定的 時間,到基層去走一走,看一看,有可能的話與戰士在一起 住上幾天,聽聽戰士們心底的呼聲,呼吸一點戰士中間的新鮮空氣,那么,我們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就會邁得更堅實, 更快! 我使自己保持普通一兵的最大量、最經常的辦法,是在嚴 格要求機關干部中嚴格要求自己。平時,我們接觸最多的還是機關干部。 因此,我對炮兵機關干部要求是嚴格的。評軍 銜時,明確規定,部隊干部高于機關干部;而在工作和生活 作風上,則要求機關嚴于部隊,強調機關干部的模范和表率 作用。 一般情況下,機關不準請客;機關干部下連時,如果 部隊為其加個把菜,也都要求端回去,或分給戰士們一塊 吃。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少干部戰士因為吃不飽,得了浮 腫病,我就與機關干部一道搞柳樹葉子,挖葛根,吃豆腐 渣“飛機”包菜葉子,渡過難關。 那時候,雖然生活很艱 苦,但由于我們與干部戰士打成一片,關系卻很融洽,感情卻 很深厚。特別是機關那些得了浮腫病的干部戰士,更是感激 我們。 因為我們把他們集中了起來,在糧食極端緊張的情況 下,專門為他們開了小灶,使他們的身體很快恢復了健康。 有一次,在修黃馬水庫的勞動時,機關干部天天要抬著一筐 筐的土爬上高坡,非常辛苦,有的干部到傍晚時,已經拉不 動腿了。但是,我認為,這是摔打、鍛煉機關干部的極好機 會。因為戰場上,常常在最艱苦的時候,主要是靠干部戰士 的堅強毅力去取勝。 于是,我宣布:“除有病的可以坐公共汽 車回機關外,其余的同志一律翻越紫金山?!?/p> 說完,我就走在 隊伍的最前面,艱苦地爬過紫金山,回到機關。結果,沒有 一個干部去坐公共汽車,并且事后都說這次翻山鍛煉大,二十多年都忘不掉。 一九六四年下半年,我第一批帶領機關干部到安徽無為縣去參加“社教”。地方領導干部看我年齡大,又是首長,就 要給予照顧,機關一起來的同志也叫我少勞動,我一 一謝絕 了他們的好意。既然是來參加社教的,就要和群眾同呼吸, 共命運,不能搞任何特殊化。 幾個月來,我和機關干部及社 員群眾始終堅持同吃、同住、同勞動。部隊的糧食定量標準 高,但都統統交給群眾在一起喝稀飯湯,寧肯餓著肚子也不 能多吃群眾的一塊地瓜。就這樣,以我們的實際行動,感動 了群眾,群眾感嘆地說,解放軍真是我們的貼心人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