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家庭教育工作,今年第14年了,陪伴了這么多媽媽,這個感受在今年越發強烈:很多時候困住媽媽的,是感性能量出不來! 這本身是女性的優勢,但很多母親都太匱乏了。這個匱乏不是本身不具備,而是沒有被激發。 很多學員總是急切地尋求“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最好給我點話術,招數。卻很少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 所以,我會忍不住問:“你的心呢?” 那一刻,很多媽媽都愣住了。 我越來越意識到:困住現代母親的,恰恰是那些被壓抑的感性能量。 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性。 那些過度理性的母親,往往在內心深處筑起了一道看不見的圍墻。這圍墻不是為了阻擋他人,而是為了保護那個曾經被傷害得支離破碎的自己。就像作家李翊云,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過她的故事,我也是從她的兩個孩子都在20歲之前,用相同的方式結束生命開始關注到的。兩次痛失愛子,那個痛如果不被理性包裹,可能是無法觸碰的。她的文字越是冷靜克制,越讓人感受到背后隱藏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情感風暴——不是不存在,而是被嚴嚴實實地封存了起來。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情感失語癥",描述的就是這種無法識別和表達自己情緒的狀態。這不是性格缺陷,而常常是創傷后遺癥。當一個人反復經歷情感上的忽視或傷害時,大腦會自動關閉感受的通道——因為感受太痛苦了,不如干脆不去感受。生活中大多數媽媽都不至于有這么嚴重,但為什么很多媽媽們會關閉感性的能量?在和一些學員交流的過程中,我懂了,因為感性意味著脆弱,而脆弱=懦弱!或者,意味著會受傷。正如下面這位讓我非常非常心疼的媽媽,她太“堅強”了,我慢慢才感受到,她多么怕自己走心了。(是的,是怕,因此排斥甚至厭惡自己走心)也許你曾經依賴某人,卻被辜負,于是你發誓:“再也不讓自己這么感性了。”久而久之,這些媽媽發展出一套精密的防御機制:用思考代替感受,用分析替代體驗。這不是錯誤,而是一種令人心痛的生存策略。每每遇到這樣的媽媽,我都心疼得很,那個冰山啊,要如何融化……感性的母親之所以能夠成為家族的情感中心,正是因為她們允許自己脆弱:她們會在孩子調皮時訓斥,也會在孩子遠行時偷偷抹淚;她們允許生活有未待解決的問題,也允許孩子沮喪、挫敗、失落和悲傷。她們允許哭,也允許笑,也能看得懂孩子的哭和孩子的笑,不急著消滅問題。這些看似“不完美”的情緒流露,恰恰構成了孩子感知世界的第一個通道——感性與理性的關系,恰如河流與堤岸。沒有堤岸的河流會泛濫成災,而沒有河流的堤岸則是一片荒蕪。真正健康的教養方式,是允許情感之流在理性堤岸之間自然流淌:孩子哭鬧時,先別急著說“別哭”,而是問:“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自己焦慮時,先用心去覺察并承認、看見自己的情緒:“是的,我現在很害怕。我好像很緊張。”和孩子一起發呆、傻笑、做毫無意義的事;偶爾放縱一次情緒,比如看電影時和孩子一起哭。情緒來臨時,感受心跳、呼吸、肌肉的緊繃。這些身體信號在告訴你:“你的心還在跳動。”“太理性”的媽媽,往往需要的不是學習很多知識、聽更多的道理,而是理解。情感的重新覺醒就像解凍,需要溫和而持久的情感互動。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可能是一生的功課。在這個強調效率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珍視那些看似“不理性”的情感表達——母親的眼淚,孩子的恐懼,那些真實的情緒瞬間,構成了我們對抗孤獨的最有力武器。當你允許自己感受,孩子才能學會:生活還不錯,人間值得!
