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上海開埠, 法式、意式、德式、英式、俄式等各國菜肴, 在上海灘大量涌現。 如今的上海, 吃西餐早已不稀奇, 但那些成名已久的老字號西餐廳, 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今天一起了解一下上海灘西餐老字號的歷史, 有你記憶中的味道嗎~ 上海西餐業概覽 1608年,意大利傳教士來滬傳教,將西方食品帶入上海。上海西餐的起源大抵可追溯到這一時期。 1843年上海開埠后,在滬的諸國商人為保持自己的餐飲習慣,開設西式酒店飯館。1853年,上海首家西餐館“老德記西餐館”開業。 1860年,美商在外白渡橋北堍開設禮查飯店(今浦江飯店);1906年,九層高的匯中飯店(今和平飯店南樓)在南京東路外灘建成開業,成為當時上海規模最大的一家飯店。 由于外灘是外國銀行集中點,為了適應中外職員就餐需要,在外灘附近的南京路、四川路、江西路、漢口路周圍,陸續開設了水上飯店、麥賽爾飯店、沙利文、東海飯店、德大飯店西式餐廳,在中午供應歐美式西菜和快餐。 后來,淮海路一帶開設大量俄式菜館。這些餐廳中最受歡迎的菜肴要屬“羅宋大菜”——2角錢“可吃一菜一湯(面包加黃油、羅宋湯)的經濟大菜”經濟實惠,受到消費者青睞。老上海人對“羅宋湯”的喜愛,也由此而來。 20世紀20年代,上海人入西菜館逐漸成為習慣,西菜館也根據上海人口味,改進烹調。尤其是許多在外輪、洋行當過廚工的中國人,開始開設迎合中國人口味的改良西餐館,稱“番菜館”。福州路、漢口路、西藏路一帶就有“杏花樓”“同香樓”“一品香”“一家春”“申園”番菜館等近30家,當時稱之謂“四馬路大菜”。 老上海所有的西餐品種里,英美西餐為主,其他還有法、德、意大利、俄羅斯式等,形成一批上海名菜,如腓利牛排、奶油葡萄雞、花旗魚餅、墨西尾雞面、烙絲肉、芥末牛排等。 國際飯店、華懋飯店、上海大廈等大飯店,膳食設備完善,用法國人擔任廚師長,西菜品種增加,質量提高。除了這些供應西餐的大飯店以外,中小型的西餐廳就有150余家。 其中,紅房子、德大、凱司令、蕾茜、復興、天鵝閣等,都是盛極一時的西餐廳。這一時期的廚師注意吸收中國菜的長處,又保持了西菜注重營養及自然本色的特點。 1931年7月,西菜業同業公會成立。1946年,西菜業同業公會改名西菜咖啡業同業公會。 改革開放后,飲食業有了新發展,西咖業也出現了新面貌。來滬從事商務活動、旅游觀光的外國游客大量增加,給上海的西餐市場帶來了更多機遇。 上海西餐廳的類型 西餐廳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大型賓館西餐廳、中型西菜館、西式快餐、咖啡館、酒吧。主要西菜品種有牛排、豬排、紅腸、濃湯、色拉等,供應方式以零星菜為主。一些大型的西餐館還會承辦各類宴會,多以自助餐、酒會等形式。還有西餐廳會為公司企業職員供應類似客飯的公司菜,有的餐館會預告一周菜譜供挑選。 大型賓館西餐廳 上海大部分四星級、五星級的高檔賓館都會經營意式、法式、英美式西餐,部分賓館經營西班牙、東南亞、地中海風味、日式料理、多國風味的自助餐。 中型西菜館 在上海,至少有世界上30-40個國家的風味特色餐廳。除了常見的意大利、法國、英美、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美食外,還有阿根廷、土耳其、印尼、希臘、匈牙利、葡萄牙、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相對小眾風味的餐廳。 老上海經常光顧的德大、紅房子等西菜館都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引進新的理念和風味,繼續發揮品牌的優勢。而今天新開張的各國風味餐廳也同樣俘獲了年輕人的味蕾。 西式快餐 西式快餐主要以肯德基、麥當勞為代表。 1989年12月08日,上海第一家肯基德在外灘2號的東風飯店開業(現在是華爾道夫飯店所在地),那時候打出的招牌是“美國肯德基家鄉雞”。上海的第一家麥當勞于1994年7月18日在淮海中路開業,這里也是上海的老字號中餐館“光明邨”。 在很多老上海人記憶里,這是轟動一時的事情。吃不慣漢堡里的生菜色拉,但感到十分新奇。如今的西式快餐在全國各地都已司空見慣,它們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咖啡館 上海開埠后,有的西菜館設咖吧店。20世紀20年代,開設馬爾斯咖啡館。1930、1936年光明咖啡館、馬克咖啡館先后開設。1937年,皇后、華安、東亞、大中華咖啡館開業。上世紀80年代,西菜館、大飯店逐漸恢復咖吧。1980年代末,個體戶也競相開設咖啡館。 部分上海西餐菜系 上海西菜,主要有法式、英美式、意大利式、德式、俄式等,另有融入中國口味的西餐番菜。 法式 19世紀80年代,法國總會餐廳供應法國菜肴。1883年,麥賽爾飯店開業。1929年華懋飯店供應中菜和法式西菜。1935年,羅威飯店開業。1935年錦江飯店、1936年衡山賓館、1937年達華賓館供應法式菜肴。上海法式菜選料廣泛,用料新鮮,裝飾美觀。 紅房子西菜社。很多老上海對紅房子西菜館的記憶停留在陜西南路長樂路,現已遷至淮海中路845號(原上海西菜館處)。著名菜肴有紅燴牛尾、烙蛤蜊、忌司烙鮭魚、奶烙小牛肉等。 英美式 主要是英、美菜。1860年,禮查飯店開辦,供應歐美西餐。1883年,沙利文飯店開業。1918年,卡爾登、孟海登、派利等飯店開業。1932年永豐飯店,1936年東海、馬克飯店,1937年蘿蔓飯店,1940年上海西菜社在淮海路、今瑞金二路一帶開業。之后,蕾茜西菜社、上海西菜館最為知名。英國菜少油清淡,調料簡單,調味品放餐桌任客選用。美國菜咸中帶甜,以濃香見長,色拉多用水果。 上海西菜館。原址淮海中路845號,今紅房子西菜館處。前身是1940年建的華盛頓西菜社,1956年并入寶大西菜社,1976年與復興飯店合并,改今名。 意大利式 19世紀80年代,意大利總會供應意式菜肴。1950年,意式菜館天鵝閣西菜社開業。意式菜以面、飯、餛飩等知名,蒸、炒、烤,均加奶酷,多紅燒、紅燜,味濃。 天鵝閣西菜社。原在淮海中路1074號,1950年創建。經營意大利風味的菜點,花式品種有茄汁、蒜肉等10多種。 德式 19世紀80年代,德國總會餐廳供應德國菜肴。1887年,德大牛肉莊開業,增營德式西餐。德國菜偏酸,喜食生牛肉,以燉、煮肉類及制作土豆、色拉、牛肉餅、香腸聞名。 德大西菜社。創建于1897年,原先的德大不是西餐館,而是1887年德國人開的德大牛肉莊,在塘沽路177號,一樓專賣新鮮牛肉,之后才在二樓開設西餐部。1946年遷四川中路,今址在云南南路和南京西路。 原標題:《上海西餐老字號的歷史,有你記憶中的味道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