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星標我們 ![]() 武則天 在《神探狄仁杰之武朝迷案》中,呂中老師飾演的武則天可謂無出其右,很多人看過她扮演的武則天后,第一反應就是歷史上的武則天就該如此,干練狠辣,雷厲風行。畢竟能當上皇帝的女人肯定不是后來內娛那些老態(tài)龍鐘的老婦形象。 而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武則天問狄仁杰如何評價自己,隨后武則天向狄仁杰吐露,“自己得到的不是天下,而是敵人自己的兒子變成了敵人”,孝敬皇帝李弘、章懷太子李賢都是自己所殺。虎毒尚不食子,何況人乎。編劇和導演的這一幕還真不是刻意抹黑武則天,在《新唐書》中是有相應記載的。武則天為了權勢真的如此狠毒嗎? 一、李弘的概況 根據《舊唐書》記載,李弘是唐高宗第五子,也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所生的第一個男孩。史書并未明確記載李弘的出生時間,但后世學者考察之后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根據《資治通鑒》所說,顯慶元年(656),高宗“立皇后子代王弘為皇太子,生四年矣”。即這一年,高宗廢了原太子,然后立武則天所生的李弘為太子,由此推斷李弘當生于永徽三年(652)。 但這個時期武則天正在感業(yè)寺呢,也就是說,李弘大概率誕生于寺內。 ![]() 感業(yè)寺中的武則天 為什么要探究李弘的出生時間呢?因為這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感情最純粹,不夾雜任何政治目的的一段時期。 此時的高宗外有外戚、士族門閥專橫,內有王蕭二妃爭斗,可謂焦頭爛額。而武則天也正在感業(yè)寺吃齋念佛。雙方都在經歷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期。既然二人結識于患難之中,也算是患難伴侶了。 ![]() 李弘作為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而且是她和高宗在蜜月期生下的皇子,自然受到了高宗李治非比尋常的喜愛。 655年正月,李弘受封代王;10月,高宗在李勣、許敬宗、李義府的支持下,立武則天為后。次年,高宗封李弘為太子。659年,李弘加冠,高宗大赦天下,表示慶賀。 661年,李弘領銜修成了《瑤山玉彩》500卷。不過這時期李弘最多10歲,讓這個小學生修書肯定是不可能的,充其量是掛名而已。根據《玉海》記載,該書實際編者應當是許敬宗、上官儀等人。高宗讓小孩掛名,也能彰顯高宗對他的喜愛。 ![]() 唐代皇子 子憑母貴,子貴又反過來鞏固母親的地位,這是毫無疑問的。李弘當太子共19年,于675年4月薨逝。在這19年間,因為李弘的存在,武則天的后位無可撼動,武則天也沒有對皇權展現出任何野心。高宗、武后、李弘三人之間也沒有出現過裂痕。 史書中多有記載李弘監(jiān)國之事。比如662年,高宗、武后去驪山溫泉度假,以11歲的李弘監(jiān)國。663年,高宗下令“詔太子每五日于光顧門內視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決之”,這時候李弘才12歲。667年,高宗久病不愈,李弘監(jiān)國。671年,高宗、武后駕臨東都,李弘留長安監(jiān)國。673年8月,高宗犯瘧疾,李弘監(jiān)國。 《新唐書》記載李治評價李弘,說他“仁孝,賓禮大臣,未嘗有過”。在李弘去世后,高宗下過一封詔書,再次談及李弘的秉性,是“天資仁厚,孝心純確”,假如太子活著,自己都想將皇位禪讓給他。其實,我們將李弘和明代的朱標相比也不遑多讓。 此刻,高宗未死,李弘又無過錯,武則天怎么可能殺害自己的長子,去謀求那尚不能獲得的權力! ![]() 唐朝皇子 二、李弘之死的謠言 影視劇中說李弘因為私自給廢太子李忠收尸,武則天懷疑他圖謀不軌將之毒殺。宋代歐陽修編寫的《新唐書·孝敬皇帝弘傳》稱“遇酖薨”,翻譯過來就是被毒酒所殺。雖然歐陽修在該傳中沒說下毒者是誰,但在《高宗紀》中卻說“天后殺皇太子”。宋代的《唐會要》也如此記載。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卷220中借肅宗宰相李泌之口說出了“天后方圖稱制,惡其聰明,鴆殺之”的話。今天有說法稱武后、李弘的矛盾在于李弘請武則天將蕭妃的兩個女兒嫁出去,所以武后痛恨親兒子!但武則天犯不上因為這點事就弄死自己的親兒子吧! ![]() 影視劇中武則天擺宴祭奠親人 歐陽修這種學者不可能“創(chuàng)造”史料,那么他們的說法的源頭又在哪里呢?翻找史料,我們發(fā)現最早暗示李弘非正常死亡的是《唐歷》。 《唐歷》的作者柳芳活躍于玄宗后期至肅宗時期。其第40卷寫道:李弘提議將蕭妃的兩個女兒嫁出去,因此和武后有了裂痕,“失愛于天后,不以壽終”。在這里柳芳沒有提到李弘的死因,但暗示李弘之死和嫁蕭妃女兒有關。 三、李弘死因窺探 我們已經分析了高宗對李弘的感情,今天可以認定高宗不是昏庸皇帝,他不能理事的確是身體原因,在他活著的時候,武后也翻不起風浪,所以他不可能放任武后毒殺愛子。 ![]() 武則天 那么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舊唐書》記載,671年,李弘在長安賑災,食少而事繁,“太子多疾病”,以至于許多事情都要太子府屬官處理。可見李弘的身體不怎么好。 李弘死后,高宗的哀痛詔書里面記載著:“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顧惟耀掌之珍,特切鐘心之念,庶其痊復,以禪鴻名”。琰圭是一種玉器,代指他被立為儲君。今天認為這句話是說李弘在成為太子后不久就得了肺癆,即便有醫(yī)師調理,身體仍每況愈下。如此看,李弘在5歲左右就患有肺結核,立為儲君后,多次監(jiān)國,極大地消耗了精力。如同明代朱標一樣,生命力被提前透支,病情惡化,終于早薨。 四、《黃臺瓜辭》和章懷太子李賢 武則天和高宗李治育有4個皇子,除長子李弘外,還有次子章懷太子李賢、三子唐中宗李顯和四子唐睿宗李旦。 關于武則天和李賢的血緣關系,今天也有人認為李賢是武則天姐姐、韓國夫人武順和高宗所生。《舊唐書》的“章懷太子傳”稱,宮人談論過這些八卦,李賢聽到后“自疑懼”。 這種說法其實根本不成立。據史書記載,李賢是654年12月17日出生于高宗拜謁昭陵的路上,武則天是昭儀,有資格同行,而武順這時候尚未入宮,也就談不上和高宗有染。而且,李賢死后,中宗李顯追封其為司空,并遷陵令其陪葬昭陵,墓制恢弘。睿宗李旦追封其為章懷太子。從人性上講,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幾個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李顯和李旦似乎沒有理由如此厚遇李賢。 ![]() 唐高宗的妃子 既然李賢是武則天的親兒子,那她會對這個親兒子下手嗎? 《黃臺瓜辭》是筆者看《武朝迷案》印象最深刻的臺詞了:“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這首詩歌的意思再直白不過了,黃臺之下種著瓜,瓜蔓上長了很多瓜。在瓜成熟的時節(jié),摘去一個瓜可使其他的瓜生長得更好。再摘去一個,瓜就看著少了。摘去三個,可能還會有瓜,但要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就只剩下瓜蔓了。 在電視劇中,李賢聽了個別人的挑唆,認為武則天不是自己的生母,所以寫了這首詩。詩傳到了武則天耳中,武則天立刻讓內衛(wèi)將太子勒死。而這首詩也成了李賢的名片。 那這首詩是不是李賢寫的?就連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在《唐代制度史略論稿》中引用這首詩的時候,也將作者認定為李賢。但是,這首詩實際出自李泌之口。《舊唐書》記載,當時李泌正在勸阻肅宗不要因太監(jiān)李輔國的挑撥誅殺親子李倓(代宗之弟,追封他為承天皇帝)。為了達到目的,李泌隨口胡謅了武后殺長子李弘、次子李賢的事。 ![]() 影視劇中的李賢的詩 而關于李賢之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在細節(jié)上有所差異,大體框架是說左金吾衛(wèi)將軍丘神績在巴州將被廢為庶人的李賢逼死。李賢的死因很明顯和武后是有一定關系的。 首先,李賢被廢的確和武后有關,但問題是李賢被廢,是因為“與戶奴趙導生等狎昵”,簡單來說就是李賢和趙導生等多名男性存在不正當關系。武后得知后大發(fā)雷霆,接著朝廷搜出東宮私藏甲胄,武后就以謀逆的罪名將他廢除。這件事是經過高宗點頭的。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也是搞同性戀而失寵的嗎。 其次,李賢被廢后被流放巴州,丘神績負責監(jiān)視。面對廢太子,武后是否要趕盡殺絕?唐代流放親子是常規(guī)操作,太宗的李承乾、李泰都被流放,武則天流放李顯,都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所以李賢究竟是被自殺,還是因壓力大主動自殺,這點已經無法搞清楚了。但筆者傾向于武則天對親兒子不會下毒手。 ![]() 武則天和太平公主 文史君說 其實對武則天的抹黑自唐高宗殞沒后就沒停止過。大文人駱賓王的《討武曌檄》將武則天罵得狗血淋頭,文章涉及了武則天的諸多罪狀,比如“殺姊屠兄,弒君鴆母”,殺姐姐、兄弟、繼母這段可能是真的,可說她殺害唐高宗就言過其實了。駱賓王無疑開了個給武則天捏造罪名的頭兒,此后的學者對武則天的謾罵是層層加碼。什么為了登上后位,誣陷王皇后,掐死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如果說駱賓王罵武則天是出于敵我陣營的對立,尚情有可原,但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等人對武則天的抹黑,無疑是出于狹隘的牝雞司晨情緒,將武則天描繪為毒殺親子李弘、李賢的畜生。我們拋卻性別偏見,武則天的確是個好皇帝,殺子的黑賬不應算在她的頭上。 參考文獻 《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23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
|