讓學齡初期孩子,構建安全感、培養好習慣; 喚醒小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社交能力; 應對青春期孩子叛逆問題,建立好的信任關系。
直擊教養底層邏輯, 以不變應萬變。 課程模塊1:看懂孩子的行為,理解人格塑造底層概念,以不變應萬變尤其如拖延、叛逆、厭學、愛發脾氣等偏差行為。 課程模塊2:經由育兒療愈自己、更懂孩子 經過15次作業和15次引導式冥想練習,養育孩子的同時療愈自己。 課程模塊3:5次育兒場景模擬實操訓練 結合實際教養案例帶導演練。 課程模塊4:3次案例課 經由案例課,看見父母的人生風格對養育觀、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課程模塊5:15天矯正偏差行為實操訓練 如何重構關系,找到偏差行為癥結,矯正偏差信念,重塑人格信念。 這堂課,可以成為你家庭教育的終點站! 學習前: 孩子學習主動性不高,做事拖拉磨蹭,脾氣大。錯誤方式引導惡性循環,正在日漸崩潰。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從焦慮、不知所措,到挫敗、矛盾,再到現在能夠坦然接受,并改變自己(正在不斷學習這一塊),知道了要改變和努力的方向,雖然這是一個很掙扎拉扯的過程,但因果使然。相信用愛走心,一切都會向好!感謝牛媽團隊在我們育兒低谷時的苦口婆心、諄諄引導,讓我們有了撥開云霧見晴天的豁然。看透不說透,你去悟吧,多么深沉的用心呀!總之,感恩相識相伴。青春期養育問題,孩子對學習的消極以及望而卻步的思想,想“進步”又不想努力。進入本次訓練營,最開始確實是抱著一些青春期的困惑而來的,確切的說是“作業”這個導火線,群里每天的作業都有及時學習,以及群里伙伴們的討論話題,圍繞孩子和我們的那些大大小小事兒,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又煩惱不斷的“煩心事”,在牛媽的解讀下似乎變得沒有那么沉重了。我了解到行為背后的情緒,關系的構建,溝通的技巧等等成長密碼,最近在和孩子的相處中也思考了很多,感知到他的煩惱 雖然一時間不能完全排解掉,但是能夠和孩子良好溝通,關系已經是進了一步。成長的道路盡管是坎坷的,吸取積極向上的力量,做一個花匠,滋養自己和家人。參加訓練營,是感覺到孩子學習自驅力非常差。經過這次學習后,自己真的是受益太多,能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能看到孩子“乖”的背后其實有他自己的無奈,讓我與孩子之間自以為堅固,其實已岌岌可危的橋梁得以修復。感恩。學習后: 在育兒迷茫之際加入訓練營,從起初慌張、無助,到現在方向清晰、有底氣的轉變,感謝自己當初決定和努力學習。感謝牛媽團隊的鼓勵和幫助,給予我滿滿能量。謝謝群里小伙伴陪伴與分享。感謝牛媽的課程,讓我看見自己的同時,也看到了孩子的內心,從盲目的自以為是的愛孩子,到現在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平衡自己孩子之間的壓力問題,消解了很多的關于育兒的焦慮和無助。讓自己找到了育兒努力的方向,讓自己跟孩子的相處更平和更從容也更快樂。這就是牛媽課程的力量,真的是收獲滿滿。 學習缺少主動性,不愿意寫作業,寫作業慢,愛吃指甲。很感謝自己加入了這次的養育營,通過學習,擴大了我的認知,化解了我的焦慮,讓我知道了孩子很多行為背后的原因,也給我在養育路上指明了方向,真心感謝一路的鼓勵和陪伴。下一期療愈式養育營將在5月12號(下周一)開營,歡迎和我們一起,用30天的時間,刷新自己的育兒理念,和孩子一起成長!
“很多父母學了育兒知識,卻依然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根本原因是: 和市面上眾多育兒課不同的是,我們的【療愈式養育營】,不但為解決以上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讓父母變得更有能力應對問題! 父母沒有能力,再好的育兒方法,都沒用! 
30天,讓你有一套全新的養育觀,從焦慮到從容,培養出勇敢、自信、有行動力、有責任感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